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民歌《琵琶记》原文及赏析

2021-12-03 09:59:37

  蔡伯喈一去求名利,

  抛撇下赵五娘受尽孤凄。

  三年荒旱难存济,

  公婆双弃世,独自筑坟台。

  身背琵琶,身背琵琶,

  “夫,京都来寻你,京都来寻你。”

  又

  赵五娘借问京城路,

  骂一声“蔡伯喈薄幸夫!

  堂上双亲全不顾。”

  麻裙兜了土,剪发葬公姑。

  身背琵琶,身背琵琶,

  “夫,诉不尽离情苦,诉不尽离情苦!”

  又

  张太公嘱咐贤哉妇:

  “到京都寻丈夫,

  见郎慢说双亲故,

  慢说裙包土,慢说剪香云;

  只把你这琵琶,只把你这琵琶,

  诉出心中苦,诉出心中苦。”

  ——明·龚正我辑《时尚古人劈破玉歌》

  《琵琶记》,是南戏剧本,元末高则诚作。取材民间传说“赵贞女蔡二郎”故事。写蔡伯喈赴京应试,其妻赵五娘在家侍奉公婆。蔡在京中状元,招赘于牛丞相府。原籍遭受灾荒,蔡的父母都饿死。赵五娘安葬好公婆,以弹琵琶沿途卖唱行乞,进京寻夫。值得注意的是,剧作者把传说中蔡伯喈的弃亲背妇,改为被父命所迫;把谴责蔡伯喈的“不忠不孝”,改成同情蔡伯喈为“全忠全孝”而不得不服从父命君命。在这首民歌中,则仍然对蔡伯喈采取谴责的态度,谴责他“一去求名利,抛撇下赵五娘受尽孤凄”,骂他是“薄幸夫!堂上双亲全不顾。”薄幸,即薄情、负心。这表现了民歌作者与剧作家高则诚不同的爱憎感情。但它又不同于“宋元旧篇”中的《赵贞女蔡二郎》那样对蔡伯喈恨之入骨,写他“为暴雷震死”(见明·徐渭《南词叙录》),而是根据《琵琶记》剧本,写赵五娘依然对蔡伯喈寄予厚爱,口口声声喊“夫,京都来寻你”, “夫,诉不尽离情苦”。

  民歌作者的同情集中在被蔡伯喈“抛撇下”的赵五娘身上。她在连续三年灾荒年月,独自担负起侍奉公婆的重任,为安葬公婆,她不惜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卖钱,用自己的麻裙包土筑坟。正如邻居张太公所夸赞的,她是个“贤哉妇”。她为丈夫、为公婆可谓吃尽了千辛万苦,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极为善良的吃苦耐劳的贤妇的典型。张太公的几句嘱咐,也充分表现了他对邻里的关怀、体贴之情,反映了中国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民族性格。

  跟一般的民歌多擅长于抒情不同,这组民歌则侧重于叙事,篇幅不长,但却已概括了原剧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同时,它又不单纯是叙事,而是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如“骂一声蔡伯喈薄幸夫!堂上双亲全不顾。……夫,诉不尽离情苦,诉不尽离情苦”,这字里行间,该是滚动着多么激动人心的感情血液啊!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