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赏析

2021-12-01 11:47:19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饮马长城窟行》最早见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亦载此诗,题为东汉蔡邕作。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从《文选》,现在一般人也认为是乐府古辞,是一首民歌。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诗题,唐人李善在《文选》的注解中说:“言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思之,故为《长城窟行》。”“窟”,指长城下可以饮马的泉窟。这诗虽然没有言及饮马长城窟的事情,但诗中主要写妇人思念远出不归的征人,故也用此诗题。

  这首民歌抒写思妇对远方征人的怀念,婉转含蓄,缠绵动人,并极讲究层次曲折、章法结构,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抒情名作。

  前面八句,极写妇人日思夜梦,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远行的征人。首句“青青河边草”,以河边茂盛的青草起兴,点明春天的到来,触动了妇人的离愁,于是引出下句“绵绵思远道”。 “绵绵”一词语意双关,既指眼前所见的绵延不绝的青草,又指由此引起的妇人对远人连绵不断的思念。句中的“思”字是诗眼,摄全篇之魂。两句起得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一下子就触及到诗篇怀人的题旨;而在表情达意上,则既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又形象鲜明,富有画意,仿佛展现出一幅妇人倚门眺望青草延伸所及的远处,含情脉脉地在思念丈夫的图景,十分真切传神,第三句“远道不可思”是一转折,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反语。人在远方,相思徒然无益,故言“不可思。”虽言“不可思”,却仍然要思,正说明其相思之深。因此引出第四句“宿昔梦见之”,写昨夜梦见了丈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梦境就是她深切思念的反映。这样写,在表现手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五、六两句“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通过梦境和现实的虚实对比, “我旁”和“他乡”的远近映衬,突出无情的夫妻分离的现实粉碎了美好的一家团聚的梦幻,反映出梦中见到所思之人固然可以得到一时的慰藉,可是梦醒后丈夫不在身旁的真实情景使妇人跌入了更深的痛苦境地。七、八两句“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又进一步申足这层意思:丈夫身居异地,相隔天涯, 自己梦醒后展转反侧,再也不能入睡梦见他。不见时因思念而致梦,梦醒后又引起更深切的思念,所以妇人既希望做梦,又害怕做梦。以上几句把思妇这种复杂的感情波折极其细致地写出来了。这部分诗时真时幻,迷离惝恍,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着力表现妇人对丈夫的怀念,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中间四句是又一大转折,写别人家有人归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突接上文,以比兴手法抒写,枯桑虽然无叶,也能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冻,也能感到天冷,夫妻久别,虽然口里不说,人家不知道,但是自己最明白心中的孤凄之苦。这两句比喻新奇,用意屈折,情在词外。接着写“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媚”是爱的意思, “言”指问讯。别的远方归来的人回到家里,各自爱自己的亲人,谁肯打听一下我丈夫的情况,替我捎个信儿来呢!由凄苦自知到责怪他人,诗意的发展顺理成章。此处对别人的埋怨,看似无理,实则合情,它是妇人盼望远人信息,思念丈夫的一种曲折而深沉的反映。以上四句为妇人梦中见夫到接获来信的过渡,在诗中居重要地位,写得如此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就更增强了全诗宛折屈曲的特色。

  后面八句写妇人接到丈夫来信的情景。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两句紧承上诗,写妇人正在盼望信息的时候,突然远方来的客人捎回了丈夫的书信,其喜出望外的心情可想而知。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木匣,呈鱼形,一底一盖,打开即成双鱼,故称。这里以鱼代书函,有比兴的用意,所以接下来的两句是:“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指一尺长的生绢,古人常用来写信。把打开信匣取信说成“烹鲤鱼”,用语生动,措词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长跪”,指伸直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而臀部离开脚跟,将腰挺直,就是“跪”。因跪时腰挺直,上身显得长,所以又叫“长跪”,这是一种表示恭敬的动作。长跪读信,形象地表现出妇人读信时高兴而又慎重的神态。接着以“书中竟何如”的设问作一顿挫,真切地反映了思妇想要知道书信内容的急迫心情。在行文上,这又是一种屈折的笔法,用以引起读者对书信所言的关注,使下面的诗句收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就直逼出最后两句:“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远行的丈夫料想在家的妻子孤凄愁苦而不能下食,所以劝她加餐;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因此又说长相忆念。话语平淡质朴,却很好地表现了远人对妻子的关怀体贴和一往情深。而就妻子一方而言,她本来是满怀喜悦和希望来读信的,可是信中只说加餐和思念,并未言明她所最关注的归期,其读信后的失望之心以及今后更深的相思之苦,也就完全可以想见。全诗在此戛然而止,收结得寓巧于朴,余意深长,可谓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这首民歌感情深蕴,笔法婉曲。清代沈德潜认为此诗“缠绵宛折”(《古诗源》卷三),明代胡应麟评论这首诗说: “语断而意属,曲折有余,而寄兴无尽”(《诗薮》内编卷二),都指出此诗既深情绵邈,又婉转曲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绵绵深情需要用一种婉曲的诗笔来恰当表现,而写法上的屈曲波折有助于把诗情抒发得深婉动人。该诗三个层次,实际写了三个大的波折,而大波折中又有好些小波折,全篇千回百转,起落无迹,似断实续,把思妇的怀人之情表达得深沉绵长,耐人咀嚼。

  此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顶真的修辞手段,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青青”一句是因物起兴,以此引出妇人思念远方丈夫的诗句,极其顺畅自然。 “枯桑”二句是新巧的比喻。本来树落叶而知风起,水结冰而知天寒。枯桑无叶可落,海水经冬不冰,也就无从知道风起、天寒。而现在偏说枯桑无叶也知道天风,海水不冻也知道天寒,并以此作比,就把妇人的孤凄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的难言之隐表达得十分含蓄隽永。头上八句还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段,即前一句句末的词和后一句句首的词重复出现,不断的连续下去。这使诗句语气连贯,节奏分明,读起来抑扬顿挫,气韵完足,体现了鲜明的民歌色彩。

  在形式上这是一首较为成熟的五言诗。全诗句式整齐,而押韵的方式则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常常换韵。前面八句,句句押韵,两句一转,一路变韵,联折而下,节拍急促。而到了“枯桑”两句,忽用排偶句式承接,以下就一变而舒缓的节奏。这种诗歌韵律节奏的变化,和由春草引起的深切思念到获信后满怀希望的诗情发展,取得了和谐统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