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前有底本
红学研究
关于红楼梦的底本问题,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赞同是有的,认为是一次性写成的观点的反对者也不少,本文就这个疑问进行论证,以便其后的另外的论点产生。
红楼梦的底本如果没有面世,或者即使面世了没有得到世人的承认,我们如何知道有无底本以及它和现行的《红楼梦》有哪些区别呢?这一点还是要从现行本中找到证据来证明的。
红楼梦在序言中讲的很明白,作者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同时也讲明了该书出台的大致过程,即借石头传书,接着他进一步叙述了该书的演变过程,作者还不忘用了较大篇幅解释他出书的目的,“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还有其后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都是在发表声明,就像我们涉及版权时常要说的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当然是因为考虑到当时的文字狱厉害了,全书的内容又真的是作者所说的吗?怕也不见得,我们今天看来这一点就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如果确实没有涉及政治,又何必怕人误解呢?所以作者的用笔式猾之甚还确实是存在的。
红楼梦的甲戌本凡例及脂评都是透露作者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又有哪些内容能区分其写作的年代呢?我们知道书中的创作、修改、评论者很多,涉及的年代、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也不能完全搞清楚,还有一个问题是作者用笔式猾之甚,因此在考证时还需判断其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我们来谈时间上的问题:书中的至少有三个重要人物的背景介绍都说明了是身处“末世”,而且反复说是真实故事,而红楼梦面世时间为1782年,在之前是传抄的80回,曹雪芹(应该不是真名)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说清楚了是十年,再估计他的朋友们进行评论、整理四、五年,传抄到流传有十年时间,这样推算曹雪芹写作开始时间为1755年左右,而这个时间正是文字狱最厉害的时代,是什么原因产生其创作的动力,有哪来的末世呢?只能说他是看见一个底本,结合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既要证明自己的水平,又要告戒世人(因为传他,并可传我)的改编欲望。
从故事情节上看:很多人物的年龄前后矛盾这是最明显的事实,如果是创作的话,难道作者连自己笔下的人物年龄都搞不准?人物的刻画及结局前后不一致的也不少,如[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两段中“忽喇喇似大厦倾”与“威赫赫爵禄高登”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里,怎么安排也是难事,难怪后续者高谔也无可赖何了,这又只能说明有底本存在,有人会说了这是因为作者是隐写历史,故意为之的,还说出了和历史是怎么怎么地吻合,我们也承认确实是有过隐写历史的情况,细想一想,还是有问题,就算作者是文豪加历史学家,他到底站在哪个角度来告诉后人这段历史呢?而且为什么讲的都是明清交替时段的历史呢?以现在红学家的观点曹雪芹家庭身份是代表清朝统治阶级利益的,(当然现在还搞不清曹雪芹到底是满族还是汉族哟!)他何必自揭家底,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呢?又何必去讨论他出世前跟他无关的历史呢?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四十岁的阅历就有这么高的文化底蕴也叫人难以致信,如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工,就很好理解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红楼梦中人物的籍贯也很怪,连贾雨村、甑士隐非中心人物都是江南人,贾府上上下下的基本都是南方人,可是红楼梦的抄书却是在北京出现的,曹雪芹也是在北京写的书,大观圆给人的感觉是在南方,有些内容放在北方就不可能存在了,而书中又有很多又只有在北方才有的东西,如炕在南方是不成立的,还有王熙风作为南方人是不应该抽水烟的,这就是改编的结果,再说曹雪芹如果是曹寅的后人的话,其亲戚就不可能都是南方人,又何必将书中人物都写成南方人呢?从人物装束描写来看,也不是曹雪芹时期的,甚至完全不是清朝的打扮,以至于现在我们还在不停地讨论小姐们是大脚还是小脚的问题,书中细节的描写让人感觉是比真实还要真实的,为何偏偏不说清楚呢,只怕是大有隐情吧!所以解释只有一个,在之前有底本,原作者还一定是江南人(或者说是汉人勇士)。
