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荀子《法行》原文及鉴赏

2021-11-09 14:57:24

  公输不能加于绳①,圣人莫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 知,圣人法而知之。

  [注释] ①公输:即公输般,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木匠,又名鲁班。绳:墨线。 “绳”字下疑脱一“墨”字。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①,无身不善而怨人,无 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远乎②! 身不善 而怨人,不亦反乎! 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 《诗》曰:‘涓 涓源水,不雝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大 息。’③其云益乎!”

  [注释] ①无:通“勿”。②远:当与下文的“反”字互换。③“《诗》曰”句: 不见于今本《诗经》,当为逸诗。雝(yōng雍),通“壅”,堵塞。毂(gǔ谷),车轮中心的 圆木。

  曾子病,曾元持足①,曾子曰:“元志之! 吾语汝。夫鱼鳖 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②,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③, 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苟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 至矣。”

  [注释] ①曾元:曾子的儿子。②鼋(yuán元):大鳖。鼍(tuó驼):鳄鱼的一 种。堀:通“窟”。下当脱一“穴”字。③增巢:聚集柴木做成巢。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①,何也? 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 赐,是何言也! 夫君 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 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 折而不桡③,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 止辍然④,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⑤,不若玉之章章。《诗》曰: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⑥此之谓也。”

  [注释] ①珉(mín民):似玉的石。②廉:棱角。刿:划伤。③桡:通 “挠”。④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⑤雕雕:文采显著的样子。下“章章”同。 ⑥“《诗》曰”句:见《诗经·秦风·小戎》。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①,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 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 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②,岂不亦 迂哉!”

  [注释] ①同游:一起学习。②反:求。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①:“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②,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 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注释] ①南郭惠子:不详其人。②距:通“拒”,拒绝。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①: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 怒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 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注释] ①恕:推己及人之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 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 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鉴赏】 后世儒生评说荀子,多有指责。究其原因,在于荀子著书立 说,多言礼法而少及仁义。殊不知人之行世,即使同宗一师也各有差异。 正如南郭惠子半感慨半诘问地请教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而子 贡的回答也颇具意味:“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 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一方面指出孔子道德高尚, 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也表明,虽然夫子 门生繁多、性格不齐、资质不等,但既同宗一师,则诚意、修身之根本必大 同而小异。如同树干与树枝一样,后学各专一门,饮水思源,仍得益于求 学时之种种感悟。

  荀子入世,常思君子谦谦,温润如玉。犹记孔子曾言“绘事后素”(《论 语·八佾》),故君子欲秉持礼法,兼济天下,则必须修行自身,正本清源。 观玉之晶莹剔透,洁白无瑕,便犹如君子道德的天然物化:“温润而泽,仁 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桡,勇也;瑕 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士人喜玉,随身 佩戴是常见的习俗。然而君子佩玉,并不在于玉本身的稀有珍贵,却在于 以玉的象征为参照,时时提醒自己,达到仁、智、义、行、勇、情、辞的要求。 虽然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但玉佩日夜随行,鸣响之声便如同师 训,潜移默化地促使着学子们亲身实践“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 而》)的诺言。故颜回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子路临戮而不忘结缨,他们举 身蹈义而毫无退缩的行为,正是以生命捍卫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君子形象。而他们在以身殉道的同 时,也成为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现实模型,激励后人坚守心中的理想 与道德。如果说先秦时代的士人们尚保持着比较完整的人格独立和自由 意志,那么在大一统的帝国建立以后,尤其是专制主义日益强化之时,这 种坚守所需抵抗的压力就更大。从汉末的党锢之祸到明末的东林喋血, 士君子身上所体现的坚刚不屈、廉而不刿、折而不桡,便显得更为可歌 可泣。

  君子处世,既秉持一心,必严于律己。与人相处,也时时自我反省,正 如曾子所言:“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 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在曾子看来,他人的 态度其实是自己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故他人不爱己、不敬己、不见信于 己乃是自己行为有亏,决不应该怨天尤人。然而,曾子的话不但在狡诈丛 生的战国时代不能获得当权者信奉,即使到了今天这个高喊“自我”的时 代,也往往会成为嘲笑的对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早只是 用于勉励自我坚持理想的格言,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了质,成为自私自利、 狂妄自大的托词,渐渐使我们堕入放纵的险境。先哲们在千年之前的自 我约束,是否能唤起我们沉睡已久的自知之明呢?正如孔子教诲的那样: “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 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君子有三 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 穷无与也。”言简意赅,当是非常恰当的座右铭。常读常想,应能开阔心 胸,奋发有为。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