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评著。六卷。清颜元撰。成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后。(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
该书为颜元晚年著作,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与讲解《四书》所作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体例上仍依“四书”秩序排列,即卷一《大学》,卷二《中庸》,卷三、四《论语》,卷五、六《孟子》。中有所阙也予标明。因本书离“四书”原本而单独列出,故逐条而下,属批注体。
该书虽有指辨形式、文句等,但重在通过指出朱注的章句训诂之弊与“好插入己意”而阐述自己的思想。其思想则体现了颜元一贯的“实学”精神。首先是格物致知,颜元反对朱熹的“离事求理”,以为“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也。故人目虽明,非视黑、视白,明无由用也;人心虽灵,非玩东、玩西,灵无由施也。”(《大学》)这就跟朱熹的思路相反,将“物”看作是本体。比如想知道什么是“礼”,不管读几百遍礼书,讲问多少次,都不算是知“礼”了。只有亲自跪拜周旋,捧玉爵、执币帛,才知道什么是“礼”。因而颜元反对仅读书、死读书,以为“读书人便愚,多读更愚。”(《中庸》)梓人生来未必就手巧,只是他亲自动手去学这门技艺,从而心灵手巧。进而,颜元在学术渊源上指出宋代诸理学家,特别是朱熹、周敦颐辈在认识论上偏差的原因,即受禅宗的影响,“仆洞观儒道沦亡之根,在禅宗也。”(《中庸》)因而辨学首先要辨禅宗。颜元以为《中庸》一书原是“引人的平实处做,向收敛韬晦处做,正患后世凌高厉空,废弃卑迩,……故开卷至终篇,只从喜怒哀乐、子臣弟友上做工夫,……”(同上)颜元以古人来反宋儒,以为“盖古人之学,全从真践履、真涵养做工夫,至宋人则思、读、作三者而已。”(《论语》)。颜元的意思是学便要学有用的东西,即“三事、六府、六德,六艺”(《孟子》)云云,此也即“实学”。此外,结合“四书”原文,还谈及种种修身、处世之道,及先秦故实。言简意深,多有创见。
该书通见本为《颜李丛书》本。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据上本,并参校《四书章句集注》,辑入《颜元集》中出版。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