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首诗描写一位少妇在皎洁的春夜,怀念远方的丈夫。
夕阳西下,薄暮笼罩,庭院中的花蕊也含烟而吐。在这柔和幽静的黄昏,淡淡离愁不禁油然而生。“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由黄昏到夜晚,愁思渐深渐重。月怜人,将如水的月光倾泻在离人的床前;人望月,孤衾寒帐难以入眠。此时月无言,人亦无言,只有无限愁思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环绕于闺阁之中。
以月寄思情是古诗中惯用手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将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化为伴人怜人的知音,同类的例子有许多。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将心中无可告诉,无人理解的愁思托之于明月。而当情人或朋友之间分隔于千里之外时,彼此能一起看见的也惟有明月,故谢庄《月赋》言:“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曹植《杂诗》亦言:“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既然“愁不眠”,不妨起身奏琴以寄相思。“赵瑟”即赵地之瑟,据说赵地女子“雅善鼓瑟”故而赵瑟闻名天下。因此,这里的“赵瑟”也暗示了女主人公艺伎超人,借瑟寄情之意。“凤凰柱”即刻柱为凤凰形。凤凰是古代著名的神鸟,凤为雄性,凰为雌性,所以这里特地标出“凤凰柱”,暗寓着两情相爱的意思。“蜀琴”句说的是司马相如的故事。汉代相如是蜀郡人,他善于弹琴,曾以美妙的琴声挑动了卓文君的相悦之心,文君放弃了富贵荣华的生活,与相如当夜私奔,随相如到成都一家小酒店,酤酒为生。相传,司马相如当时奏出的歌辞是“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即“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此诗三、四两句,正是写这样一个古老而美好的传说。只不过,司马相如敷演的是“凤求凰”,即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而此诗显然是以女人口吻铺写的一曲相思之歌。
然而,此诗的“琴瑟”寄寓相思之情,恐怕还有一层深意,在古诗中琴瑟常和悲苦之情相联,相传“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难怪那首动人肺腑,而又引起纷纭歧解的《锦瑟》开首便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少妇的一腔相思之情,无人可诉,只得随着春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飘向“燕然”。燕然是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泛指遥远的边塞之地,男主人公的征戍之所。
“横波目”语出梁代诗人王筠的《秋夜》诗: “愁牵翠羽眉,泪满横波目”。“横波目”指“目斜视如水之横流也。”也就是说,夜越来越深,女主人公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相思之情也分外浓烈。于是,本来就热泪盈眶的少妇,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痛苦情感,眼泪象泉水般地往下流。
少妇彻夜未眠,愁肠欲断,但诗人不从正面入笔,而是说“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以委婉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容貌为伊人而憔悴、而肠断的刻骨铭心的相思。
诗歌以黄昏(“日色欲尽”)——夜色降临(“月明如素”)——深夜(“青天”)——拂晓,这一时间系列为序,将少妇的相思之情一层层揭示出来,层转层深。三、四两句又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用典故暗示相思主题,从而使层层深入的描写显得委婉蕴藉而耐人寻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