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王思任《游焦山记》原文及赏析

2023-04-09 18:57:44

  王思任《游焦山记》

  王思任

  海山多仙人,润之山水,紫阆之门楔也。故令则登之,不觉有凌云之意。子瞻熟厚金山,而兴言及焦,则以为不到怀渐,赋命穷薄。由是观之,心不远者,地亦自偏耳。丙申,予谒选北上,老亲在舫,曾撮游之,仅一识面,偃蹇不亲。

  己酉,以迁客翔京口。五月既望,会司马蒲田方伯文晤我,买鲜蓄旨,约地友刘伯纯、陈从训,俱从,训暑不从。而痒痒鞅鞅徒,以苏秦纵横,不能愿待之。即乘风长往,一叶欹播,与拜浪之鱼同出没也! 至岸,入普济寺,伯文色稍定,而伯纯以为吾东家焦,殊不介介。暑气既深,幽碧如浸,选绿雪轻风之下,小饮之,各沾醉眠僧几。澡罢,谒焦先生祠,庶几所谓水清石白者。少微之星,两光独曜,而各以姓易山川。然严先生犹或出或语,先生三诏罔闻,一言不授。蔡中郎玄默之赞,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耶?左行而得水晶庵,梧竹翠流,潭空若永昌之镜。僧携中冷水,燃竹石铛,沸顾渚饮我。水或不禁刀画,然云乳濛濛,芝童清侍,听好乌一回,何境界也! 山如鼈伏,而裙带间妙有茸畴。各秃宫于藤萝之隙,且渔且耕, 而又且畋。 巡麓右, 入碧桃湾, 则疏杨摇曳,里许青莎,与朱华映染,半规山隐。扪攀而至吸江亭,望海门瓜步,都作龙腥,点帆归鸟,千嶂彩飞。江淹咏日暮崦嵫谷者,是矣。乃从山背一探天吴,历数亭而憩之。石筍斗潮,驯鸷不等,而湍险震荡。吾独羡其威纡百迭,愈取愈多。杖策归僧堂,梵鼓动矣。伯纯曰:“大月已到,不宜闭饮。”问童子,得樱筍银鲚,又得文雉。被跣而出,歌于诸山第一峰前。月精电激,江波碎为练玦。我欲呼老鼋共语,而伯文谓山鬼愁予,伯纯愿两脯之,以作水陆供,便思驾长虹而通沃洲也。相与轰饮呼卢,集杜句得月者赎坐。至子夜,而天风渐劲,澎湃汹然,江声入僧室矣。

  质明,予先鸟起,领清芬之味。人各鼾鼾也。伯文搔首相詈:“王郎即有山水馋,不须奔竞尔尔。”予不能辨也。寻会食。探浮玉岩,一石横出,摩藓读昔人题石屏字。跻级登观音阁,修篁琪树,蔽翳雪光。更有竹阁两楹,买天半角,而金山斐迭其胸,此足当人主矣。又延蹈而至一僧舍,竹益酣,染衣袂俱作云香。 有巨石数十, 堆堕磵中。 讨瘗鹤, 已投江丈许,褰衣濡足,惘不可得。王辰玉昔曾判之,以为断非逸少之笔。 大都高人韵士, 惟恐人知焉, 见瘗鹤之字,不出蜗牛之庐,而必借美于换鹅之手耶? 伯文颔之,以韵语相挑。再遣舟从沙户市鱼,而奕于断岩悬蔓之半。徘徊瞻顾,有不知玉壶清宇,冷在何处者。

  试以金焦评之。金以巧胜,焦以拙胜; 金为贵公子,焦似淡道人; 金宜游,焦宜隐; 金宜月,焦宜雨; 金宜小李将军,焦则大米; 金宜神,焦宜佛; 金乃夏日之日,而焦则冬日之日也。伯纯主驳:“子腹中丘壑,舌上阳秋。谁为我金焦,赂子左右足乎?”乃唤兕觥,大笑飞敌。至渔火初出,缓棹至余皇,以不尽之沥,中江而罄之。

  是夕,月明如昼,微风不兴,水天一片,人语杳然,而城头漏三严矣。此“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时也。

