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国朝汉学师承记》。学术史著作。八卷。清江藩撰。初刊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江藩,字子屏,号郑堂,晚年自号节甫老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卒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清代经学家。国子监生。幼年受业于余萧客及江声,为吴派汉学大师惠栋的再传弟子。博览群经,兼学数学,旁及诸子百家,而以考证见长。曾应阮元之聘主讲山阳(今淮安市)丽正学院。
汉学,一指汉代学者研究、注释经书的方法,即注重章句训诂,考证笺释。一指汉代学者经学的观点和思想。清代始有汉学与宋学之分,汉学大盛。“两汉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说,尚未起也。”(“二氏”,指道、释两家)“后人不能以己之文字饰而改之”,这就是汉学被尊行之理由。《汉学师承记》对清初至嘉庆二百五十年左右的学者五十七人的撰述、学术思想、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介绍。是对这一时代学术的评述和总结及以两汉古文经学的渊源关系的系述。“读此可知汉世儒林家法之承授,国朝学者经学之渊源”。
卷一包括阎若璩(张弨、吴玉搢、宋鉴)、张尔岐、马骕(王尔膂)等。其中阎若璩:生而吃,性钝,六岁小学,读书千遍不能背诵。“年十五,冬夜读书,扞格不通,愤悱不寐。漏四下,寒甚,坚坐沈思,心忽开朗。自是颖悟异常。”自此,“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其立志如此。”“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即疑二十五篇之讹,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症结所在,作《古之尚书疏证》,确证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为伪。又撰《四书释地》以校正前人关于古地名附会之错误。该书说:“所著《古文尚书疏证》、《四书释地》、《孟子生卒年月考》、《潜邱札记》行于世,咏亦能文。”还认为,“若璩尝执贽昆山门下。”“然若璩所著书中不讲亭林为师,岂亭林没后随背其师耶。”胡渭:“渭潜心经义,尤精舆地之学。昆山徐尚书乾学奉诏修一统治,开馆洞庭山,延渭与黄仪、子鸿、顾祖禹景范。”“阎若璩百诗,分郡纂辑,因得博观天下郡国书。又与子鸿辈观摩相善,而问学益进焉。”该书较详细地记述了胡谓著述过程。特别撰《易图明辨》,考定宋儒所谓“河图”、“洛书”之误。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将九州分域,山水脉胳的沿革变化,详加说明,特别是治水。书曰:“《成禹贡锥指》二十卷。锥指者,取《庄子·秋水》篇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之意,言所见者少也。又谓禹贡山川非图不明,而汉水平中赐王景之图及晋司空裴秀之图皆亡,宋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图世无传本,而合沙郑氏东卿禹贡二十五图世亦罕觏。且于郡国山川未能精审,先儒旧说与经异者,不能厘正。乃据九州五服导山导水之文,证以地志、水经,参之传记,计里画方,为图四十七。古今水道山脉条分缕细。聚米画沙,如身历目击者矣。”
卷二包括:惠周惕(惠士奇、惠松崖)、沈彤、余古农、江艮庭、褚寅亮。惠周惕是吴派经学导源人。少传家学,壮游四方,与当代名士交。后著有《易传》、《春秋问》、《三理问》、《诗说》、《研溪诗文集》。其子士奇,传父之学,搜集汉儒经说,征引古代史料,加以解释。撰有《易说》、《礼说》、《春秋说》,共三十五卷。惠松崖为士奇之次子。传家之学,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撰书《周易述》、《易汉学》专宗汉《易》;撰《古文尚书考》以辨证伪《古文尚书》实出于晋人之手笔;撰《九经古义》,专论古字古义。其著作以详博见长。为吴派经学之奠基人。沈彤独以穷经为事。核先儒之异同,而求其是,为文章不贵词藻,抒心自得而已。尤遂于礼,著《周官禄田考》三卷,详究周制以与之辨。《官爵数》、《公田数》、《禄田数》三篇积算特为精密。又以仪礼古人患其难读,自唐贾公彦后,唯朱子、李如圭、张淳、章干、杨复五人。乃专攻士礼。但所著《仪礼小疏》未成,而《士冠礼》、《士昏礼》、《公食大夫礼》、《士丧礼》、《丧服传》等五篇,每篇附以监本刊物,卷末又附左右异尚考一篇。其说以康成公彦为宗,兼采元敖继公之注。余古农,字仲林,另字古农,因少时记忆惊人,而受赠有《十三经注疏》、《十七史》、《说文解字》、《玉篇》、《文韵》。性癖古籍而博览之。先注《尔雅》未成。后成《注雅别钞》八卷,专攻陆佃新义埤雅及罗愿《尔雅翼》之误,兼及蔡卞《毛诗名物解》。后因贫病交攻而卒,其牢骚不平之气,往往托之于美人香草,形于歌咏,哀音微茫,有骚人之遗意。少作有《尔雅释》、《注雅别钞》未世,但《文选音义》刊行。《文选杂题》三十卷,《选音楼诗》十几卷然学者罕知。惟《古经解钩沈》已入四库经部。江艮庭,师事惠松崖,而得读《古文尚书考》及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及知古文及孔传皆晋人伪作,于是集汉儒之说,以注二十九篇,汉注不备,则旁考他书,精研故训,成《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附补谊九条,识伪字一条,《尚书集注音疏前后述外编》一卷。经文注疏皆以古篆书之。褚寅亮,官至刑部员外郎,深于经学,从事礼经几二十年。著有《仪礼管见》四卷。
