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胡适的“跳着写”
红学研究
一、胡适的观点
胡适发现“甲戌本”并加以高度重视,是对红学的重大贡献。然而他看了这个本子后,认为《红楼梦》一书曹雪芹在乾隆甲戌(1754)年时还只写了十六回。他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说:“我曾疑心甲戌以前的本子没有八十回之多,也许止有二十八回,也许止有四十回。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甲戌以前雪芹已成八十回,那么,从甲戌到壬午,这九年之中雪芹做的是什么书?难道他没有继续此书吗?如果他续作的书是八十回以后之书,那些书稿又在何处呢?”(1)此文写于1928年,如果此时他还只是“疑心”,那么过了三十三年,即到1961年,在《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这一长文中则十分肯定地公布了他的结论:“曹雪芹在乾隆十九年甲戌写成的《红楼梦》初稿止有这十六回” 4)胡适于1921年发表著名的《〈红楼梦〉考证》一文,此后“他始终未放弃这方面的研究。”(5)关于甲戌年曹雪芹还只写了十六回书的观点,当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肯定性结论。
二、跳着写可能吗?
胡适关于《红楼梦》甲戌年只有十六回的观点,以前曾受到一致的讽刺、指责,后来他的学术大师地位又逐渐得到肯定,对于甲戌年只有十六回的观点已很少再被提及。但不论今天人们对胡适的态度如何,对胡适的学术成就作何评价,大约仍不会有人赞同他关于曹雪芹至甲戌年只写十六回书这一观点,因为这一观点太不合情理。
我们先来看甲戌本的存缺情况:
第一部分:(存)第1-8回,(缺)第 9-12回
第二部分:(存)第13-16回,(缺)第17─24回
第三部分:(存)第25─28回
作家写小说有可能写到后来又回过头来,在已写的中间插入一个或几个故事,一段或几段情节;也有可能在写作中让连贯的情节暂时放一放,另起情节再写,却绝不可能中途写到半个情节突然急刹车,又莫名其妙地跳过去接写另外半段情节,刹车与接写如刀切般整齐。按胡适的提法,曹雪芹不仅这么写了,而且一部书不止一次地出现了这种写法。
且看甲戌本的中断情节:第七回宝玉会秦钟,间写到秦可卿,第八回写宝玉秦钟的入塾准备,正当要展开宝秦入塾故事时,却突然中断。至第十三回又突然写黛玉离府,贾琏护送同往,又突然写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亡故,接着写元春进宫并准备省亲,写秦钟病亡。至此再度中断,到第二十五回再次突然开始半途情节:话说红玉犯了相思,宝玉想点名使唤红玉;贾芸在大观园内种树,以后写宝玉凤姐中邪。至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黛玉笑看“呆雁”时刹住车,然后把这根本无法连续读通的十六回交给脂砚斋,让他抄阅再评并流传出去。这样不知过了几年几月,作者又回过头来补写中间空缺的第9─12回:宝秦在塾中,秦可卿病,贾瑞正照风月鉴,又补写第17─24回:结束秦钟夭逝;元春省亲;赵姨娘结怨宝玉凤姐;史湘云至贾府;宝玉与众姐妹住进大观园,然后天衣无缝地接贾芸谋事;红玉相思;宝玉凤姐中邪。而且空缺填满后,对早先所写的十六回又不做大的改动。
上面这种刀切般整齐地跳着写,不知是作者在写十六回时的有意安排,心中早已确定暂时不写9─12回、17─24回的情节?还是当时并不知“空缺”的几段将写些什么,要到以后才慢慢明确空缺处用什么情节来填补?可以肯定地说,不论从写小说的情理还是从《红楼梦》一书的实际情况看,都不可能做这么整齐的三级跳远。何况甲戌本上明明写着“从头至尾抄录回来”,“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因而自胡适提出这一观点至今的数十年间,好象还没有得到谁的赞同。
三、胡适的“证明”
这里把胡适学术上最不受人赞同的观点重新翻出来,并非是对前人揪住不放,更不是企图通过骂名人来捞什么好处,而是因为虽然大家都不同意曹雪芹至甲戌年只写十六回书的观点,但未见认真分析过胡适对这个观点所作的具体证明,而分析他所作的证明,又关系到《红楼梦》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其实,按照我们今天对《红楼梦》基本成书过程的认识:──1、《红楼梦》是从甲戌本(二评)到庚辰本(四评)的形成过程;2、《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独立创作写自己家的往事──则胡适关于跳跃着写的论证完全可以成立。本来,胡适作为一个著名学者,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决不会随意信口乱下结论,而是经过很长时间思索后的坚信。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
