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致太平论》是宋代的一部论述《周礼》的综合性著作。李觏著。《周礼致太平论》连同李觏的其他论著,被后人辑为 《盱江全集》(又叫 《直讲李先生文集》)。《直讲李先生文集》37卷 《外集》3卷,有元刻黑口本、明成化间刻本、明初刻黑口本、明成南左赞重编刻本、明江西祠堂本、明正德10年(1515)孙甫刻本;清康熙4年(1661)李氏刻本,题为《盱江先生全集》; 清乾隆30年 (1765) 《四库全书》 抄本,题为《盱江集》;清光绪19年 (1893)盱江书院重刻本,题为 《盱江全集》; 1919年、1929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分别一次影印、二次影印、缩印《四部丛刊》本,这是所有版本中较好的本子。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李觏集》是在整理校点旧集的基础上编成的。
李觏 (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南城县)人。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屡次应试不中,以教授为生,从学者常数百人。宋仁宗皇祐二年 (1050),经范仲淹推荐为太学助教,8年后担任海门主簿,太学说书,次年卒。李觏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他的著述大都是“愤吊世故、警宪邦国”的政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誉为是“皆从大处起议论”的医国之书。他一生从事学术,是当时大江而南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礼论》、《易论》、《删定易图序论》、《周礼致太平论》、《富国策》、《平土书》、《庆历民言》等。李觏特别推崇《周礼》,他一生全力提倡实行《周礼》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可以致太平之说,写成 《周礼致太平论》 51篇,分上当道。他说《周礼》是 “周公致太平”(《周礼致太平论·叙》)的书。他曾将《周礼致太平论》寄给朝士,希望引起重视,用它来致宋朝的太平。
《周礼致太平论》全书约3.4万字,共51篇。李觏在本书序言中说,为使人君有所取法,他对于《周礼》摘其大略而述之,分别列为内治、国用、军卫、刑禁、官人和教道6个部分:“女色阶祸、莫斯之甚,述内治七篇。利用厚生,为政之本,节以制度,乃无伤害,述国用十六篇。备预不虞,兵不可阙,先王之制,则得其宜,述军卫四篇。刑以防奸,古今通义,唯其用之,有所不至,述刑禁六篇。纲纪既立,持之在人,天工其代,非贤罔义,述官人八篇。何以得贤?教学为先,经世轨俗,能事以毕,述教道九篇。终焉并序,凡五十一篇,为十卷,命之曰: 周礼致太平论。”
本书是关于社会改革的完整方案,书中反映了丰富的经济、政治、法学、军事、道德等思想。其中,经济思想从当时看是比较丰富的,本书的 《国用》16篇集中论述了经济问题。首先,把土地问题看作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如何解决土地问题?书中认为《周礼》中的井田制是理想的田制,主张恢复井田制,提出了“平土”即 “均田”的主张。认为均田不仅可使耕者得食,蚕者得衣,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地力和人力,“言井田之善者,皆以均则无贫,各自足也,此知其一,未知其二。必也,人无遗力,地无遗力,一手一足无不耕,一步一亩无不稼,谷出多而民用富,民用富而邦财丰者乎”(《国用第四》)。其次,在财富问题上,公开主张 “言利”,提倡 “富国”、“富民”,将 “财”视为一国政治、军事、外交、道德、文化等等的基础。认为明君、贤臣的主要职责是理财富国,养民治政,“天之生物,而不自用,用之者人;人之有财,而不自治,治之者君,……君不理,则权在商贾,商贾操市井之权,断民物之命”( 《国用第十一》)。书中设计了一整套的理财方案,认为君主以天下为宗,不应当有个人私财,“盖王者无外,以天下为家,……自 《禹贡》以来,未闻天子有私财者”(《国用第二》);认为君主理财是为了 “利于民”,而不是 “害于民”,为此,必须使 “物实厚”,而不能“物行苦”,“夫理财之道,去伪为先,民之诈伪,盖其常心,矧兹市井,饰行慝,何所不至哉”(《国用第十二》);书中还提出了量入为出,收支适合的基本财政原则,如 “不量入以为出,节用以爱人”,那就是 “乱世之政”。要求在财政收入方面做到 “一谷之税,一钱之敛,给公上者,各有定制”,在财政支出方面也要做到 “凡赋之出,则给一事之费,费之多少,一照法式”(《国用第一》)。另外,在分配概念中,值得指出的是,书中主张把“富”与“强”区分开来,认为富者不必是强者,认为富者是 “心有所知,力有所勤,夙兴夜寐,攻苦食淡,以趣天时,听上令也”,“如此之民,反疾恶之,何哉?” ( 《国用第十六》)。
书中的政治思想,值得指出的是:书中针对仅凭一纸试卷而取官的科举考试制度,一再提出指责,“才不才,决于数百言”(《官人第一》); 对于凭年资叙迁官吏的作法,书中责问道:“不求功实,而以日月为限,三年而迁一官,则人而无死,敦不可公卿者乎?”(《官人第三》)。书中还针对宋朝的“法禁怯而不禁豪”,提出了 “不辨亲疏,不异贵贱,一致于法”(《刑禁第四》)的法律面前应人人平等的主张,反对衣冠子孙以金钱赎罪,认为这只能助长他们伤害平民的气焰。同时,对于民众犯法,强调断狱定刑要采取审慎态度。
《周礼致太平论》体现了李觏的富民思想,在李觏看来,《周礼》中所记载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最能使人民富裕的一种制度。但《周礼致太平论》绝非刻板地搬用《周礼》中的制度,而是将《周礼》中的某些问题用自己的意见加以解释。所以,李觏主张《周礼》可以致太平,绝非经济思想上的复古主义者。尽管他很推崇《周礼》中的制度,而事实上却不自觉地从自己的时代条件出发去理解《周礼》,并从它里面找寻一些在他看来能够解决现实社会经济矛盾的观点。他所理解的《周礼》的精神实质,正是他自己时代所面临的若干社会经济问题的观点之倒影。因此可以说,《周礼致太平论》对于李觏思想的研究乃至对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