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原文及赏析

2023-01-16 15:40:04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②,歌吹是扬州?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是年三十五岁。这一年,杜牧弟弟杜顗患眼疾, 寄居扬州禅智寺。 杜牧告假, 自洛阳带了医生石生前往探视。此诗当作于此时。此时杜牧的心境不佳,不复有四年前他任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时冶游扬州那种“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 (《扬州三首其一》)的豪兴逸致,故而在他的笔底,昔日 “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同上其三)的扬州,顿失繁华,转致幽冷。此诗借寺中初秋景色的清寂,以寄托心情的孤寂与惆怅。

  首二句以具象生动的平易之句点出时令,渲染了初秋的萧瑟氛围。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场秋雨过后,只剩一只蝉在嘶叫,在秋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透出萧瑟的秋意。秋天,历来与多愁善感的骚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秋风秋雨总不断拨弄着诗人敏感的神经。首二句虽未落一“愁”字,但读后感到在落寞惆怅中却依稀有一丝淡淡的轻愁。首句中“一蝉”用得可谓绝妙。这一极平易之语,想不到收到出奇的效果。“一蝉”首先是点出时令为秋天,与下句正相呼应。倘若“雨过群蝉噪”,便不是秋天而是夏天了。比起王维的 “临风听暮蝉”,杜牧此句似更具体可感。更重要的是“一蝉”衬托了诗人孤寂的情绪,故而,似亦可视为诗人的自况。

  三四两句写青苔长满了台阶,白色的鸟徘徊不去。表面看来,诗人完全是在写景,但仔细体味一下,诗人是在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此二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满阶青苔既表现了环境的幽冷,又衬托了心情的落寞; 徘徊不去的白鸟,正与诗人低回不绝的情思相映照。

  五六两句虽说仍是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但无论状景与抒情都更深了一层。如果说三四句所描绘的是近景和中景的话,那么五六句所描绘的则是远景,景观延伸,视野开阔。在色彩上,三四句中的“青苔”、“白鸟”用了如同绘画中的冷色,而五六句中的“暮霭”、“斜阳”则是用的暖色。如同 一幅画,如果全用冷色或全用暖色,则未免显得单调、沉闷、乏味,必得冷暖相济,才能相得益彰。但是,只因诗人心情不佳,故即使是暖色,也不火爆热烈,而带有冷色的阴影。“暮霭”、“斜阳”和“青苔”、“白鸟”在色彩上既相对又相谐。而“暮霭”、“斜阳”又使人联想起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把一年比作 一天,那么一年中的秋天,也就相当于一天中的黄昏。所以诗人常将秋天和黄昏联系在一起加以吟咏。杜牧在这里就是以黄昏景色来渲染秋意秋思。秋天,草木摇落。黄昏,夕阳西下。盛极转衰,这是自然规律。其实,世事何尝不是如此?所谓“乐极生悲”、“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即是生动的写照。杜牧在这两句诗中寄托了他对世事的兴废盛衰的感喟,将孤独落寞的情绪又深入一层。

  有了以上情绪的铺垫,面对清幽的景色,抚今追昔,自然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能想到,竹林路西就是歌吹沸天繁华热闹的扬州呢?正因为以上诗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所以最后二句感慨并不使人感到突兀,而是合乎情理,水到渠成。

相关推荐

  • 宋·黄庭坚《题落星寺》原文及赏析
  • 唐·王昌龄《龙标野宴》原文及赏析
  • 唐·陈子昂《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友》原文及赏
  • 清·魏源《三湘棹歌·蒸湘》原文及赏析
  • 明·孙蕡《下瞿塘》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文及赏
  • 唐·刘禹锡《九华山歌并引》原文及赏析
  •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原文及赏析
  •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原文及赏析
  • 唐·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