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5-03 19:50:01

  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现存最早兵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吴王阖闾谓孙武云:“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班固自注:“《图》九卷”。唐时有十三篇本,唐杜牧认为原书“数十万字”经曹操删削而成十三篇。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七录》称《孙子兵法》共三卷,十三篇为上卷,另有中下二卷。《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三卷,即十三篇。今本《孙子兵法》为十三篇。关于书的作者,秦汉之后很长时间中都认为是春秋末军事家孙武,自宋代叶适起,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自一九七二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孙子兵法》残简和《孙膑兵法》后,学术界一般肯定《孙子兵法》是孙武所撰。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可考知。大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年)同时,或略早于孔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他从齐国流亡到吴国,以《兵法》十三篇说吴王阖闾,被吴王任用为吴国将军。后辅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每篇篇名就是该篇文章集中论述的主题,篇首皆按“孙子曰”三字,文句多有叠句、排对和押韵。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法著作的始祖,有着极其丰富而精辟的军事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孙武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深刻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因而战争的胜负也是可以预知的。在它看来,战争并不是孤立的事物,它与社会中许多其它事物相联系,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和观察战争的立足点就在这些事物中反映出来。《始计篇》中说:“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战争要考察五个方面的先决条件,预知敌我双方的胜负状况。因此,《孙子兵法》要求领军之帅必须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战争的主导原则和具体战术,如《谋攻篇》中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反对以主观态度来轻率地对待战争,《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战争有规律可依循,不能以喜怒哀乐之情绪来随意支配战争,当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要一味好战而违背战争规律。孙武甚至提出“战道可胜,主曰不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不战可也”(《地形篇》),认为尊重战争规律高于尊重君命。

  《孙子兵法》还特别强调“知彼知己”原则。认为要谋取战争胜利,必须对战争的矛盾双方有较全面的认识。所以“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用间篇》)胜利源自于对情况的事先了解,而这种了解“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上)《孙子兵法》还明确指出战争胜利的成算正是随着对战争条件的了解程度而增减的,故而“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可战,胜之半也。”(《地形篇》)说得极端一点,那就是“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中充满了辩证法智慧。首先,它把用兵之事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来考虑,把战争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而没有陷入单纯军事观点,体现出从事物普遍联系中看问题的辩证思想。其次,《孙子兵法》认识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转化之中,矛盾双方不是凝固的,而是相互转化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战术。《虚实篇》中说:“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自然是运动变化的。用兵之道也同样有如水的运流,用兵也因情况而变化。水因地而制流,用兵也要因敌而制胜,水无一定之形,兵也无一定之势。应当用奇正无穷之术去应付千变万化之敌情,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孙子兵法》还提出一系列矛盾范畴,如进退、虚实、奇正、动静、勇怯、分合、主客、佚劳等等。其中的转化如: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势篇》)进一步则应当在战争中主动创造条件,使战争的转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作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使自己化虚为实,同时,要想办法分散敌人,使敌人化实为虚,以此争取到作战优势,以众击寡,以强攻弱,从而赢得战争。最后,《孙子兵法》强调战争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敌我双方的形势对比,而且是“胜可为”的;不仅要遵循客观规律,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因此,应当任用有才能的将帅,应把士兵训练为善战者,还应当抓住战争的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不被动于人,反而使敌人不自觉地为我利用,牵着敌人鼻子走,使自己成为“敌之司命”。

  《孙子兵法》的注解和版本较多。最为人重视的是《孙子十家注》或《孙子十一家注》。十一家是指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皙、张预、贾林、梅尧臣、陈皞、孟氏、何延锡等十一人。十家注即是十一家注中不包括杜佑。《十家注》或《十一家注》通行版本主要有三种。一是《十一家注孙子》。南宋庆元、嘉定间刻本,一九六一年上海中华书局据南宋刻本校点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本,附有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和郭化若《孙子今译》。二是《孙子十家注》。明刻《道藏》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本影印《道藏举要》本,题为《孙子注解》。清乾嘉时兰陵孙氏刻《代南阁丛书》本,改题《孙子十家注》。孙氏刻本后来有光绪年间浙江书局排印《二十二子》本,一九三五年世界书局排印《诸子集成》本,一九三六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一九五八年北京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这些版本皆为宋吉天保辑,清孙星衍、吴人骥校,附清毕以珣《叙录》一卷、宋郑友贤《遗说》一卷,是清以来最流行的较好版本。三是《孙子集注》本。明谈恺刻本,一九一九年上海印书馆据明刻谈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一九二九年二次影印本,一九三六年缩印《四部丛刊》本。另一版本系统是《武经七书》本。也有极多版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