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著作。一卷。元王绎撰。成书年代不详,约在元至正年间(1360年前后)。
王绎,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生于元至顺四年(1333年),卒年无考。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后居杭州之新门。笃志好学,雅有才思。年十二三时,已能为人写照。继而又得吴中顾周道的指授,画艺益造精微。最擅写生肖像,不但可貌人之形似,而且得人之神气。作画时多用线描,略施淡墨晕染。传世作品有《杨竹西小像》。
《写像秘诀》开篇则讲述貌写人物需了解人的面貌部位,而且因四时的不同,气色亦异。然后具体阐述了写生肖像的步骤技巧。特别是王绎卓识独具的观察对象的方法,历来受到重视和赞誉。王绎主张应在对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见,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然后再开始作画。而反对“近代俗工胶柱鼓瑟,不知变通之道,必欲其正襟危坐如泥塑人,方乃传写”,王绎认为,如此作画是“万无一得”。表现出王绎在人物肖像的绘画操作过程之中,也把握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形神观。
《写像秘诀》又将具体绘制方法分“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三篇,加以评述。
“彩绘法”是谈及颜色的具体施用。对面色、口角、口唇、眼鼻、手指、服饰、器用等设色技艺均有涉及。另外记载了元代作画所用的近五十种颜色的名称及调合配制的方法。
“写真古诀”则多涉及人面的五官结构与比例。如“写真之法,先观八格,次看三庭。眼横五配,口约三匀。明其大局,好定寸分。”“八格”是指面相的八种类形,如面扁方为“田”形,上削下方为“由”形,方者为“国”形,上方下削为“甲”形,腮阔为“风”形,上削下尖为“申”形等。“三庭”指发际至印堂,至鼻准,再至下颏的三个部分。“五配”是指两眼之间为一眼位长,两眼外侧为二,横向共为五个眼位之长。“三匀”是指两侧各为一口位长,横向共计三口位长。这些观察方法,一直为后世所习用。
“收放用九宫格法”是移用九宫格习字的方法于绘画,但王绎主张只能画后用之,对于初学者,还是宜熟习手、诀,其目力才能准确。
《写像秘诀》是中国肖像画技法专论中较早的著作。在画学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版本有元刻《辍耕录》本。收入《画论丛刊》、《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中国画论类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