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赏析、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鉴赏
贺新郎
此调始见于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将“凉”字误作“郎”字。但苏轼此首与后来诸家所写不大相合,一般还是以辛弃疾所写《贺新郎》为正体。双调,仄韵格。风格以清雄豪迈为主。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乳燕飞华屋①,悄无人,槐阴转午②,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③,扇手一时似玉④。渐困倚,孤眠清熟⑤。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⑥,又却是,风敲竹⑦。
石榴半吐红巾蹙⑧,待浮花浪蕊都尽⑨,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⑩,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①乳燕:小燕子。“飞”,一作“栖”。
②槐阴:一作“桐阴”。转午:转向正午。
③生绡:生丝。
④“扇手”句:《世说新语·容止篇》说王衍“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以上二说形容佳人浴后之秀丽。
⑤清熟:清静地熟睡。
⑥瑶台:玉台,神仙所住的地方。曲:幽深的地方。
⑦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以上四句写佳人梦到仙境,又仿佛有人前来敲门,醒来却只有萧萧风竹之声。
⑧“石榴”句:形容石榴花初放,像一束有皱纹的红巾。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⑨浮花浪蕊:指桃李等娇艳但早谢的花。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
⑩“芳心”句:既写石榴花花瓣重叠,束成喇叭状,又暗喻佳人心事重重,精神不能舒展。
11、秋风惊绿:西风骤起,红花落尽,只剩绿叶。比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的情况更严重些。
12、粉泪:女子之泪。簌簌:纷纷坠落的样子。以上四句写佳人来赏残花,既怜花,又自怜,眼泪和花瓣一道洒落。
赏析
苏轼的咏物词往往采用托物言情、移情于物的手法,以表达其深沉的情愫和深远的寄托。这首咏榴花的 《贺新郎》 也是如此。词的上片着力刻画了一位高洁美丽而又孤独寂寞的美人。过片咏榴花,而这不与 “浮花浪蕊” 争春、幽独善感的榴花,似乎正是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几句将美人与榴花合写,美人似花,花似美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
关于这首词的本事,前人众说纷纭。杨《古今词话》 载,苏轼通判杭州时,府僚在西湖设宴,官妓秀兰受召赴宴,因浴后倦卧来迟,受到斥责。秀兰折一枝榴花请罪,府僚更加生气。苏轼作此词,让秀兰歌之以劝酒赔罪。又曾季狸《艇斋诗话》 载,东坡 《贺新郎》 在杭州万顷寺作。寺中有榴花树,故词中云石榴,又这日有歌者昼寝,故词中云 “渐困倚,孤眠清熟”。又陈鹄 《耆旧续闻》载,有人在晁以道家见东坡此词真迹,知为侍妾榴花作。
作家写作时,在现实生活中猎取某些形象,或因某件事情有所感触,这并非不可能,但如果一定要把这首词完全凿实在具体的某件事或某个人身上,就容易牵强附会。南宋的胡仔曾经说: “杨之言,真可入笑林。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娼而发邪?” ( 《苕溪渔隐丛话》) 这个意见有他的道理。苏轼写这首词的最初起因即使有一般词的应歌特征,但它最终体现的却是苏轼一贯的“士大夫之词” 的 “托意高远”,是有作者自己的性情气质在里面的。比如这首词写到美人、榴花,不难体会到作者是借以抒发自己孤高失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我们读晏几道词的 “几回魂梦与君同”,感觉用 “君” 字称呼女性,冲淡了情爱的意味而加强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之意,苏轼这首 《贺新郎》 里也有两处用到 “君”:“伴君幽独”、 “若待得君来向此”,用 “君” 来称呼这美人,似乎也更体现着作者用香草美人之譬来写自身情怀的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