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2023-02-11 13:30:11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 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 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云飞。

  〔金屋〕汉武帝做太子的时候,他的姑母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他:“阿娇好否?”他说:“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本诗指深宫。〔盈盈〕风姿美好的样子。〔紫微〕天子所居住的地方。〔石竹〕石竹花,开红紫色钱形小花,枝叶青翠,唐人常用它作为绣衣图案。〔步辇〕宫中人拉的皇帝坐车。

  天宝年间,唐玄宗在宫中行乐,为了将歌舞盛况记载下来,“夸耀于后”,召翰林供奉李白入宫,命他写出十首五言律诗《宫中行乐词》。这则故事见之于唐人孟棨的《本事诗》,这些诗歌,可惜今天只存留下八首。这里选录了第一首。

  《宫中行乐词》(其一)描写了一位歌舞女子的风韵神采,结尾处寓有诗人的讽谕。首联先从这位女子的出处、风姿着笔。一位体态娇小、神姿盈盈的女子,从幼年时代就进入深宫,现在,她已经长大成人,出落得风姿绰约、轻盈可爱。着一“生”字,表明她是在“金屋”里长大的。颔联二句,紧承上联,描写歌舞女子的服饰,进一步形容她的风姿。舞衣上绣着石竹花纹,绮丽华贵;头髻上插满山花,反映她天真烂漫。她虽身居深宫,却毫不拘谨,为什么呢?因为她深得帝王的宠爱,颈联便描写她常常随从皇帝的步辇出入深宫。这一联两句诗是互文,“每”与“常”,“出”与“入”,“去”与“归”,互相补充,充分地显示出歌舞女子所受到的荣宠,从一个侧面,表现她的容貌出众,是深宫里数千宫女中的一个佼佼者。帝王为何要常常带着她出入深宫呢?原来天宝时代的唐玄宗贪图享乐,整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所以出入随时携带歌舞女子,这便为尾联“只愁歌舞散”的诗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首宫中行乐诗,写宫女的风神丽质,却不同于宫体诗,因为它有“骨”。“骨”就在尾联二句。李白抱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愿出蜀、入京,本想“愿为辅弼”、“大济苍生”,那里知道他到了长安、进入帝宫以后,看到的却是唐玄宗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腐朽生活,诗人失望了,他痛苦着、悲愤着。所以,当唐玄宗要他写作《宫中行乐词》的时候,他便用自己的巧笔,暗寓讽刺,以示诤臣的心意。尾联“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彩云,喻歌舞女子。前面六句,已经从各个不同角度刻画她的美貌,这里更以绚丽的云彩,形容她的丰姿丽质,形容她翩翩起舞时凌波微步的姿态,飘逸洒脱,使这个人物的形和神,更臻完美。那么,是谁在“只愁歌舞散”呢?“愁”的人是行乐者,是唐玄宗。他整日听宛歌,观曼舞,犹嫌不足,惟恐歌舞散去;更何况舞女中有一位他最宠爱的人,舞散后将要象“彩云”一样飞去。“只愁”二字,是全诗之眼,醒明题旨。

  本诗是一首律诗,“律度对属,无不精绝”(《本事诗》语),又是一首宫中行乐诗,离不开丽语、艳语。然而李白使用清丽灵动的语言,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写宫女,并使这种描写分散在全诗八句之中,极尽变化之能事,因而全诗语虽工而有疏宕之感,语虽丽而有清逸之妙。高手必有佳构,斯之谓也。

相关推荐

  • 清·郑燮《姑恶》原文及赏析
  • 清·吴藻《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 宋·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 清·吴伟业《圆圆曲》原文及赏析
  • 宋·王安石《君难托》原文及赏析
  • 清·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 残灯》原文及赏析
  • 汉·古诗《上山采蘼芜》原文及赏析
  • 魏·曹植《七哀诗》原文及赏析
  • 魏·曹植《七哀诗》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