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杜甫

杜甫《遣兴》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2022-12-10 17:45:48

  杜甫《遣兴》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遣兴

  【题解】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携全家从洛阳西逃至奉先(今陕西蒲城),之后又携家北上避难,寄居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公元756年七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为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家庭支离破碎。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这是杜甫回忆娇儿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所作,遥忆幼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遣兴(xìng),犹“遣意”,也就是以写诗来消遣之意。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诗人先写骥子颖悟的表现,再写自己在战争中有家难回的遭遇,引发读者对战乱中人的同情以及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原文】

  骥子①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②。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③。

  鹿门携不遂④,雁足系难期⑤。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⑥。

  傥⑦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⑧。

  【注释】

  ①骥(jì)子:杜甫儿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

  ②“问知”二句:指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诗。这是称赞骥子的颖悟。

  ③渠:他,指骥子。仰:依赖,仰仗。

  ④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东汉末,天下大乱,庞德公携全家隐居于此。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这里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遂:不成。

  ⑤雁足:事见《汉书·苏武传》,大意是,汉求苏武,匈奴单于诡言已死。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大泽中,于是声称: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书,知武所在。单于大惊,只好放还苏武。此处指难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⑥军麾(huī):军旗。形容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之中。战角:军中号角。

  ⑦傥:通“倘”,如果。

  ⑧免相失:免于相互离散。迟:延迟。

  【译文】

  我的骥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刚刚三岁牙牙学语的时候,就知道询问家里来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诵我写的诗了。

  如今,世道不太平而连年战乱,可怜我的骥子还是个小孩子,偏偏又是家中贫困不能雇佣仆人,只能全部仰仗他的母亲一人来照应。在这如同东汉末年鹿门战乱的时期,我却未能携带全家一同避难,这一别,真不知道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现在,天南地北到处都是军旗招展,漫山遍野的交战军队,随处都能听到军中的号角悲鸣。为了以免相互离散,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岂敢轻易推拖延迟。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