  王思任一生,任性自然不受拘束,不善于庖丁解牛式缘督为经的处世术,因此曾多次遭到贬官。万历丙申 (1596) 秋“道出京口”——大概是路过游金山,他感到一种“如入大蜃之都”的压抑。这一方面是因为民间素有“金山寺裹山”之谚的金山上佛宇僧寮密密麻麻,不免令人气闷; 另一方面,此时还任京官,公务在身,不得清闲。金山之游看来并不十分畅快。十多年后己酉 (1609) 夏天的焦山之游大不相同了。这时他“以迁客翔京口”,已经被贬摆脱了京官的身份,虽不免有“客心悲未央”的不平,却也“大江流日夜”地奔放轻松。加之“焦山山裹寺”,景观与金山迥异。挺立江心的山崖峻峭,满山林木葱茏,一片沁人的清幽。王思任等人焦山一游甚畅,“有不知玉壶清宇,冷在何处者”——痛快得淋漓颠倒,几乎忘记了人间和天上的界限。

  游前的精神状态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乘风长往,一叶欹播,与拜浪之鱼同出没也!”登岸先入普济寺,今称定慧寺,始建于汉末。寺中轻风绿雪,幽碧如浸。王思任素常疏放绝倒,好以诙谐为文,常轻慢古人。谒焦先生祠时却表现得十分郑重,沐浴于前,致礼于后。“两光独曜”,王思任认为东汉末的这位高士焦光比独钓富春江的严光高明,因为焦光三诏罔闻,隐得更加彻底。吸江亭远眺一节,有声有色。江岸斗潮的石筍,既有拟人化的“驯鸷不等”,而江潮的湍险震荡,更富于赛过神灵、愈取愈多的威纡百迭。智者乐水,无休无止激荡于江中者,颇有点像王思任奔放的文思呢!

  第二段末,月下轰饮于“诸山第一峰” (吸江楼) 前的一节文字,为全篇高潮所在。新词丽句、美好的环境与不可抑制的豪情融会,进而达到审美移情,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美学家立普斯讲审美欣赏的原因时,强调自我 (不是私我),也就是强调观照到对立的对象而反馈出欢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所起的作用。审美所体验者是打上自我感情烙印的客观事物,不是纯客观的事物。完满的移情作用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必须具备丰盛、真诚、炽热的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的同情,才会引爆诗情画意,扩大和升华心灵,创造出富于感染力的意境。从王思任这段文章,就可看到上述移情过程。点帆归鸟,落日梵鼓,天风明月,峭崖江声,琪树修篁,老黿山鬼……一起糅和,有了诗和酒的酵母触媒,再加上“驾长虹而通沃洲”的豪情点化,于是变态百出,创造出渺远迷茫、宇宙航行般的美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翌日之游,更见“焦山山裹寺”竹树清幽之特色。修篁琪树,蔽翳雪光,至一僧舍,“竹益酣,染衣袂俱作云香”。表现焦山之典型意境,试从修辞角度略作分析。酣字拟人,竹与人俱醉矣。竹之浓绿如云,且可濡染衣袂,双重比喻,想象中又具一种柔和的触感。作云香,在想象与幻觉中,云既可以有香,染衣近人酣醉,如云般浓得化不开的竹荫当然会更芳馨了。这是视、触、嗅觉兜了几个圈子后的通感。心与笔俱细如发,系纯出之以诗法的散文,颇传焦山之神韵。

  焦山之游,游得急切奔放,感情飞腾,文章也一气呵成。篇末之夜,月明如昼,微风不兴,水天一片,人语杳然,城头三更。渲染出一片浩渺的宁静气氛,可见作为“迁客”的作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胸襟。

相关推荐

  • 宗臣《游燕子矶记》原文及赏析
  • 刘弇《游狼山记》原文及赏析
  • 李濂《游王屋山记》原文及赏析
  • 王昶《游珍珠泉记》原文及赏析
  •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原文及赏析
  • 郑善夫《游禹穴记》原文及赏析
  • 张星鉴《游紫柏山记》原文及赏析
  • 孟郊《游终南》原文及赏析
  • 薛瑄《游草堂记》原文及赏析
  • 张裕钊《游虞山记》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