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是大乘佛教的主要著作之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心经》),是一部很重要的佛经,现有7个汉译本: 1. 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2. 唐玄奘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 唐法成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唐罽宾国般若共利言等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5.唐摩揭提国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 唐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7. 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译《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除此之外还有唐不空译本、宋契丹慈贤译本,已佚。流行本是唐玄奘译本。这部经的注疏也很多,如法藏的 《心经略疏》、窥基的 《般若心经幽赞》、圆测的 《心经赞》等,多达63种,其中流行本是明代宗泐和明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宗泐(1316—1390),比丘,字季潭,号全室生。俗姓周,8岁从笑隐受业,20岁受具足戒,出游诸方,所到之处皆受敬重,后任水西寺住持,洪武四年(1371)召入建法会,列为上首。此次法会以后奉命任天界寺住持,洪武十一年(1378)奉命出使西域,十三年(1380)还,太祖备加崇信。有《全室集》流行于世。
明玘(1320—1385),比丘,字太璞,俗姓范,知识渊博,能文善辩,严守戒律,太祖久慕其德,于洪武初年召入问道,后奉命住天界寺制订僧制,又奉命著 《金刚经》、《心经》、《楞伽经》等的注疏,颁示天下,为讲教公式。制法事科仪,会天台、瑜伽于一途,以为祈祷规范。
般若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智慧。波罗蜜多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度,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般若。《心经》只有200多字,统摄 《大品般若经》心要,故称 《心经》。正如 《略疏》所说: “般若等是所显之法,心之一字是能显之喻,即大般若内统摄要妙之义,况人之心脏。”
该经首先讲能观智,即深般若。次辨所观境,即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这里讲的 “空”不同于小乘佛教所说的 “分析空”,而是即色观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进而讲十二处、十八界皆空,进而否定无明、缘生、四谛、智等。可以概括为三空:我空、法空、空空。最后讲所得果,般若智慧能度苦厄,心无阻碍,无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得究竟涅槃,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波罗蜜多得无上正等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