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十三卷。明于谦撰。初刊于明嘉靖(1522-1560年)间。
于谦,字廷益。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明景泰八年(1457年)。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及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抚,为官清正,兴利除弊,政绩显著。蒙军入侵后,于谦由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反对南迁,率军护都。顺天元年英宗政变,夺回帝位。于谦以谋逆罪遭害。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谥为“肃愍”,并建表旌功;明神宗万历年间,又改谥为“忠肃”。
《于忠肃公集》分文体编排,包括奏议十卷(分北伐、南征、杂行三类),诗一卷,杂文一卷,附录一卷,共为十三卷。
集中共收录诗歌六百一十四首,内容多为忧国忧民,抒情言志之作。作为地方官吏,谦常巡察各地,写了不少关心民瘼,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诗篇,如《田舍翁》、《采桑妇》、《荒村》等。爱国思想在于谦诗中表现很突出,《夜坐念边事》、《塞上即景》等诗反映了他殷切希望军中出现英雄人材,率军战胜强敌,保卫边城,使人民得以安乐的思想。有些诗,诗人热情歌颂了苏武、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表达了“不愿千金万户侯,但愿凯歌早回头”的爱国激情,抒发了不存私心,不求富贵的爱国志向。《石灰吟》、《咏煤炭》等一些托物言志的作品,则是诗人甘愿自我牺牲的伟大抱负和坚贞节操的吐白,可谓掷地有声。即使是一些写景小诗,也往往蕴含着尽瘁为国、辛勤忘我的精神,突破了文人吟风弄月排遣个人忧愁的传统写法,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谦诗朴素明畅,清新自然,兴至而诗成,毫无斧斤雕凿的痕迹。谦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因其写诗多于军政事务之余,故有时不计工拙,随手写出,失之平直散缓,显得缺乏锤炼。集中奏议等,是于谦一生从政的实际记录,文笔简练,语言朴素。
于谦死后,遗稿多散佚,现传的集子系后人搜集整理而成。主要有:《于肃愍公集》,嘉靖六年(1527年)刻八卷本;《四库全书》著录的《于忠肃公集》十三卷本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