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杜甫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2-12-15 10:51:39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其五忆长安大明宫,及往日献赋、宿省等事,是故国之思一。

  首句写大明宫旧貌。高宗龙朔二年(662)修旧大明宫,改称蓬莱宫,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唐会要》三十),故云“蓬莱宫殿对南山”。汉武帝好神仙,造通天台,以金盘承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玄宗晚年迷信,故以汉武比之。在长安宫阙中独提大明宫,是因为老杜困守时曾在此献赋,见过玄宗;收京后又曾在此与会,朝见肃宗。

  次联回忆当年玄宗宠爱贵妃,和道教兴盛的事实。上句因“蓬莱”字面连及“瑶池”,影射华清池(“瑶池气郁律”),池在京东,“西望”乃据西以望,与下句“东来”成对;而“王母”也就影射贵妃(曾为太真宫女道士)了。下句用《列异传》说函谷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乃是老子乘青牛过关西游。唐初高祖认老子为远祖,高宗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亦屡加尊号、广修庙宇、并宣称获其所降灵符,故以老子过关隐射其事。此皆老杜困守所见,实致乱之源也。

  三联叙收京朝见肃宗情景。上句形容朝会时殿前合拢的雉尾扇向两边分开,就象祥云在移动;下句描写日光照在衮服所绣的龙纹上,即见到皇帝的尊容,此乃杜甫在左拾遗任上情景,有《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等诗可参。

  末联即此一跌,说自从华州之贬,至今犹沦落江湖,不知如此朝会又几多回矣。

  【全诗】

  《秋兴八首·其五》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注释】 ①蓬莱宫阙:蓬莱宫,唐宫名。南山:终南山。承露金茎:承露,承露盘;金茎,铜柱。汉武帝好神仙术,作承露盘以承甘露,以为服食之可以延年益寿。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唐宫无承露盘,诗中借用以形容唐宫。②“西望”句: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东来”句:《关尹内传》:“关令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关即函关,通称函谷关。③雉尾:雉尾扇,古代宫庭中仪仗的一种,用雉羽编制。龙鳞:皇帝衣上所绣的龙纹图案。圣颜:皇帝的面容,指唐玄宗。④一卧:一眠,喻绝意仁途,归隐林下。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后代指宫门。

  【译文】 蓬莱宫殿遥对着终南山,承露盘铜术高耸入云端。西望王母自瑶池降临,东来的老子一片紫气弥漫函关。像彩云般分开的是皇宫中绚丽的雉尾扇,阳光照映龙衣才得见皇帝的尊颜。归隐沧江惊叹自己已是暮年,当年有几次在宫门边等候传点朝见?

  【鉴赏】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所作。兴,因此感兴、触景生情的意思。诗借秋天萧条的景色而发,故题为秋兴。《秋兴八首》之五,除与组诗的其他各章,在命意、结构等方面相关联,还有着运用道家典故,以宗教设色,实则道表儒里的特点。

  起二句“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据《唐会要》载,龙朔二年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终南山如指掌,汉武帝好神仙,作承露盘以承甘露,以为服食之可以延年。班固《西都赋》说:“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可见超句之源出。唐代宫中并无承露金茎,不过是运用诗歌艺术的借代手法,假汉宫比拟唐宫,先造成一种巍峨轩敞的气象,顺势推出承二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蓬莱宫可西望瑶池,东望函谷关,地势高峻,气象宏伟。瑶池降王母典自《汉武内传》:“七月七日,上(汉武帝)斋居承华殿,忽青鸟从西来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紫气满函关则出《列仙传》:”老子西游,关(函谷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旧注云讥册贵妃、祀玄元,或曰专指天宝之盛,均有附会政治之嫌。子美诗妙处往往在无意为文,他通过历史故实和神话传说展开想象,即显示了读书多取材富的学养,又抒发出秋兴忆旧感情的灵气,似无寄托而“当时崇奉神仙之意,则见于言外。”(仇兆鳌语)平实而论,杜甫不过是在为帝京设色,因为他太思恋那个令他怃煎,令他欢欣鼓舞,集合着他全部忠君爱国感情的首都了。

  于是,自然地转出诗人的本来面貌,“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写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见到皇帝的容颜。宫中仪仗的雉尾扇像云彩一般地缓缓分开,皇帝衣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这是美好的回忆。杜甫曾为唐玄宗献《三大礼赋》,往时文采动人主”;也曾侍奉唐肃宗为左拾遗,“麻鞋见天子,衣襟露两肘”。动乱里多少悲欢离合,寸心中无限功名勋业,全然在痴醉的想象里放出光芒!然而诗人毕竟是清醒的,当他回到现实之中,国事的难堪、民生的凋蔽,以及自己飘摇的身世,衰飒的病体……,一切客观存在都凝结成沉重的心理积淀,使诗人唱不出雄越激昂的调子,而是呼出无可奈何的喟叹:“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且衰微的秋景,使得诗人“寂寞壮心惊”;“几回”婉转地说明没有一回,杜甫远离进廷,卧病夔州,再没有机会于青琐宫门“点朝班”,为国家效力了,只好通过回忆,表达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那样一种缅怀之情。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运用几个道家典故,表面上仰慕那可以使人获得精神解脱的道家神仙,似乎与世俗的一切有限的功利追求无缘了。而诗的后半部分则把儒家思想最适于表现个人与君主、与社会之间那种血肉相依,不可分离的关系,把人这种社会性动物内心深处的合群和不能离群的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杜甫虽然一生都“达则兼济天下,穷亦不独善其身”,但有超脱之思,而又终未真想得以超脱的情感矛盾却也从来不曾停止过交锋。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杜甫人格的魅力往往从这种多元的、丰富的情感内涵的抒写之中表现出来。

相关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八首诗词原文和赏析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杜甫《秋兴八首》主要内容全赏析
  • 《杜甫秋兴①(八首选二)》注释、翻译、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