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长干行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①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抱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 是李白乐府中卓异的一篇,表现了李白对妇女命运的真挚关切和深刻同情。长干,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南的一条巷。《长干曲》本为乐府古辞,主人公即女子:“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是以摇舟弄潮的船家女。唐人崔颢、张潮等拟作,也都以女子为主人公,可见《长干》 之曲主要是写女子生活。长干里位于长江之侧,当时这里的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商人经常往来于长江上下游。长干里经商的人一定很多,因而形成特色。李白第二首《长干行》 写道:“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在巴陵。”张潮 《长干行》也写道:“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可见前往巴陵经商的人很多。商人一去经年累月不返,商妇相思遂成一较为显明的社会现象,一时文人多有以此为写作题材。李白继承了乐府古辞,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又予以拓深和提高。原作共有两首,而以第一首尤为突出。在这里,李白以其敏锐的眼光,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年轻商妇的形象。与其它闺怨诗不同,本诗描写的女子与她的丈夫有着青梅竹马的深挚爱情,因此她们之间的分离与相思也才最能打动人。
诗以回忆的形式,通过第一人称口吻,娓娓叙来,那时候他们都小,同住在长干里。她的额上覆着一层刘海,手里拿着刚刚折下的花枝;他跑了过来,手里拿着诱人的青梅,胯下一根竹竿为马,围绕着院中的井栏玩耍。她跟他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诗歌将童年时情窦未开的少男少女那亲密、纯真的友情,通过青梅竹马这一典型事物,形象而又活泼地再现了出来。十四岁,是她人生的一大转折。“十四为君妇” 四句回忆她初婚时情景,“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活脱脱将一个初婚少妇的羞怯,娇柔描画出来,而“千唤” 二字亦将男主人公的痴情与憨厚表现无遗,这二句是对“羞颜” 的渲染,蕴含了多么丰厚的爱意。“十五始展眉”四句,是婚后甜蜜生活的写照。她走过了羞涩的少女到少妇的转变历程,开始了热烈的爱情生活。“愿同尘与灰”是她的誓言,“抱柱信”,“望夫台” 二则典故表达了这誓言的具体内容。传说古代有一位青年尾生,与情人相约在桥下见面,到时女子未至,河水上涨,尾生守约不去,终于抱柱溺死。后世便用 “抱柱”比喻坚贞的爱情。(见《庄子·盗跖篇》)望夫台的故事很普遍,传说古代有妻子登山望夫不归,最后变成一块石头。这两则典故在这里一用于夫,一用于妻,说明二人爱情的坚贞,与其它闺怨诗中女子害怕丈夫有外遇不同。“常存” 与“岂上” 表现了女子对此的自信。这两句是全文的关键,既是对以上十四句的总结,又巧妙地通过誓言过渡到下文的思夫。
她以为人的一生就应该这样长相厮守,永不分离,谁知“岂上望夫台”不幸变为“竟上望夫台”,而且来得这么早。度过了两年甜蜜的婚后生活,丈夫终于离家去蜀地经商。阴历五月,江水上涨,生长在长江边的人,大都知道瞿塘峡的滟澦堆。不知什么时候就流传下来的民谣说:“滟澦大如襆,瞿塘不可触。”滟澦堆,这是瞿塘峡口的一块巨大礁石,在五月的大水里隐藏着,行船稍不注意就会触礁。这位少妇不禁对丈夫的安危深深地忧虑着,而那西岸凄厉的猿声也每每令她惊颤不已,《水经注》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的不仅仅是行旅客商,独守空闺的佳人少妇更为之断肠。
“门前迟行迹” 以下,诗人笔锋一转,又具体描写少妇无尽的离愁。丈夫离家已久,门前他昔日留下的足迹,一一已生绿苔。这两句一是表明少妇闺中寂寞,一是表现她的坚贞,为丈夫谨守妇道。丈夫在外,她须谨重持身,不可轻率出门,招人非议,门前绿苔便为见证。然而绿苔封门,却难封住一颗年轻的心,那旧行迹,行迹上的绿苔,无时不在惹动相思。因此,门前死一样的绿苔与她那澎湃跳动的内心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苔深不能扫”,也无力扫,正如排遣不尽的相思不可扫一样。“落叶秋风”渲染了萧瑟的环境。秋风阵阵,落叶片片,今年的秋风似乎来得特别早,这是对她萧瑟内心的点染。“八月蝴蝶来”,四句,以双飞蝴蝶对比自己的孤独寂寞,对红颜在静静的端坐中销去,怀着一股强烈的哀怨和无可奈何的叹息。最后四句,是极度相思中的誓言,表现了她盼望丈夫归家的急切心情。如果良人早晚回来的话,她将相迎到长风沙。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距长干里约七百多里。不以七百里路为远,见出少妇相思之苦及相思之深。经过五月、八月的相思,绿苔与蝴蝶的渲染,诗人在结尾以 “相逢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誓言,将全诗推向最高潮,少妇的形象完整而鲜明。
全诗采用年龄序数法,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低头暗壁,千唤不回,直到展眉发誓,最后冲出长干,完整地刻画了少妇的成长过程,其形象在中国古代闺怨诗里也是独放异彩的。在艺术表现上,李白明显受到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的影响,采用了年龄序数法。但诗人又有发展,不是简单地带过,而是在每个叙述出来的年龄上,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少妇一个成长阶段的完成。诗的后半部分,又明显受到 《西洲曲》 的影响,通过季节与景物的转换,刻划女主人公愈来愈深的相思。《长干行》一直为后人所传诵,以致掩盖了诗人另一首也有着很高水平的诗。《唐宋诗醇》 说这首诗:“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这个评价还是很贴切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