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送高三十五书记
【题解】
高三十五,即诗人高适。《通鉴》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十月,按高适有《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说明高适实参加了哥舒翰领兵与吐蕃交战的战役。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以防守。《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当时高适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唐代元帅府及节度使僚属皆有掌书记的官),哥舒翰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曾入朝,高适随他一同到长安,与杜甫暂时相聚,不久后便辞别而去,故而杜甫作此诗赠别高适。
全诗分三段。首四句写边疆戍防之事,是送别高适的本旨。“饥鹰未饱肉”以下写高适的为人,有宽慰,有忠告。后五句“常恨结欢浅”以下写离别之情,感人肺腑,回味绵长。
【原文】
崆峒①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②?
饥鹰③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④。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⑤?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⑥。此行既特达⑦,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⑧,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⑨。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⑩。
【注释】
①“崆峒”二句:是说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意防守。崆峒(kōng tóng):山名,在临洮,隶属河西。
②公:指高适。主将:指哥舒翰。穷荒:贫瘠边远之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翰攻吐蕃石堡城,士卒死者数万。
③饥鹰:比喻高适。《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④幽:幽州河北之地。并:并州,山西之地,俗善骑射,多健儿。高适本是“大笑向文士”的诗人,二语能写出他的豪迈性格。
⑤触热:冒着炙热。武威:郡名。
⑥这两句是鼓励。高适志在封侯,常说“公侯皆战争”,但现在还是一书记,所以杜甫对他说,只要你在军府中熬上个十年八载,自然可以作主将了。军麾:用作指挥的军旗。一作“旌麾”。
⑦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之意。自此以下写自己对高的友谊和惜别之情。浅:短浅。刚见面又要分开,故曰结欢浅。
⑧参与商:指参、商二个星宿,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⑨此二句是说高适很难回来。翳:蔽。何当:何时。
⑩“边城”二句:因为挂念,又因为杜甫很爱高适的诗,所以这样希望他早日寄诗回来。
【译文】
崆峒县的小麦又到了成熟的季节,我姑且希望朝廷的军队休兵息战,以保护收成。请你替我询问统军主帅哥舒翰将军,哪里用得着为一个贫瘠的荒远之地兴师动众去打仗呢?
你就像那饥饿的苍鹰未能吃饱肉食一样,侧斜着双翅随着猎人飞腾。高生你身跨鞍马纵横驰骋,就好像河北和山西两地善于骑射的健儿,豪迈英勇。你心地善良,曾为担任县尉之时征收百姓各种税赋而心碎,如今从簿尉的苦差中解脱出来,总算告别了鞭挞黎庶的营生。请问你如今做了什么官,为什么冒着炙热的天气向武威郡行进呢?你回答说只是做了一名军中的书记官,所感到惭愧的是哥舒翰将军待你如知己一般宽仁。
人生在世,的确是不容易遇到相知之人,因此就更应该谨慎小心彼此的仪态举动。我深知你志在封侯,现在虽然只是一名军中书记,待到十年八载后从幕府出来,自然就可以成为手握挥使兵士军旗的将军。这次西行已经看出你的前途光明远大,足可以慰藉你的平生所想。男子汉能够得以成就功名,遂心所愿,也常常是在四五十岁这个年龄的时候。
我常恨与你结交太晚,而欢聚的时间也太过于短暂,如今又要分别天各一方。你我恐怕又要像参星与商星那样难得相见了,一想到那般惨惨戚戚的境况,我的心中就无限悲伤。
天气转凉,急风吹送鸿鹄远行,可我却不能追随你同去河西。听说河西边塞时常是黄色的尘沙漫天,遮蔽了大漠,这一别,我想念你啊,不知你何时才能回归。盼望你在边城有闲余的精力的时候,请早些将你从军生活状况写成诗篇寄给我,以免去我对你的挂念。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