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代鹳雀楼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城西黄河中流的小岛上。楼高三层,登临观赏中条山、华山和黄河水,气象恢宏,尽收眼底,甚畅胸怀。所以是唐代诗人游览胜地,抒情状景,颇传佳作。虽然其楼不存,但千百年来,盛唐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脍炙人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久为励志的格言。而在唐、宋,中唐诗人畅当此诗,也曾以“能状其景” (沈括《梦溪笔谈》)而与王诗齐名,颇有独特的意趣和时代的风貌。
这诗抒发清高出世的意趣和情恋山河的胸怀。看来飘逸,其实矛盾,诗人面临人生的抉择,蕴含着深刻的慷慨。前二句写登楼的感受。远看飞鸟好象在自己下面,自己仿佛在高高天空中,超脱尘世,自在无拘,飘然欲仙。但这是视觉的反差,自知的错觉。诗人心里明白,此刻在楼上可以自视清高,实则恰恰相反。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正表示超脱世尘只是主观愿望。后二句写观赏的感想。中条山脉西接华山山脉,形势恰好包围中原田野,而黄河水就从华山断口流了进来,灌溉中原田野。这是宏观描写,好象从高位以广角镜头摄取全景,轮廓分明,气势阔大。诗人发现,这似乎是老天的有意安排,高山成为中原天然屏障,大河就为肥沃中原田野。天意深微,山河情长,诗人彷徨了,从鹳雀楼升天成仙呢,还是下楼走向中原山河田野?所以,诗意在象外。
畅当主要生活在安、史乱后的中唐前期。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 (《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也曾隐居,清高自持。但他经历战乱,忧国情深,“举目关山异,伤心乡国遥” (《九日陪皇甫使君泛江宴赤岸亭》),关切祖国命运,热爱大好河山。因而他虽有出世之想,却深怀山河之恋,意蕴慷慨,指向世尘,郁愤时政,不关天意。所以从艺术上看,这诗虽有“能状其景”的巧妙表现手法,但主要特色却是触情于景,在雄壮阔大的景观中溶化诗人仕途的愤懑和国家的忧伤,含蓄慷慨,尽在象外,耐人吟味,引人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