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这是一首健康明朗、轻松活泼的爱情颂歌。它所描摹的不是贵族男女病态的缠绵,也不是市井之徒钻穴逾墙的放荡,而是南方少数民族一对少男少女之间那种火热的纯情。前三句写出他们相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春深时节,暮雨初霁,青翠的越秀山麓,古老的越王台前,在紫红色的刺桐花下,映出这么一双楚楚动人的俪影。但这到底是有约在先还是不期而遇?是一见钟情还是相慕已久? 词人都未交待, 读者也不必深究, 反正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相见”了,并且相爱了。何以见得?有下面几句为证。
“暗里回眸”不是火辣辣的、无所顾忌的直视,它刻画出少女含羞的情态,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初恋的娇怯。而“属意”又说明这“回眸”不是偶然的无心一瞥,而是满含着万千情意的送情秋波。“深”字既写情意之深厚,又写目光之深沉。因此,这满含了柔情蜜意的深沉目光,当有无限动人的力量,那位少年郎该是如何欣喜激动,就不难想象了。两情相悦如此,接下去应是无限甜蜜的喁喁私语或者撼人肺腑的海誓山盟了?然而词人未写,读者亦不必猜度,因为毕竟时代不同,风俗各异,也许在他们那个时代,在他们那种时刻,眉目传情,已是最生动深刻的语言,而一切词句和声音反而成为多余。看来确乎如此,词中少女一语未发,已自离去。是不欢而散抑或不了了之?不必担心,她头上那珍贵的饰物还留在这儿。那么这“遗双翠”又是否因为她粗心或者慌张?都不对,她心上的情郎决不会迟钝到如此地步,以至于猜不出这“双翠”正是少女故意留给他的爱情信物。至于这位少女到底去了何处,词的最后一句只作了一个大概的,但又是余味无穷的回答,说她骑着大象,避开人们的注意,“先”过河去了。“骑象”约会,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以动物的粗笨庞大衬托出人的娇小玲珑。“背人”二字进一步点出少女的害羞心理,同时也说明这约会并未结束,而是需要去找一个更为隐密的幽会之所。“先”字则暗示出那位少男一定会紧随其后,“过水”而去。至于他们“过水”之后去了什么地方,又做了些什么,词人没再交待,也不必交待,而可以任读者去想象了。
这首词没在人的外表上多费笔墨,而是先着力刻画了环境之美,并进而衬托出词中人物的情感之美。对于那位少女,词中也只用了一个双目含情的特写镜头和一个骑在象背上的背影遥视,便将其花面含羞而又热情如火的美丽形象描画得如此生动,以至于千载之下,尚给人呼之欲出的感觉。可见,作者将形式上的简洁生动,与内容上的含蓄丰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