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真,明代戏曲家吴炳的《西园记》传奇中的女主人公。
王玉真出身于书香门第,不幸父母双亡,只得寄居在父亲挚友赵礼家,虽然不被当外人,但毕竟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再加上害怕青春年华白白虚度,她的一腔伤春愁绪较一般的千金小姐来得更浓,也更为深沉。在无情无绪之中,她只得做做针线、绣绣花样度日。虽然这样能打发时光,但心中的伤春之情毫无减少,她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常常禁不住“梦魂飘荡”。在赵家西园楼上折梅花时巧遇才貌双全的青年书生张继华,顿时引起无限思绪。她不像许多小姐在爱情上总是躲避退却,而是大胆地让丫环将她折下的梅花送给张继华作为信物。 “自从楼上遇着那生,更有甚心情游赏”。虽然一时还不知道张继华的姓名,但她已对这位陌生的男子产生了爱恋之情,只恐怕自己变成“没缘人”,把张继华赠她的诗句牢牢记在心中。赵玉英病亡,使王玉真想到了花貌易衰、玉颜易损。尽管赵礼认她为女儿,但这终究是他人父母,于是追求张继华的炽热情感表现得尤为鲜明。
张继华赴考中举,王玉真知道后,不胜欢喜,赞叹他“风姿潇洒,自然的文章精采”,高兴自己终生有靠了,这下才放下愁眉“始舒怀”。爱之愈深,也疑之愈多,她唯恐张继华地位变了,会去高攀他人。又怪张继华住在赵家数旬,却不来求婚,也不通音信。而张继华却以为王玉真已死去。对她的这一片痴情自然无动于衷。王玉真不由满腔愤懑,泪流不止,以为张继华嫌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没有豪门望族的背景,又怀疑张继华已另有所爱。王玉真是个渴望爱情的柔情女子,但也是个为真情而不惜献身的烈性之人。尽管她以为张继华变心了,但她决不放弃自己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决不愿糊里糊涂嫁给自己所不爱的人,她表示: “好花虽谢,决不委泥沙,宁可投付清流衬芯霞。”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表现了王玉真在爱情上坚定的意念。
张继华在赵玉英鬼魂的逼迫下,不得以同意与王玉真结亲。张继华心有不悦,而王玉真则满心欢喜。人们都称赞这一对新人是郎才女貌,风流幸福。在洞房中,张继华去揭开王玉真蒙在头上的盖头,一见她的面容,以为是死去的赵玉英,害怕起来,以鬼称她。王玉真本来是才做新娘,面对自己心心思念的情人,娇羞无比,见张继华这样待她,不由得流下伤心的泪,认为张继华并不是心甘情愿与她结为夫妻的,故意说胡言乱语来奚落她,愤而欲离去。张继华见状,知道自己搞错了,忙拦住她赔礼。王玉真笑张继华当初的海誓山盟全是假话,两人对质问明之后,才知道是发生了一场误会,王玉真嗔怪丈夫如此粗心大意,张冠李戴,空有中举之名。赵玉英鬼魂来和张继华永别而去,张继华放声大哭。王玉真闻声前来,恼怒万分,但听丈夫说原来是赵玉英的鬼魂时,又由怒转悲,伤心不已,原谅了丈夫,只想与赵玉英亡灵相见。这表明了王玉真是个多么善良的女子。
在封建时代里,青年男女要获得自由恋爱的权利是多么的艰难,往往一个小小的插曲和误会,就会使有情人衔恨离别。王玉真正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苦苦寻求爱情的典型女子。自从汤显祖《牡丹亭》塑造出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杜丽娘以来,积极追求爱情的女子并不少,但王玉真既有杜丽娘柔情和为情而献身的一面,更有杜丽娘所没有的泼辣烈性的一面,因此她才会主动赠张继华信物,如果张继华另有所爱,她要把张继华捉来质问,可以说,对爱情的追求更大胆。总之,她是一个柔情似水、烈性如火的女子,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