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考订《元史》著作。三十卷(内缺七、八、十三、十六、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八这十卷)。清洪钧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前后。
洪钧,字陶士,号文卿。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卒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江苏吴县人。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学政、侍读、内阁学士等官职。光绪十五年始出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大臣,此期间见到拉施德丁《史集》等多种有关蒙古史、元史的外文书籍,便广加搜集,依靠使馆翻译金楷利(Kreyer)等人的帮助,节译有关章节,编著成《元史译文征补》。归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至终。
该书主要取材于拉施德丁的《史集》、多桑的《蒙古史》、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瓦萨甫的《伊儿汗史记》等外国蒙、元史著作,目的是考证《元史》的正误,补充《元史》之缺漏。该书的体例,是以翻译过来的有关章节为正文,其间夹注洪氏的“补证”。其内容,除《太祖本纪译证》、《定宗宪宗本纪补异》和若干地名考、部族考以外,大都是《元史》列传的补传,如《术赤补传》、《哲别补传》、《西域补传》、《木剌夷补传》等等。尤详于先元四朝的史事,比如《太祖本纪译证》中补载了成吉思汗及其诸弟、皇子、公主的事迹;术赤、拔都、阿八哈、阿鲁浑、合赞、合儿班答、西域、报达、木剌夷等诸补传中详细地记述了蒙古军西征及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四大朝的史事;阿里不哥、海都的补传记述了元代宗室、诸王的权力之争;《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释地》、《西域古地考》详细描述了西北舆地沿革。该书的重大价值在于,第一次把拉施德丁的《史集》和多桑《蒙古史》等一批重要的外国史书加以节译、利用,向国内传播,并从新的角度对《元史》进行了考证、补充,这是当时同类书籍如《元史续编》、《元史新编》、《元史类编》等所无法企及的。它的出现,把国内的元史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该书未及完稿,如察合台诸王、速不台、克烈部、旭烈兀等补传和《蒙古部族考》等十卷,皆有目无文。再有,此书的译文皆为转译而来,又只是节译,所以不符合原作之处也很多。现在,上述《史集》、《蒙古史》、《世界征服者史》等书都已有汉文全译本,因此,该书除一部分考证外,其意义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大。
该书的版本,最早的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元和陆润庠刊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国学基本丛书》、《皇朝藩属舆地丛书》。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