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牡丹亭柳梦梅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8-03-20 21:23:48

  3 柳梦梅的形象寓意

  3.1讽刺时弊

  从汤显祖一生的奋斗过程来看,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冲突一直未在他心中消停过。他于49岁那年,辞官归故里,附带着走的满是对这个颠倒浑浊的官场的失望。在那一年,他写成了《牡丹亭》。这部作品,表面上在写“情”,实则不然,一个历尽沧桑的文人已不再会单纯地记述一个爱情故事,作者大半生宦海风波的积淀以及对社会的使命感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内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同时也带着浓浓的现实主义色彩。

  3.1.1讽刺科考

  柳梦梅的科考线索贯穿全剧,他的形象折射出作者高中榜首的愿望。但是作品在表达这一愿望时,更多的是对科举制度不公的揭示和嘲弄。

  柳梦梅出身旧族,是柳宗元的后代,“二十出头,智慧聪明,三场得手”。汤显祖亦是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便被视作神童,极被看好中进士。可以说,汤显祖在柳梦梅的出身说明中融入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汤显祖虽家学渊源深厚、基本功扎实,却两应春试未及第,柳梦梅也在后来迟迟不能得中进士,只能感叹明远的不济,两人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怀瑾握瑜而不见重于朝廷,真有卞和献玉之悲。《谒遇》一出中,有一段柳梦梅与苗舜宾的对话“(生)禀问老大人,这宝来路多远?(净)有远三万里,至少也有一万多程。(生)这般远,可是飞来走来?(净笑介)那有飞走之理。都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生叹介)老大人,这宝蠢而无知,三万里外,尚然无足而至,生员柳梦梅,满腹奇异,到长安三千里近,则无一人购取,有脚不能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显祖借助朝廷广购“饥不能食,寒不可衣”的奇珍异宝,对人却漠然置之的态度予以了无情的讽刺和嘲弄。

  作品中柳梦梅最终接受了朋友的劝告去向有地位的人求助以换取功名,借“混名打秋风”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年,汤显祖也有青云直上的机会。当时的宰相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至”,“啖以巍甲”。[4]即张居正看中了汤显祖、沈懋学的才华,就让自己的儿子去结交他们。这原是许多人羡慕的机会,答应结交就意味着科考的取胜,可是汤显祖却婉言谢绝。春试出榜,沈懋学高中榜首,张的儿子列为榜眼,这其中的猫腻汤显祖自然明白。待到下一次会试之时,张的第三个儿子又想与汤显祖结交,可汤先祖再一次拒绝,也就再一次拒绝了唾手可得的功名。科考的连连失利不是因为汤显祖的才华不够,而仅仅是因为得罪了权贵。柳梦梅谒见于前,最后高中状元只是因与主考官苗瞬宾有旧,而不是自己的横溢才华被朝廷赏识。在赴考之时,柳梦梅误了时辰迟到,按理说他不能够在参加考试,但主考官对其网开一面,因为他们是旧相识。这样即使柳梦梅是凭借实力高中状元也会被人诟病。作品中柳梦梅获取功名的方式是汤显祖所不齿的,可是汤显祖逆这样向安排,在无声中增强了他对科举制度不公的抗议力度。

  在第四十一出《耽试》中有一段对阅卷的详细描述:“(苗舜宾)各房俱已取中头卷,圣旨著下官详定。想起来看宝易,看文字难。为什么来?俺的眼睛,原是猫儿睛,和碧绿琉璃水晶无二。因此一见真宝,眼睛火出。说起文字,俺眼里从来没有。如今却也奉旨无奈……今日权取主战者第一,主守者第二,主和者第三。”科考关系考生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皇帝却随便对待,先是让一个肚里只有草包而无才华的苗瞬宾当了主考官,这样一个主考官确定名次甚是可笑,他只会投皇帝所好。考试的试题是面对金兵的动摇,和战守三者孰是孰非,于是乎主考官只看考生文章的开头,全然不考虑考生的文章结构、文采,将主战者定位第一名,主和者定为第三名,三甲三人刚好各占了一种观点,如此安排如同小孩排排坐。再来看着三甲的文章:“(第一名)臣闻南朝之战北。如老阴之战阳;(第二名)臣闻天子之守国,如女子之守身;(第三名)臣闻国家之和贼,如里老之和事。”这样的比喻令人忍俊不禁,皆是家长里短,甚至男女之事。即使主考官苗舜宾认为 “此语忒奇”,还是定为第一。

  柳梦梅从开始的怀才不遇、大发牢骚到后来干谒权贵、歪打正着,这尴尬地中举无疑是汤显祖对当时科考的讽刺。

  3.1.2讽刺政事

  在《牡丹亭》中除了叙述柳、杜二人的故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这其中有一个无关爱情的故事,有大约十出的篇幅讲述了李全夫妇作乱和杜宝平乱之事。这也是柳梦梅在《圆驾》这出中用来嘲讽杜宝的一个例证。这李全的形象在现实中几乎不能找到原型,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人物完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那作者为什么会花大量笔墨来叙述这件游离于故事本体之外的事件呢?

