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生渔人摇舟上) 洞庭湖上橹轻摇,好唱竹枝水调。倩谁人画出潇湘稿?回首处云山缥缈。趁晴日水滨花笑,怕的风和雨,负新韶。把春情自撩,围绕的红袖霞绡。散花身,天女知多少?料没有闲蜂蝶,溷香巢。(望介)
【前腔】 青青一色上层霄,望断粘天芳草。(作泊船介) 靠垂杨,紧系乌油棹。(拖篷介) 料理了蓑衣鱼罩,(行介) 剩一片荒烟夕照。也非近,也非遥,奈尘心自嚣,只向那危幕争巢。莽渔郎不免山灵笑,偏有这闲中趣,水云饶。(场上立假山两座,中有小径,生登山介)
【前腔】 湾环曲折度山坳。(见小径介)呀,这里有条小径,只有一二尺之宽。(窥介) 放光明,透出了些儿窍。(由小径入,转出山外介) 哎呀,把乾坤混沌圈儿跳,别有个蓬莱仙岛。算天外有天才到,神仙府,手亲敲。(行介) 看田园自饶,一般南陌东皋。望参差屋瓦炊烟袅,恍惚见绿阴里酒旗飘。
【尾声】姓名不待旁人报,借绳床度过春宵。最关心,那源外桃花开遍了。(下)
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引起了历代文人多少心驰神往的美梦! 对于现实中屡经战乱痛苦的人们来说,桃花源是理想的天国; 对于生活中充满精神烦恼的众生来说,桃花源是消愁的福地。因此,桃花源便成为脍炙人口的典故,不断出现于历代文人笔下。仅就戏曲而言,明代叶宪祖以及清代的尤侗、刘龙恤、张云骧等人都有 《桃花源》 杂剧。从现存的尤侗的 《桃花源》 杂剧来看,是以写陶渊明为主的,从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直写到他挂冠归家、结诗社饮酒等,最终以死后入桃花源成仙作结。杨恩寿的《桃花源》传奇最晚出,立意与尤侗的作品不同,此剧谨依 《桃花源记》 诗序,写武陵渔人在河上捕鱼,乘船沿桃花溪逆流而上,至溪流尽处弃船上岸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到了桃花源中受到那里的百姓热情接待的情形。这里所选第三出 《逢源》,写的就是武陵渔人沿桃花溪探源的经过。
三支 【风入松】 曲子都是渔人所唱。第一支曲,渔人自述他在洞庭湖上以打渔为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唱的是竹枝水调,看的是云山缥缈。近处的湖光山色都熟悉了,他要趁着春日天晴,驾船沿溪溯流而上,探一探这溪流上游到底还有什么好景致。
第二支 【风入松】 曲子,是渔人到达溪流尽头、舍船登岸时所唱。这里的山峰耸翠,直插蓝天,树木葱茏,芳草蓊郁,满眼秀色,引人入胜。他把船系在岸边垂杨树干上,把蓑衣和渔具都在船中放妥,独自一人走向山林深处。此时夕阳将坠,晚霞似锦,暮霭苍茫,烟云迷漫,这是在别处见不到的奇景。他想,这样的好山好水却弃置在荒凉寂寞的地方,一般人都看不到它,岂不可惜! 唱词和宾白互补,表现了渔人喜爱自然美景的情趣,以及他得见至奇至美之景的那种惊奇与喜悦。
第三支 【风入松】 曲子,是渔人沿着两座山中间的小路继续行进、一步步深入时所唱。那条小路蜿蜒曲折,越行越远,一直走到 “山穷水尽疑无路” 之处。他正动念返回,忽然发现那绝壁处里面 “放光明,透出了些儿窍”。于是,他侧身从那狭隙处进去,沿着小路转到了山的那边,十分惊奇地看见眼前变得天地广阔,简直就是蓬莱仙岛。这里有平坦的土地,整齐的房舍,桑麻繁茂,鸡犬相逐,又是一番新世界。此时天色将晚,他见前面有一处村落,打算前往借住一宿。走近细看,村里房舍鳞次栉比,炊烟袅袅,绿树荫中好像还飘动着酒旗。这段曲词,是此出中的核心段落,也是全剧中最优美的文字。它的妙处,在于作者根据 《桃花源记》 中的简略描写进行发挥的时候,把本来不存在的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此剧刊本对于此曲有吴锦章所写评语云: “以生龙活虎之笔,写虚无缥缈之事,读之宛如身历其境,固知作者自有丘壑。” 这里肯定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文学才华。读曲至此,对陶渊明 《桃花源记》 原作中的记述增加了鲜明而具体的印象。
最后一句 【尾声】,渔人自述到桃花源里村庄中借宿,自报姓名,说明来历,当地主人为他提供绳床,使他愉快地度过这难忘的春宵。此曲的末句 “最关心那源外桃花开遍了” 甚有趣味,引人深思。渔人难得来到这世外桃源,他也领略到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之美,然而他刚到便想回家,他自语道: “俺还要赶急回去看桃花的。” 这也许是世间凡人普遍具有的恋家情结。中国古代俗语“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以及俗谚 “狗不嫌家贫” 等,都是这种恋家情结的反映。凡人都羡慕神仙,都幻想着到仙境一游,然而如果使某人真的来到仙境,他却会立即想到回家。杨恩寿深谙这种世俗之情,故在此出结尾处着此妙笔。吴锦章评语云: “才来仙界,便动尘心,有情人非此中人也。” 渔人正是这种 “有情人”,而这样描写渔人的作者同样是 “有情人”。桃花源虽然美好,但不宜作为久居之地; 而最美好、最宜久居的地方,还应是我们的那充满亲情乐趣、也充满苦难和烦恼的可爱的家乡。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