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著作。十四卷。明潘季驯撰。成书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三十岁中进士。曾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曾四次担任河道总理,主持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前后跨二十七年,获得很大成功。推动了治河方略从单纯治水到注重治沙、沙水并治的转变。系统总结、完善了一整套堤防建设的经验,使黄河下游两岸完全堤防化、堤制系统化、堤防修守制度化。1580年其僚属把他的河工奏疏和别人对潘氏赠言汇编成集,名《宸断大工录》,共十卷,后作者重编、增补成为本书。其著作还有《潘司空奏疏》六卷、《两河经略》四卷、《总理河漕奏疏》十四卷。
本书约二十八万字。卷一是皇帝玺书和黄河图说,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黄淮运三河的总形势和工程总体布置。卷二《河议辩惑》,集中阐述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主张。卷三《河防险要》,全面指出了黄淮运各河的要害部位、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卷四《修守事宜》,系统规定了堤、闸、坝等工程的修筑技术和堤防岁修、防守的严格制度。卷五《河源河决考》是前人研究黄河源头和历史上黄河决口资料的收集整理,是研究河道演变的重要资料。卷七至十二是作者二百多道治河奏疏中的精萃计四十一道,是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原始记录,概括了他治河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又是卷二中各种观点的详细注释。卷六、十三、十四是作者为阐明自己的观点、批驳反对派的意见而引证的古人以及同时代人的著述、奏疏、题记、批文等。作者阐述本书内容和指导思想是:“首载玺书,重王命也;继以图说,明地利也;河议辩惑,阐水道也;河防险要,慎厥守也;修守事宜,定章程也;河源河决考,昭往鉴也;古今稽征,备考核也;而诸臣章奏,次弟纂入,便检括也。”
本书是“束水攻沙”论的主要代表著作,也是十六世纪我国河工水平、水利科技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治河方针和河工实践一直起着指导作用。清初靳辅著《治河方略》,成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刊刻,是和本书齐名的一部书。
潘季驯之子潘大复曾将本书删简成《河防一览榷》十二卷。简称《河防榷》。
本书初刻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有何煟校刊本。收入一九三六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水利珍本丛书》,篇末增刻了《潘季驯两河经略堤决白》等内容,参考价值很高。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