卷三包括:王鸣盛(金日追)、钱大昕(钱塘、钱坫)。王鸣盛:“与王侍郎兰泉先生、钱少詹大昕、吴内翰企晋、及曹仁虎、赵文哲、黄文莲相唱和,文慤以为不下嘉靖七子。又与惠松崖徵军讲经义,知诂训必以汉儒为宗,精研《尚书》,久之,乃信东晋之古文固伪,马郑所注,实孔壁之古文也。东晋所献之大誓固伪,而唐人所斥为伪大誓者,实非伪也。”王鸣盛以汉学之考证方法而治史,撰有《十七史商榷》一书。又对古代制度、器物、文字、人物、碑刻、地理严以考证,其成果撰有《蛾术编》。而《尚书后案》当为以汉儒为宗研治《尚书》之撰而成。该书曰:“故所撰《尚书后案》,以郑马为主,不得已间采伪孔、王肃。而唐宋诸儒之说概不取焉。又撰《十七史商榷》一百卷。主于校勘本文,补正伪脱,审事迹之虚实,辨纪传之异同。最详于舆地、职官、典章、制度,独不褒贬人物,以为空言无益也。又有《蛾术编》一百卷,其目有十:说录、说字、说地、说制、说人、说物、说集、说刻、说通、说系。其书辨博详明,与洪容斋、王深宁不相上下。”另有《耕养斋诗集》、《西址居士集》等。钱大昕:多年从事讲学。《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是他研究音韵训诂之成果。《廿二史考异》于史学之校勘考订见长。现著作尚有《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恒言录》等。
卷之四包括王兰泉(袁廷梼)、朱笥河、武亿、洪亮吉(张惠言、臧琳)。其中洪亮吉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经济之学、工诗文。其作品有《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等。卷之五包括江永、金榜、戴震。卷之六有卢文弨、纪昀、邵晋涵、任大椿、洪榜、汪元亮、孔广森(李文藻、桂馥)。其中卢文弨终身从事校勘工作,以其所校勘、注释之经书汇刻为《抱经堂丛书》,并撰有《抱经堂文集》、《钟山札记》。孔广森为戴震弟子,著有《春秋公羊通义》、《仪郑堂骈俪文》、《大戴礼记补注》、《经学卮言》及《少广正负术》内外篇。从中可知,他是一位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数学家。
卷之七包括陈厚耀、程晋芳、贾田祖、李惇、江德量、汪中、顾九苞(顾凤毛)、刘台拱、钟褱、徐复、汪光曦、李钟泗、凌廷堪。其陈厚耀“学问淹通,从梅徵君鼎,受历算,遂通中西算术。”受赐《算法原本》、《算法纂要》、《同文算指》、《嘉量算指》、《几何原本》、《周易折中》、《字典》及西洋仪器等书、物。其著作有《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六卷、《孔子家语注》、《左传分类》、《礼记分类》、《十七史正伪》及天文术算诸书。又有《春秋长术》十卷,为《左传分类》中一门,为补杜预《长术》而作。程晋芳“始为古文词,及官京师,与笥河师,戴君东原游,及治经,究心训故。著有《周易知旨》、《尚书今释文义》、《左传翼疏》、《礼记集释》、《勉行斋文集》十卷,《蕺园诗集》三十卷。卷八为黄宗羲和顾炎武二传。卷后有《经师经义目录》。
《汉学师承记》所传述之人物,基本是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这是由于撰者自己是吴派惠栋之再传弟子之缘故,因而门户之见极为明显。由于该书与其另一著《宋学渊源记》一起,将经学分为汉学和宋学两大派,而实质却为宗汉抑宋,因而遭到《汉学商兑》的反对。
《国学师承记》,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阮元刻本、清咸丰四年(1854年)粤雅堂丛书本、光绪九年(1883年)山西书局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江氏丛书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劝学书社本。一九八三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以山西书局本为底本的点校本。上海书店于一九八三年出版了商务印书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版的复印本,将其与《宋学渊源记》合为一刊。《国学师承记》,还收入《玲珑山馆丛书》、《四部备要》。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