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李白

李白诗歌《寻雍尊师隐居》原文及赏析

2022-11-18 21:17:04

  李白诗歌《寻雍尊师隐居》原文及赏析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李白一生执著地追求建功立业,但同时他对人生又是超脱潇洒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天才飘逸,心永远企求无拘无束的自由,隐逸生活对他始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失意时,他往往浪迹江湖,遍游名山,在与隐士幽人的交往中寻得心灵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读《寻雍尊师隐居》这首诗,即使人在幽静清新的意境中感觉到一种飘渺悠然的超脱。

  落笔“群峭碧摩天”从大处写雍尊师所居之山的全景,“峭”状其形,“碧”绘其色,“摩天”表其势,这是远处观山之全景的静态描写,但“群峭”与“摩天” 间夹一“碧” 字,用如动词,全景顿活,添了许多生气。“逍遥不记年”是写山,还是写雍尊师呢!恐怕是亦山亦人,山与人俱超然拔俗,在空间上是远离尘世,在时间上是置岁月流逝而不顾,这是近乎仙界的境地。

  诗人向这片仙境走来,“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山高,故人在云中行。山深而人迹罕至,故古道须寻。诗人走入茫茫云海,山路隐没在弥漫的白云间,这情景恰如王维《终南山》 诗所云“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云雾是飘渺而不可触摸的,但诗人偏偏用一个“拨”字,仿佛云雾真是一层层的薄纱,有如一层层帷幔遮住了去路,诗人拨开它才能寻觅到登山的古道。我们与其说 “拨云寻古道”是实写诗人的登山动作,不如说是写出了诗人登山道上的一种感受,只此五字便将我们带入一片清虚飘渺的境地。诗人前往拜仿的是“逍遥不记年” 的雍尊师,他自己有着和雍尊师相仿的志趣品性,萧散而悠闲,虽是寻道拾级而上,却显得并不那么匆忙,他停下脚步,靠在树干上稍事休息。是山深路遥走累了,还是幽静的山景吸引着诗人,使他想停下脚步,细细品赏!流泉在山石间潺湲而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诗人不禁微微闭上双目,聆听这美妙的泉声,心就象被这明澈的山泉冲洗过一般明净清新,洗却客心,冲尽尘念。这颔联两句紧扣诗题,用 “拨”“寻”“倚”“听”一系列动作,着重写寻雍尊师隐居的过程。

  颈联把我们带到了雍尊师隐居的门前,“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色彩极为丰富,有五彩的花,青色的牛,苍翠的松,洁白的鹤。色彩的繁杂艳丽极容易使人感到热闹的气氛,但此联却并未造就如此的氛围。因为在这幅立体的图画中,暖色调的满地繁花只是陪衬,突出的是冷色调的青牛、苍松和白鹤,素净淡雅是基调。更重要的,在这幅图画中,青牛是卧着的,白鹤是眠息着的,都处于静止之中,仿佛雍尊师门前的动物亦通灵性,与尊师一样地“逍遥不记年”,这一“卧”一 “眠”透出极为安谧幽静的境界。

  尾联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乍一看似乎是顿转,未言与雍尊师的晤谈,就写晤谈结束了。其实不然,我们回上去细细品味颈联,其所写的并不仅仅是诗人来到时所见门前的情景,应亦是诗人与尊师长时间高谈阔论时门前的情景,因为牛卧鹤眠都体现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而且尾联的“语来”二字本身亦暗示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这时间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的,唯其如此,更显得他们谈得如此投机,如此融洽,如此忘情。只是在突然发现苍茫暮色已降临在远处山脚下的江面上时,才意识到时间已过去很久了。诗人别雍尊师而去,独自走向暮色中寒烟四起的山下。随着诗人的身影,诗意亦融入这片清虚的寒烟之中,韵味隽永。

  全诗四联绘出了四幅图景。首联是山的全景图,大笔皴染,画面撑足,气势磅礴。颔联中景与近景相结合,如云的晨雾,古树掩映中的山道,流淌的山泉,使画面透出一种飘逸流动的感觉,有一种清晨山林间特有的清新。颈联是一幅工笔设色画,所绘之景当在近午或午后时分,所绘虽为花、牛、松鹤,但这些物象却构成雍尊师品格的象征。尾联是一幅写意水墨画,画面上暮色苍茫,寒烟笼罩,一派清幽,满纸云烟。这四幅画构成诗人深山访隐士的全过程,虽是时迁而景变,移步而换形,但一种洒脱拔俗的兴会却始终贯穿其中,令人神往。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