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戴叔伦《三闾庙》原文及赏析

2023-02-08 15:15:07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枫树林〕《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此处暗用其意。

  这是一首凭吊三闾大夫屈原祠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深深的景仰,全诗流荡着一种悲凉感慨的情调。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位居高位(左徒是仅次于宰相一类的官职),他才华横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富于理想(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但楚怀王和顷襄王竟听信了周围许多大臣的谗言,他被排斥,被放逐,最后投汨罗江而死。“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一个“怨”字,概括尽了屈原悲愤的心理状态。《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屈原名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个“怨”,正是承袭了历史上明察之后的结论,是一个经过了时间沉淀的、有着铁铸般分量的不易之字。这两句诗,实际上可以倒转后理解:屈子的哀怨,犹如沅湘之水千古不废地流淌着。“不尽”,指绵长,也可说是悠久,至今犹在;“何深”,指幽深,也可说是广远,至今笼盖;它们包孕回环、错综成文,极其形象而深切地表达了屈子之怨的深广而悠远。诗的三、四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似乎是写的眼前的景色,其实诗意隽永,蕴含着苍凉和崇敬。日暮时分,深秋季节,秋风乍起,萧萧枫林。怀古之思,悲愤之意,俱在景色描绘之中。霜叶枫林,一片火红,既是眼前景,又是屈诗意,还是诗人对屈原崇敬的自然流露。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此诗的确发端已妙,结句尤显功力。

  读了这首诗后,有一种广阔、悠远的感觉,这是因为它凌驾了时空的整体背景:时间——日暮、秋天,空间——远处的沅湘二水、近处的萧萧枫林;有一种苍凉、悲壮的情调,这是因为它捕捉了富于特征的景物——黄昏,深秋,霜林;这感觉、这情调,正是诗眼“怨”字所要产生的氛围,正是吊谒三闾庙所要留下的情思,而且是与屈原这位伟大而悲剧的人物相肖相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