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奋斗、向上、活动的人生观》
青年毛泽东曾把自己的人生观称为“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会务报告》),“向上的”、“活动的”人生观。后来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的世界观,并且有着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思想,然而这种从青年时代建立起来的人生观却是贯穿始终的,丝毫未减其青春锐气。恰恰相反,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实践赋予了这种青春的意气以宏阔、充实的内容,使这种人生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证,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毛泽东进取、奋斗、向上的信念。
在《伦理学原理批语》中,毛泽东宣称:“吾人于伦理学上有二主张,一曰个人主义……一曰现实主义。”这概括了青年毛泽东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所谓“个人主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发达自我”。也就是毛泽东在另一个场合所言,“充分发达吾人身体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伸张“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以成“至坚至真之实体”。青年毛泽东有许多诸如冷浴、静坐、废止朝食之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实际作为。
2.为己与为人的统一。伸张个人的目的,又是“为公众福利”的(《非自杀》,《大公报》1919年12月23日)。
毛泽东的个人主义既有着资产阶级思潮如尼采之“超人”哲学的影响,但更契合中国历史上士大夫崇仁尚志、济世致远的英雄主义精神传统。这种传统精神注重个人意志的修炼和调动,以服务于社会和时代责任的承当,即孟子所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看到,在毛泽东早年的学习笔记中多赞赏古之仁人志士。他说:“毒蛇螫手,壮士断腕;非不爱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世为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惟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身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安矣。”(转引自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第42页)这种以古仁人志士为楷模的“个人主义”,摈弃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潮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而以国家、民族、社会的利益为人生的价值所在。
所谓“现实主义”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之行为,此客观妥当之事实,所当尽力逐行。”意思是说,对现实有利的事,应尽力去做。
2.“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事实,所当尽力实现。”主观上认为正确的事,也应尽力去付诸实施。
毛泽东声言:“吾只对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非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吾概不负责。”重视现实,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和人格中极富于特色的一环,他的解释也极为质朴:“既往吾不知,未来吾不知,以与吾个人之现实无益也。”因此,他认为“读史必重近世”,读史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现实有益的内容。“取历史以其是以资吾之发展现实之具足生活也”。毛泽东的这一观念,至晚年还经常提及,他说:“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转引自张贻玖《毛泽东读史》),“读历史的人不一定是守旧的人。”(《1958年1月28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也善于理想,但在他看来,“理想者事实之母”,关键在于付诸实施。如果不能在现实社会行之有效,只能如“老庄绝圣、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陶渊明桃花源之境遇,徒为理想之境遇而已”。(《伦理学原理批语》)
综上所述,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观是以“贵己”、“通今”为基本内容的个人英雄主义。他的这一人生观是与他富有特色的世界观相统一的。毛泽东认为:“天地盖惟有动而已”(《体育之研究》),其动力就在于世间一切都处于差别和竞争之中。“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
不难看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这些认识和志向在成熟的毛泽东思想及其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毛泽东的哲学认识论、矛盾论学说,对人主观能动性的强调以及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实践中这些富有特色的东西无不与早年就牢固树立的“奋斗的”、”向上的”、“活动的”人生观有关。
结合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和作风,可以看出,毛泽东青年时代明确树立的人生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抱负远大。毛泽东的志向不是某一领域具体事功的完成,而是以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为目的的。他在说明新民学会的缘起时称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全人类的生活向上”。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是宏大的,理想也是迈往的。后来,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更是把社会的全面革命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毛泽东心目中,要为全人类争得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全新的文化面貌。世界的缺乏,就是我们的责任。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抱负不可不谓之远大!
(二)奋斗意识。毛泽东在1915年的一封(给湘生)信中指出:“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而所谓“奇杰”、圣贤者,都是“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由于毛泽东对矛盾普遍性有着较为坚定和相对早熟的认识,所以,他特别重视人的斗争意志,认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斗争意识,既与其幼年所受家庭父权压抑有关,又与当时社会强大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普遍存在的社会不平等有关。在毛泽东看来,斗争对于个人说来,是自我解放的必然手段;对于社会历史来说,则是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毛泽东特别注意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性。在他心目中,中国的落后,就在于专制的压抑。革命的任务就在于“唤起民众”,一旦广大人民自觉地走上奋斗之途,社会的翻天覆地将指日可待。毛泽东终其一生都特别注意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的奋起而欢欣鼓舞。
(三)重视实际行动。毛泽东称自己的人生观为“现实主义”,其关键在于切实的参与和即刻的行动。毛泽东既否定任何“泛然讲说”,也反对虚静自守,他强调应“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内的情形”,应首先“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新民学会资料》第63页)革命的理论应继之以革命的行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实践论》)毛泽东这种立即行动的思想作风至晚年仍是勃勃不已。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