《海国闻见录》是一部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综合性著作。清陈伦炯撰,两卷,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现见版本有:清乾隆刻本、《昭代丛书·戊集(续编)》本、《艺海珠尘·石集》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以及近人李长傅校注本。
陈伦炯(生卒年不详),中国清代航海探险家,字资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今厦门同安)人。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宦门出生。其父陈昂,少孤贫,废书学贾往来外洋,熟悉海路和台湾地理情况,因随靖海侯施琅远征澎湖、台湾有功,升迁为碣石总兵、广东副都统(《海国闻见录·自序》)。伦炯自幼随父往来海上,曾“游踪东极日本,西极波斯湾,中国沿海岸线,周历不下数十次”,并“博通群书……。尝扈从问及外夷情况,对答了了,与图籍吻合”(《同安县志》卷30)。成年后,“蒙先帝(康熙)殊恩,得以侍卫,亲加教育,示以沿海外国全图”(《海国闻见录· 自序》)。康熙60年(1721)袭父荫,任台湾南路参将,雍正年间迁任澎湖副将、台湾水师附将台湾总兵、广东高雷廉总兵、浙江省水师提督等职。在广东任职期间,依据其亲身所历和咨询海外“估客”所得,撰成《海国闻见录》一书。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8篇:1、“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载我国沿海地理形势,内有丰富的海洋地貌、水文和气象知识。2、“东洋记”,记述日本、朝鲜、琉球等地的海道、自然条件、政治、民族、风土民情和物产等情况。其中对日本作了翔实的、较为全面的记述,成为19世纪40年代徐继畬撰写《瀛环志略》中日本部分的基础。3、“东南洋记”,记录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婆罗洲,以及18世纪中国与西方国家航海技术发展的情况。其中,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记载很为详细,并明确指出“台湾系我先王所有”。4、“南洋记”,介绍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的情况。本篇与第3篇“东南洋记”都叙述了不少有关华侨的宝贵资料,是研究华侨史的重要史料。5、“小西洋记”,记述南亚、西亚和中亚各国和各地区情况。6、“大西洋记”,叙及非洲、欧洲各国和各地区的情况。本篇与第5篇所记述的亚洲、非洲、欧洲各国、各地区的情况,成为撰写《海录》的基础。7、“昆仑记”(又名昆屯记),介绍南海中昆仑岛及其周围海域的情况。8、“南气(或南澳)记”,叙述南海诸岛,包括我国今南沙、东沙、中沙和西沙群岛,即所谓的“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情况。8篇中,以“天下沿海形势录”篇的内容最为精彩,科学性也最强。它依据笔者的亲身经历,较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北起渤海湾、南达北部湾,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在内的,全长3.2万多公里海岸线两旁的地貌、水文、航运和海防等情况,以及其他人地关系的情况。记录翔实可靠,多有真知灼见。如指出长江口北岸浅沙的成因、特征及其与海运的关系;南方海岸地貌的特征是岛屿林立、暗礁满布、港湾众多,与北方海岸地貌不同。指出登州、旅顺隔海对峙,是渤海的门户;广州有“左捍虎门,右扼香山”的海防要地,等等。
下卷为附图,有6幅:1、“四海总图”,即东半球图。2、“沿海全图”,即中国沿海形势图。3、“台湾图”,即台湾西海岸图。4、“台湾后山图”,即台湾东海岸图。5、“澎湖图”,即澎湖列岛分布图。6、“琼州图”,即海南岛地图。其中,以“沿海全图”价值最大,就中国沿海情况而言,其内容和观点都超过明人的《郑和航海图》和郑若曾的《海防图》和《海道经》附图。
全书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更广泛的调查见闻基础上写成的,不仅内容丰富,较前人的记载翔实可靠,而且内容新颖、文字简练、地图清晰。在内容上主要有4个方面的价值:1、注重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记载,尤是对南海自然概况的记录。它指出南海中岛屿星布,并首次明确将南海诸岛分为4个群岛和海域,将今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洋称为七洲洋,今中沙群岛一带称为万里长沙,今南沙群岛一带称为千里石塘,今东沙群岛一带称为气。 表明我国人民对南海的地理知识已日趋深入。2、注重航海知识的记录,如对航向、风向、罗盘导航、水文、海底等记述。而且该书以日本为东洋,吕宋(菲律宾)、文莱(婆罗洲北岸)为东南洋,暹罗(泰国)、柔佛(马来半岛南端)为南洋,印度为小西洋,欧洲为大西洋,较明朝人的东西洋概念大大地前进了一步。3、补充了明末清初东亚、东南亚各国的情况,其中对日本、东南亚各国的记述,不是身历其境者就写不出书中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这些记述成为清代后来域外地理著作的重要来源。4、介绍了非洲、欧洲各国的情况,包括顺毛乌鬼国(埃及)、訚年乌鬼国(几内亚)、苏麻勿里(索马里)、乌鬼王国(埃塞俄比亚)、猫剌猫里也(摩洛哥)等,葡萄牙、是班牙(西班牙)、佛兰西(法国)、那吗(罗马)、黄祁(匈牙利)、荷兰、英机黎(英国)、俄罗斯等。虽介绍甚为简单,但是作者之目睹,成为以后一系列著作的引用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凡山川之厄塞,道里之远近,沙礁岛屿之夷险,风云气候之测验,以及海外民风物产,一一备书。虽卷帙无多,然积父子两世之阅历,参稽考验,言必有徵,视剿传阅而述新奇,据故籍而谈形势者,其事固区以别矣。”给了较高评价。此书对当时国人了解世界地理面貌、沟通东西方思想、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有积极作用,后世许多著作都直接受其影响。如谢清高的《海录》、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环志略》、蔡方炳的《广治平略》等。书中一些材料对今天研究世界地理背景和我国沿海的港口布局建设,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书不足之处是对一些海域的记述过分渲染险恶;某些篇章掺有一些迷信内容;“四海总图”的范围只局限东半球,而当时世界五大洲的知识已传进中国,且已有五大洲之地图,“四海总图”的精度也不如明代利玛窦所作的《万国全图》。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