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关于济公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介绍

2020-04-14 19:04:35

  祸出东门庵

  天台县城东门外,有一座貌不出众的尼姑庵,它就是名闻县城的东门庵。东门庵并不大,只因小济公在这儿闹了事,就出了句“祸出东门庵”的口头禅,一直流传到今天。

  南宋绍兴某年的正月初一,小济公刚交十四岁。这天一早,当地的风俗是游城。小济公随父亲李员外一起,从永宁村的“跃龙门” (小北门)登上城头,来到“应台门”(大东门)。站在“应台门”往东一看,见城门外新盖了几幢新房,房子外面游人如织,黑压压的一片。小济公急急要下城去。这时已将中午,李员外有高朋探访,急着要回去。小济公见父亲不肯,再三恳求,李员外只好同意,嘱咐济公,早点回家。小济公见父亲答应了,来不及和父亲告别,就箭也似的往城下跑。来到那新屋前,只见大门上的金匾闪闪发光,上书“东门庵”三字。原来,今天是东门庵释迦牟尼佛开光的日子,怪不得车水马龙,善男信女云集,把东门庵挤得水泄不通。

  小济公正抬头细看,突然,一阵阵吆喝声自远而近:“让开!让开! 老爷来了!”转头一看,一班衙役一边呼叫着,一边用水火棍在人群中打开一条路。这班人抬着几顶八抬大轿,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原来是知县吴怀和夫人章氏带着王秀莲前来进香。

  王秀莲是谁? 她是知县夫人章氏的一个贴心侍女,家住王家村。王秀莲生得如花似玉,是名闻天台的“西施”。去年,吴怀要物色几个侍女服侍夫人,选中了王秀莲。

  王秀莲在吴府是佼佼者,是吴夫人最中意的贴心人。吴夫人日忖夜想,想的是将王秀莲配给儿子。

  可是,王秀莲早已由父母做主,许配给表弟李修缘。王秀莲自己也很满意。只因父亲王安士认为年轻人应当过过“剑门”,看点世面,吃点苦头,日后方能操持家业,所以未送她过门成亲。因此,当吴知县要侍女时,王安士瞒着修缘一家,将王秀莲送进吴府,没想到羊入虎口。

  吴夫人见秀莲死活不肯答应,知道秀莲已经许配人家,怎甘心这朵好花被别人采去,与吴知县商量了一下,准备来个先下手为强,择日将秀莲与儿子拜天地结为夫妻。

  秀莲得此消息,哭得死去活来,一想自己已成笼中之鸟,逃脱不了,正如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这天,修缘竟然使了个法儿来到身边。秀莲将吴知县和章夫人逼婚之事向他诉说了一遍。修缘沉思片刻,如此这般地和秀莲说了一番,倏地不见了。

  吴夫人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人。前几天,看到秀莲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没有半丝笑容。今日却喜滋滋的,活蹦活跳地来到身边,有说有笑。吴夫人喜极啦!胳膊总拗不过大腿,秀莲回心转意了?吴夫人重提那门婚事,想不到秀莲竟愉快地答应了。

  秀莲告诉吴夫人,昨晚伽蓝托梦,梦里如来佛祖告诉她,如果马马虎虎成亲,夫家就要大难临头:这边拜堂,那边出丧,男人死光,女的瘫痪倒眠床。夫人一听,惊呆了。秀莲接着告诉夫人,如来佛祖告诉她一个办法,只要吴家修一座尼姑庵,就能解脱罪孽,辟邪消灾!吴夫人信以为真,立刻要吴知县拨款建造。

  吴知县请风水先生在东门外择了个净地,建造尼姑庵,并择定正月初一辰时开光。

  庵堂建好了,吴知县和夫人带着秀莲来了。秀莲跪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哭哭啼啼起来,惊得吴知县和章氏不知所措。大年初一,开光是一件大喜事,怎能号啕大哭!章氏慌忙上前扶起秀莲:“我的宝贝媳妇,为何事??”秀莲边哭泣边说:“夫人,只因长明灯不亮,这又是吴家的一种不祥之兆!请夫人快差人将长明灯点亮!”吴夫人抬头一看,长明灯果真不亮,顿时慌了手脚。吴知县命衙役去点燃长明灯。怪了,长明灯不管怎样点,总是不亮。吴夫人急得头上流出豆粒般的汗珠。

  吴夫人为建庵堂,一人把持,件件事情自己过问,事无巨细都由她做主,怕人家讹走她的钱。只是在购买长明灯的芯油时,吴夫人犯了难。秀莲说,如来佛祖吩咐过,要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十三岁的男童去办才吉利。吴夫人派人四处寻找,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急得团团打转。小济公暗暗好笑,直奔吴府,说自己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刚好十三岁,愿为夫人效劳,说得夫人愁云顿散,忙将小济公领进屋里。

  吴夫人拿出十两白花花的碎银叫济公买芯油。小济公一看,说这十两银子的芯油是点不到天亮的,至少要二十两。吴夫人如割下心头肉,硬着头皮再给济公十两碎银。济公拿了二十两银子,提着油桶,连蹦带跳地跑出了吴府,来到大北门外的目莲庵,把二十两银子分给了目莲庵的尼姑,灌了满满的一桶水,回到吴府交了差。

