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踏莎行》原文及赏析

2023-03-19 16:06:08

  候馆梅残①,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③,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抒发离愁怀念佳人的作品,以结构新颖、造语隽永,表达的爱情真挚感人称著。

  “候馆”、“溪桥”点明地点是城市远郊的旅途上,“梅残”、“柳细”点明时间是初春之时,“摇征辔”点明是一位行旅之中的游子。他骑着马,轻摇着缰绳,经过残梅疏斜的候馆和细柳飘拂的溪桥,进入平坦的原野。春风淡荡,春光明媚,他迎着春草的扑鼻的清香,自在地行进着。这个出场,颇为出人意外,轻松悠闲,远行的游子仿佛成了踏青赏春的公子哥儿。这岂不与词的主旨相违吗?其实,这正是作者刻意经营的开场,意在与下文人物心境的描绘造成鲜明的对比,收到一种相反相成、撼人心灵的艺术效果。而且,他也给下文的抒情留下了伏笔,并非一味悠闲。候绾旁的残梅,暗用陆觊从江南给在长安的范晔寄梅花的故实,“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觊《赠范晔》) ,令人想起真挚的思念之情。溪桥旁的嫩柳,暗契折柳送行的习俗,“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郑谷《柳》) ,令人勾起对送行亲人的万千思绪。对前三句有了这样的理解,就会明白,游子轻摇马缰一何自在,实际上是“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 《南浦别》 ) 的决绝之态,是对依依难舍思深愁重的心情的掩饰。

  可见,春光再好毕竟不能扫去游子心中的阴霾,好去莫回头也终归不能抹去他对心上人的思念。那无边无际的春草,那流淌不息的溪水,无时无刻不在诱发和加深他的离愁。这离愁离家越远越是深浓,无涯无际,犹如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李后主对别愁离恨曾有“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的描写和比喻,语言质朴,情感真切,艺术感染力极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显然是从它们化出,但用来恰切巧妙,十分符合词中的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尤其是前一句,用其神而不用其语,几乎不着痕迹。

  上片一扬一抑,词境顿开。但作者并未停留在对离愁的抒发上,而是独运匠心,别辟蹊径,换头后从设想家中心上人的情态入手,牵出至浓至厚的相思相爱之情。游子离乡远去,故乡之恋固然使他俯仰难安,但对心上人的系念却更使他神黯情伤。她折柳送别,度过那最不堪忍受的一刻后,会怎么样呢?啊,她一定会芳心顿损,柔肠寸断,黛眉凝蹙,粉泪扑簌。这种想象,只有相爱甚深的伉俪情侣才能体味。花容月貌的心上人,在那明媚的春天却玉筯横挂,容颜愁惨,无疑是使远行游子万箭穿心的事。他不禁又想到,心上人痴情痴心,一定还要登楼凭望自己远去的身影。已经够痛苦的了,她怎么再经得起不见自己身影的更大的折磨呢? “楼高莫近危栏倚”,这是游子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是知其必然而又有所希冀的劝慰。你那样做一定会失望,带给你的只能是更大的痛苦,因为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我已经离家很远很远了,早已穿过平原,越过春山。与其独自忍受不见郎君唯见绵绵春山的苦痛和失望,莫如不要凭栏,避免那损伤身心的做法吧。

  结末两句造语看似平易,但措意却至为深婉,表达的情感也极为真挚深厚,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用一种进层折转的手法,以少总多,传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之下的万千心绪。刘采春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 )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范仲淹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苏幕遮》 ) 等,都使用了这种手法。而作者在这里,用得更为自然,更为厚重,更为感人,无怪乎卓人月对此有 “不厌百回读”( 《词统》 )的评赞。

相关推荐

  • 《元夕》原文及赏析
  • 《玉楼春》原文及赏析
  • 《南歌子》原文及赏析
  •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
  •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 《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 《思远人》原文及赏析
  • 《少年游》原文及赏析
  • 《江城子》原文及赏析
  •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