胡适先收藏了一部他所十分宝爱的甲戌本,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他很为此自得。过了多年后他又看到了庚辰本,他说:“后来我看到了庚辰(一七六0)本,我仔细研究了那个‘庚辰秋月定本’的残缺状态──如六十四、六十七回的全缺,如第二十二回的未写完──我更相信那所谓‘八十回本’不是从头一气写下去的,实在是分几个段落,断断续续写成的。”(6)在这一前提下,他说:
“我可以先证明第十七回到二十四回是甲戌本没有的,是后来补写的”(7):
1、第十七至十八未分回。
2、第十九回还没有回目。
3、第二十二回还没有写完
这些残缺都属甲戌本中第二部分缺的回次,由于他认定庚辰本晚于甲戌本,因而这第二部分空缺(第17─24回)只能是甲戌以后所补写进去。
如果按《红楼梦》从甲戌本到庚辰本的形成过程看,胡适的证明理由是充分的,甚至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既然连庚辰(1760年)还有这许多残缺(有的还比较容易处理,如未分回、无回目),那六年前的甲戌(1754年)当然不可能完全写成,必然是留下更多的空缺。对此,不知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反驳他的证明?
接着他又认定“甲戌本原缺的第九到第十二回也是后来补写的。”(8)理由是:
1、写得潦草。
2、情节前后有冲突。
他说后来补写的四回是:
第九回写贾氏家塾里胡闹的情形,是八十回里很潦草的一回。
第十回写秦可卿之病,秦氏不能活过春分了。
第十一回秦氏病危,实在没法儿了,一应后事用的东西都暗暗预备好了。而到第十一回末尾忽接上贾瑞“合该作死”的故事。
第十二回全写贾瑞“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是甲戌本有的,写秦可卿亡后“彼时合家皆知,都有些疑心。”胡适指出,既然秦可卿病了那么长时间,死了后又岂会“都有些疑心”?加上甲戌本中有几条关于“天香楼”的批语,说明曹雪芹是先写秦可卿之丧,后来又回过头来再编写秦可卿之病,而仅写秦可卿病“填”不满四个回次,因而又采用了他的另一部稿子《风月宝鉴》的情节来填空缺,以致造成秦可卿在病危之中竟又隔了一年:即贾瑞的一年病期。
第九回写得潦草不潦草可以有不同看法,不大好作为证据,但《红楼梦》中有关秦可卿的情节故事和贾瑞的情节故事,在整部书中确实有冲突,而且冲突十分明显。应该说胡适提出的根本性疑问是不可否认的,也就是说他作的证明本身并没有错,别人很难反驳。
四、错在哪里?
证明没有错,结论却因说不过去而无人赞同,这里面就必然有问题,然而问题却似乎没有得到正面讨论,大约因为讨论不好。
胡适对曹雪芹至甲戌年只写十六回书的见解分两个部分来作证明,第一是本子问题,第二是成书的方法问题。
他首先用本子来证明第17─24回系后来补写,其关键证据是1、庚辰本这几回留有多处未写完整的地方;2、甲戌本是“乾隆十九年甲戌(一七五四)脂砚斋抄阅再评本。”(9)庚辰本则是“乾隆庚辰(二十五年,一七六0)秋月定本的状态。”(10)“现存的庚辰本最可以代表雪芹死之前的前八十回稿本没有经过别人整理添补的状态。”(11)甲戌本“其底本写于‘庚辰秋定本’之前六年。”(12)至于他证明甲戌本最接近原稿的唯一证据,仅是该本第一回第八页B面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如果假设该本没有这十五字,那还能说明它是“最古”(13)的本子吗?再也没有了。而实际上根据这十五字,根本不能得出该本是“最古”的结论,因为这句话明明写于甲戌年以后,哪怕曹雪芹死后,脂砚斋也可以在抄阅时添上这句话。谁要是在1990、1996年先后两次抄阅校注过一部《石头记》,到2002年又抄阅一遍,并改称《红楼梦》,则他完全可以在2002版上写“至本人1996年抄阅校注仍用《石头记》”。因而只要改变“甲戌本”形成于“庚辰本”之先的看法,认定今甲戌本晚形成于今庚辰本,那么胡适就不会得出曹雪芹先留下第17─24回的空缺,到后来才补写进去的怪结论。
