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笔记。三十卷。宋邵博撰。书成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
邵博,字公济。生年不详,卒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河南洛阳人。绍兴八年,以其能文,赐同进士出身。邵博以文章、诗词有名于世。陆游见其诗而跋之曰:“夜读公济诗,超然高逸,恨未尝得讲世旧与文盟也。”邵博的著作有《邵博文集》五十七卷,著录于《宋史·艺文志》,今已失传。另有《西山集》一书,陈造《江湖长翁文集》中称“此书板在蜀”。诗词今散见于《全宋词》和《宋诗纪事》等书中。流传至今的只有《邵氏闻见后录》。《邵氏闻见后录》系其在仕途患难之时最终整理完成的平时笔记。因其父邵伯温著有《闻见录》,故其书名为“邵氏闻见后录”。其书体例与《前录》大致相同。全书分三十卷,各卷中分条排列所记内容,无类别、无次序、无篇名、无目次。但所记内容却不尽相同。其书内容兼及经史文集,涉及方面颇为广泛。多是他平素所学、所闻、所论之文字。总观其书,略可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摘引《尚书》、《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子之书,结合当时学术观念与时事,加以品评议论,其中多有发挥之处。足以反映邵博的学识。二、对前代历史多有评论。邵博曾屡为史官之任,对于史学颇有研究。如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多有评论,颇有见地。三、杂记唐宋遗闻史事,涉及典章、朝仪、制度以及政事、诏令等。其中对北宋一代的史事记载尤为详细。可补史传之缺。如辨宣仁之诬、录司马光章疏、证绍兴玉玺实非和氏璧等都可资考订史事。四、收录了宋代名人手札及论文多篇。如书中全载了司马光《疑孟》、李泰伯《常语》、陈瓘《四明尊尧集》、雷简夫推荐苏洵分别致韩琦和张方平与欧阳修书等,皆为它书所未载,史料价值尤为珍贵。五、对前代·诗文及宋代诗文也多有评论,兼有以诗论人、论事者。六、对宋代名人的学术、轶事多有记载。如苏东坡、王安石等人的轶事记载最繁多。此外,还兼及史无传文的宋代士人的生平事迹等。七、杂记地理、方言、民俗、医药、神怪等事。
《邵氏闻见后录》与《前录》相较,在行文上,多是兴之所至即随笔记之,前人评之为“较《前录》颇为琐杂”。邵氏为宋代理学名家。程氏卒后,其徒盛尊其师而抑邵。因此,邵博此书,一改其邵氏家法。邵伯温书中推二程,而邵博书中排程氏而宗苏轼,以此回报。另外,邵博之祖、父都与北宋的政治斗争和学术派别之争斗有关,所以书中也有不少地方流露出派系门户之见并挟有个人恩怨的评判,甚有歪曲事实者。此书虽有此不足,但全书所载史料丰富,详实、可信的史事和轶闻亦不为少,并录有许多它书所未载的珍贵史文。所以,仍不失为一部宋代重要的史料笔记,颇有参考价值。
《邵氏闻见后录》,宋代亦有流传,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都有著录,但二书俱作二十卷。而今本《邵氏闻见后录》为三十卷,不知是二书传刻之误,还是此书在分卷上经后人改动。现存《邵氏闻见后录》的版本有:明毛晋《津逮秘书》本和祁承的澹生堂本。清代有黄丕烈以明抄本校《津逮秘书》本;光绪二年(1822年),沈钦韩曾校黄丕烈的校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中。清人何焯又据《津逮秘书》本校钱曾的述古堂抄本,后又校叶伯寅的明抄本。一九一八年,商务印书馆据曹秋岳抄本和何焯校本排印,列入《宋元人说部书》中。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邵氏闻见后录》校点本,是现在较易得到的通行本。此本以商务本为底本,参校了各本异同及有关的书籍,有校记、书后并附有校点者辑录的有关邵氏的传记资料和四库提要等,以备阅览和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