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李贺《溪晚凉》原文及赏析

2023-01-16 16:17:09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这首诗描写山溪秋夜静谧、优美的景色,意境深邃幽丽,笔触细腻入微。

  诗的前半篇描绘秋空的澄碧、瑰丽。起句以月、风点明“晚凉”题意,落想奇特。所谓“白狐号风”,不过写月下风声。鲍照《芜城赋》曰:“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诗人化用此意,想象风声如狐号,表明山风之厉。所以言“白”,因为月光下白色不可见,说“白狐号风”,不但使想象之情切合眼前之景,而且“白”字突现了月色之皎洁。“秋寒”之感缘于山风,次句说“秋夜的寒气驱散了浮云”,越发显得山风强劲,凉意侵人。“留”字用得巧妙,表明山风过后,浮云敛尽,天质独露,在我们眼前展现出澄碧而寥廓的夜空。

  三、四句写晚烟、银河,情态生动,如织如绘。轻烟本呈淡青色,在溪水和夜露的潮润中,缓缓浮动,凝聚不散,显得“青湿”; 月色朗朗,夜气澄清,晚烟在月光中洁净、明亮如玉,故曰 “玉烟”。再看那姿态,缭绕悬浮,摇曳不定,宛如风中飘动的白色幢幡。诗人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首先来自他细心的观察。“银湾”一词,意即银河,是诗人的造语,却十分妥帖。既称银河,便弯曲宛转如河水,使人产生“流”的感觉,银河在天边倾侧而下,恰似一弯流水奔向天东。“晓”字言银河皎皎,光明如晓; “晓转”便是闪光流转之意,又暗示月移星动,夜色渐深。秋月碧空,玉烟银湾,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图景。

  诗的后半篇写地面景象,极显秋夜之静谧。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笔法,描绘眠鹭、轻涟、远山、苦篁的动人情态。溪边的沙汀是水鸟栖息嬉戏之地,此刻早已寂无声息。诗人想象白鹭正梦见征鸿远去,引起悠远的梦思。这种巧妙的构想,将人的情态赋与水鸟,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接着又拟水如人,“不语”二字,意味着白昼水面的喧闹早已消逝,溪水在夜色的抚摸下安歇。诗人用一连串形容词“轻”、“细”、“游溶”,分别描写水波轻动、波纹细微、水流徐缓之状,十分细腻逼真。

  七、八句写远山、近竹,这是岸上景色。夜看远山,不辨草木,惟见山影。“层”字显出峰峦重叠之势,“回”字写出山体盘旋曲折之形,“复叠龙”三字更将山势比作鳞甲重叠、蜿蜒盘曲的乌龙。诗人未写竹影,只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鸣,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我们则从这竹声的描绘中,想象到星光之下竹影幢幢、随风摇曳的动人景象。

  全篇描写,重在“静”境的表现。诗人巧运匠心,寓静于动,将夜中景物写得情态生动,色泽鲜明,而且富于活力,愈显出夜的静谧。尤令人叹服之处是,诗人善于驰骋想象,将不易觉察、也就不易表现的大自然的声息,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使人可睹可闻,而且情趣横生。奇妙的想象贯穿全诗,成为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语言上,诗人善于锻字炼句,且反复勾绘,每一景物都刻划得淋漓尽致。

相关推荐

  • 唐·施肩吾《瀑布》原文及赏析
  • 明·朱元璋《燕子矶》原文及赏析
  • 清·李国宋《牛首山》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原文及赏析
  • 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原文及赏析
  • 清·赵文楷《秋已尽,琉球溽暑犹如盛夏,晡时雨过凉生喜赋
  • 唐·刘沧《秋日山寺怀友人》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原文及赏析
  • 宋·姜夔《萧山》原文及赏析
  • 唐·隐峦《蜀中送人游庐山》 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