至于第二方面,胡适看出第9─12回跟全书有“冲突”,这里的冲突确实存在,这正是《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痕迹。《红楼梦》写的不是曹雪芹自己的往事经历,书中自譬石头的主人公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雪芹的上一辈人号“石兄”者。“石兄”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一部名《石头记》的书稿,曹雪芹则早先写有一部《风月宝鉴》。曹雪芹把这两部书稿合并写成一部《红楼梦》,因而留下不少明显的痕迹。(参见《红楼》1995年第三期、1996年第二期:《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写定者》)其中有关秦可卿的情节曹雪芹作了几次改写,这是《红楼梦》中改写痕迹最明显的一处,有专家为此写了《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的学术论文(载《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二辑),还写了带有学术意味的小说《秦可卿之死》(载《时代文学》1993年第五期),虽然观点并不正确(见《红楼》1998年第三期《秦可卿出身论》),但也事出有因,其“因”便是胡适已发现的“冲突”。胡适最早提出“合成说”(14)可惜又从“甲戌”、“庚辰”几个干支纪年中得出曹雪芹在1754年只写十六回书的怪论,并将后人领进了一个迷宫。
有关秦可卿的人物情节在整部书中有冲突,是因为她的许多情节是从别处移来插到现在的位置,只是所插入的并非限于今第9─12回中的内容,而是也包括今第十三回的内容。且看胡适认定曹雪芹先写成的十六回中,已经有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可知秦可卿本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既属十二钗,理应发展下去,而不应在全书开始不久的第十三回就过早结束掉。在秦可卿的图咏中,她明是悬梁自缢,而不是死于久病,可见秦可卿之死的情节确是经过改写,但这只能是改写而不是补写,因为其所改写的还包括了甲戌本的第十三回,并不是胡适所说后来“充填”的第9─12回。如果按胡适的说法,第十三回与第五回一样属于曹雪芹写的第一批(共十六回)稿子,那岂不是说他才写了十六回就已有自缢与病死的冲突?!所以胡适虽然看出了《红楼梦》中有关秦可卿情节的冲突,但他得出9─12回是后来补写的结论却是不正确的。他之所以作出这一结论,其根本原因仍在于“甲戌本”形成于“庚辰本”之先,有了这一先入之见,遂把“冲突”归之于“补写”。也正因此,他是先作“补写”第17─24回的证明,在有了第17─24回是补写的“确切”证据之后,再回头来证明第9─12回也是后来所补写。
胡适认定庚辰本“最可以代表曹雪芹死之前的前八十回稿本没有经过别人整理添补的状态。”此说为后来的许多专家所认同。然而只要将甲戌本与庚辰本的文字对比一下,就可以明显看出甲戌本的文字远优于庚辰本(参见《红楼》1997年第二期《庚辰先于甲戌论》),故近些年的新校本往往优先采用甲戌本。不要说语言大师曹雪芹,即使是最糟糕的作家,难道会把原来已优的文字改成不优?对如此明显的矛盾,在毫无依据的“甲先庚后说”面前,却甘愿视而不见,避而不论。相反,一会说各种本子以甲戌本的文字为最好,一会又说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后改定的本子,仅次于手稿,对于这种自相矛盾,自不圆其说的现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名人一句错,流弊七十年,名人一句错,纠正难上难。正因为版本上有“甲先庚后”的错说,才为戴不凡的“著作权”问题提供了内容;为刘心武的“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说”提供了帮助;尤其为欧阳健的“程前脂后”、“程真脂伪”提供了重要依据,酿成红学史上的一大风波,谁说版本研究不重要?可以说“甲先庚后说”是红学中永远理不清的乱麻,解不开的死结,走不出的迷宫。
注释:
(1)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第1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3)(4)(6)(7)(8)(9)(10)(11)见胡适《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同上书第329、330、331、328、330、331、332、330、325页。
(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说明》,同上书第1页。
(12)胡适《跋乾隆庚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同上书第199页。
(13)甲戌本是《红楼梦》“最古写本”的提法,屡见胡适的论述,可见上书第158、180、338页等。
(14)虽然他没有用“合成”一词,但认为《红楼梦》成书时插入了曹雪芹的早期稿本《风月宝鉴》,见上书第337页,颇给后人以“合成说”的启发。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