  这件事中,杜宝因平定有功而被封为平章军国事。但看杜宝释围的方法,他无法战胜李全,而是掌握了李全怕老婆的弱点,向李全老婆行贿,许以重金加给其封号,这样一来李全顺从妻子同意下降表。汤显祖不会凭空插进此事,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讽刺时事。事件中的人物虽为虚构,但事件却可以在现实中找得到影子。当时蒙古进攻,边疆将领王崇古、吴兑、方逢时主张向蒙古首领俺答的三娘子行贿来进行招降,宰相张居正支持这种做法。俺答甚宠三娘子,朝廷就以此下手,不仅赐俺答妻三娘子大量彩衣、棉布,还封她为“忠顺夫人”。采用了这个手段,明朝与蒙古建立了平等友好关系,出谋划策的王崇古加官进爵。这种做法实非一大国之举,汤显祖借柳梦梅之口“你那里平的个李半,则平的个‘李半’……你则哄的各杨妈妈退兵,怎哄的全”暗讽了明朝政府的投机取巧、应战无能。

  作品中在讲述科考时,我们可以发现科考的题目与现实紧密联系,问的是采用和战守三者中的哪种办法来应对金兵的动摇。这实际上也是暗指朝廷如何应对日本问题。柳梦梅回答:“生员也无偏主,天下大势,能站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站;可战,可守。而后能和。如医用药,战为表,守为里,和在表里之间”,这个主张表面上是主站,实际上主和。柳梦梅的中庸契合了帝王的想法,主考官苗舜宾表扬他“三分话点破帝王忧,万言策捡尽乾坤漏”。明朝统治者荒于政务,面对日本的和战问题也不深谋远虑,只图眼前享乐。

  汤显祖时代的几个皇帝,身居显位却懒于政务,采珠扰民,给百姓带灾难。汤显祖有感于时事,毫不留情地给予了讽刺。

  3.2折射理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艺术作品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同时也熔铸着作家个人经历、政治观点、哲学思想等主观因素,寄托着作家一定的理想和愿望,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一个白日梦,而这个梦是他潜意识的叙述语言。透过作品中的男主角柳梦梅,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投射出了作者的所感所想。

  3.2.1个性解放的人文理想

  汤显祖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社会尊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思想。程朱理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鼓吹以“道心”制“人心”,以“理”灭“欲”,要“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但汤显祖师从王阳明左派人物罗汝芳,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提出了“贵生说”,即要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这与程朱理学格格不入,反而与人文主义思想不谋而合。人文主义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15—16世纪遍及欧洲。它主张发现人的能力,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力。汤显祖的老师张位读了他的作品之后,曾对他说:“你如此有才华,为什么不讲学呢?”汤显祖说道:“我这就是讲学啊。您讲的的是程朱的性理之学,弟子讲的却是自然的性情之学。”

  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柳梦梅就是一个寄托着作家“贵生主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惊梦》这出是杜丽娘、柳梦梅爱情发生的开始,这个美梦的底蕴是人欲的不可抗拒。杜丽娘游园时有感于《诗经》恋歌,面对大好春色伤感、幽怨,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春潮,却无具体对象。可以说,杜丽娘是为伤春而伤春。虽然人欲是在幻觉世界中实现的,但杜丽娘因梦而死,对人欲的渲染加强,这正表现了《牡丹亭》对“理”的反动,柳梦梅在梦中是表现这一主旨的行为主动者。

  如果说梦境是虚幻的,那么还魂之后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关系即转化为现实。还魂前的阻碍不少,还魂后的阻碍依旧横在中间,而且还魂后的杜丽娘迫于社会压力而变得循规蹈矩,一扫还魂前冲破封建束缚的热情和执着。在现实中仍旧逃脱不了礼法的束缚,这也正反映了当时社会被程朱理学的铁网所笼罩,人们的思想言行被牢牢控制。虽然左派王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得到解放,但也只是在不威胁统治者统治的情况之下。汤显祖一类的文人的放纵行为可以被标榜为风流洒脱,女性的地位却未得到改善,她们被《列女传》所教化,社会给予了女性畸形的道德标准。汤显祖想借助他的作品来为女性呐喊、为人性呐喊,杜丽娘在作品的前半部中展示了以情抗理的力量。但是汤显祖作为一名忠于现实的作家,不可能长期脱离现实,闭门造车,他需要将杜丽娘归位,但又不能让杜丽娘还魂前后的表现过于极端,这就需要借助男主角柳梦梅来化解这生硬的转折。于是柳梦梅的地位在作品后半部分越来越重要,不仅逐渐承担起了杜丽娘未完的使命,还深化了主题。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