  “难道这长明灯里不是油?”吴夫人疑团顿起,下令查看长明灯。衙役将长明灯取下,果然,长明灯里一点油都没有,全是清凌凌的井水。秀莲见状,放开喉咙大叫起来,说吴家大祸临头,没有出头日子。把喜洋洋而来的吴知县和夫人章氏搞得丧魂落魄。

  吴知县火冒三丈,责骂衙役,是谁办的油?小济公挤在人群中, “呼”地一下冲出人墙,跪在吴知县面前:“启禀大人,小民修缘办的!”“大胆!放肆!竟拿这些水当油??”吴知县气得颤抖着山羊胡子。“老爷,‘油’字不是‘水’和‘由’合成的吗?有‘水’才有‘油’ 呀!”济公笑嘻嘻地答道。秀莲听济公和吴知府这么一说,哭得格外厉害。吴夫人命衙役打济公。济公哈哈哈地笑着:“莫急!莫急! 让我来点!”济公从衣袋里拿出火石与火刀,“喀嚓”一记打出了火,吹了一口气,“呼”地一声,长明灯大放光明,大伙拍手欢呼。突然,劈劈啪啪,长明灯的油爆了起来,油往四处溢,越溢越多,油溢到哪里,哪里就冒起烟,顷刻之间,屋里烟雾四起,吴知县和夫人乱了手脚。济公轻轻一扇,秀莲来到了自己的身边。这时,烟雾越来越大,咳嗽声、喊叫声、号哭声四起,吴知县和夫人章氏这班人被烟熏得昏头转向,颠颠倒倒,不一会儿,全被浓烟呛死啦!

  小济公,早已带着秀莲走出了东门庵。小济公走后,庵里庵外灯灭烟退,百姓们一看,庵里只有吴知县那班人的尸体和遗物,香客们却一个也没受伤,纷纷说:“这究竟是谁闯出的大祸呢?”

  时间长了,知道“祸出东门庵”故事的人已经很少。但“祸出东门庵”却成为天台人民的一句口头禅,一直流传至今。

  五味粥

  天台山一带,春节的早餐,家家户户要煮五味粥。哪五味呢?红枣、赤豆、芋头、番薯和豆腐。为啥要煮五味粥呢?据说是为了纪念小济公。

  小济公到国清寺出家当和尚后,方丈先叫他当一个烧饭和尚。那时候,国清寺里有几千个和尚,每天熬粥煮饭用的是大锅大灶,米要用斗量,豆要用箩装。那些年纪轻轻的小和尚,见寺院里钱多,粮多,百事兴旺,不把这些米呀,豆呀,当做一回事。每次煮饭、烧菜、磨豆腐,总是大手大脚,随意糟蹋。

  小济公见到有人糟蹋五谷,十分心痛。就餐餐抢着洗碗抹桌,看见那些饭粒、红枣、豆腐、赤豆??都拾起来,放进衣兜里。然后放在寺院前面的溪水里洗洗干净,晾晾干,逢上有太阳的日子,就一个人搬进搬出,晒干了,收在一个个缸甏里。

  这样过了几年,他不知收拾了多少饭干、豆干、红枣干??

  一年除夕,国清寺方丈对全寺和尚说:“明天是正月初一,你们能不用寺院一粒粮食、一点食品,煮出最美味的早餐,而且还能表达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意义吗?谁要是能煮出,谁就能升任为寺里的‘衣钵’僧。”

  听了方丈的话,全寺和尚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议论纷纷。

  议论了好久,谁也不敢站出来接应。

  方丈说:“既然你们办不到,看来我只好到别的寺院里去寻人了。”

  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个人,大声说道:“师父,让我来试试吧。”

  众人闻声一看,见是衣衫破旧,整天专捡剩饭残羹的小济公,好些人都“嗤嗤”地讥笑起来了。

  方丈看看小济公,问道:“你真的煮得出来吗?”

  小济公点点头,肯定地说:“能。明天天亮的时候,大家准时来吃吧!”

  第二天天亮时,开饭的云板“笃笃笃”地敲了三下,东南西北四座斋堂里,坐满了全寺和尚,一个个吸吸鼻子说:“啊,啥东西这么香?”一语未了,只见几个小和尚抬着一桶桶热气腾腾的东西,穿梭似的奔向四座斋堂。

  众和尚仔细一看,木桶里盛满白米粥,里面还拌着红、白、黄各色的东西呢,又好看,又香气扑鼻。舀在碗里一看,原来红的是红枣,白的是豆腐,黄的是番薯和黄豆哩!

  方丈见了,惊问道:“小道济,你这些东西都是哪里来的?”

  小济公说:“请师父看吧!”

  话音刚落,斋堂外又有六个小和尚,端着六个木盘来到方丈面前,跪了下去,把木盘举过头顶。方丈细细一看,一个木盘装着饭干,另外几个木盘分别装着晒干的熟红枣、熟豆腐干、熟芋头、熟番薯和熟黄豆。

  方丈明白了,转身来到院子里,向斋堂里的和尚大声说:“你们都看到了吗?小道济平日惜米惜食,勤俭节约,积下了这么多的食物,煮成这么美味的米粥,我们就叫它为‘五味粥’吧。从今年起,每年新春第一天,我们都要煮这样的粥,一来表彰小道济,二来表示全年都要勤俭节约,三来预示五谷丰登。”

  从此,每年春节第一天吃五味粥的习惯就传下来了。后来为了图吉利,就把黄豆、蚕豆改成赤豆。因为小济公是个男身,直到今天,这春节第一天的五味粥,还讲究要家里的男子煮的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