于《红楼梦》作者的问题,当以程伟元“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何人,惟书中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程甲本序》)的表述最符合实际、也最符合版本著录原则。
第一,《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卷端都不题撰人,虽有种种传闻(程伟元当时所闻之传说,今已不得而知;后起的记载,有“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樗散轩丛谈》)之类),但皆难以稽考,故仍以“未知出自何人”为妥。
第二,书中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照字面理解,曹雪芹的工作是“披阅”、“增删”,而不是撰作;且以小说情节中的陈述断定曹雪芹即为此书之作者,亦不足为据。故说“惟书中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是最为恰当的说法。
红楼梦的甲戌本凡例中的很多内容完全可以判定是在曹雪芹时期写的,还有脂评从内容上看也是曹雪芹时期的,脂批明确交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从曹雪芹的年龄上看,他死时是“四十年华”,甲戌本问世时就已经经历了“披阅十载”,可见二十多岁就开始了《红楼梦》创作,如果在此之前还创作过什么《风月宝鉴》,不是太早了吗?有这种他还没有经历或着说正在经历的时候就写出还未发生和预知未来的故事吗?就可能写出这样惊世骇俗伟大文学作品吗?这同样证明了是有底本存在的。裕瑞在《枣窗闲笔》中也明确说,曹雪芹是根据前人的作品改编成《红楼梦》的,因为这部作品描写的内容与曹家的事迹类似,曹雪芹改编时搀杂进了自己家族的事迹,所以“越改越奇”。裕瑞的记载与今本《红楼梦》开篇的交代是吻合的,也应是可信的。从《红楼梦》小说开篇交代的次序看,空空道人、东鲁孔梅溪、吴玉峰列名“石兄”后,是在曹雪芹之前,他们不论为《红楼梦》题名或改名,都是为“石兄”帮忙,他们与“石兄”处于同一次序;而曹雪芹“披阅增删”是以后的事情,有“后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字样可以作证。先有《红楼梦》,后有“悼红轩”,假如《红楼梦》还没创作,怎么悼“红”?当然到底有没有空空道人、东鲁孔梅溪、吴玉峰这些人,就是个疑问了,如果这些人又真是当时的文坛巨星的话,有了名人的点评,那该书只怕早就出名了,不会那么晚才问世,也不会出现我们今天不知道作者是谁的难题。这可能是作者怕人知道他的底细,有意搞的这么复杂的吧!这就真的体现出“用笔式猾之甚”。
还有个奇怪现象,作者竟让好几个版本同时传抄问世,虽然有的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也有的是修改和重新评论了的,如果是初创题材的话,哪有没写好就传世的啊?怎么会有评论者这么清楚作者创作意图的啊,脂评还会与红楼故事连为一体了的道理呀?这种现象以前没有,现在也从未再见过呢?只怕是这些人也参与了再创作吧!加上脂评的目的就是为了遮人眼目(官府的),更好地传书哟!
也许有人要问了,你既然说有底本,那为什么没有传世呢?它是比红楼梦写的差吗?其实很好理解,底本则是更加政治化、更加现实主义的题材,也就是当时明朝存留斗士们反清的宣传材料,一般人保留下来查出来是要杀头的,而只有像曹寅这样有文学涵养又有很深的政治背景的人才敢保存,从内容上肯定没有《红楼梦》这么生动和丰富,可能要简单的多,因为不能随便传人,知道的人也少,“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之后,历史在人们的心中也淡忘了,不联系历史就是平常的书了,因是抄本且传的极少,即使看到了也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不会多大注意和留心的,曹雪芹等人在一个无意的时机发现了这个本子,惊人的感叹竟然和自己的经历有如此的相似,“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还是花了宝贵的十年时间,以极大的热情和惊人的毅力再创作这段“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当然改编后的故事自然给人更加真实感人的感觉啦,而且加上了一些“贪淫恋色、好货寻愁”有趣描写,去掉一些明显触碰朝廷的麻烦文字,让今之人,雅俗共赏,如书中所说“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这样受众面就大多了,短短的几年内,抄书一本就是十两银子了哟!等到朝廷再禁止时,已是名书了。
改编毕竟不是重写,书中的好多反清檄文都保留在一般人没注意的诗词、谜语、酒令中了。还有古往今来,只怕还没有任何小说会使文学大师们还要去争论一部小说究竟是什么题材这个应由小学生关心的问题吧!我这里再次声明,《红楼梦》的作者群是伟大的,曹雪芹也是伟大的,其贡献也是最大的,是他无意中创造出中华文化史上的神话,但曹雪芹是人不是神,红楼梦就算是天书,也不会是《圣经》,不要无限夸张呀!
石从越于荆州笔
二○○五年一月十三日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