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魏际瑞《金山》原文及赏析

2023-03-30 14:51:52

  大江东去海门宽,万里奔流激箭端①。

  不信山从水底出,却疑身在画中看。

  龙窝灯火千株动,蜃气楼台一点寒。

  谁道风波不可涉,风波危处却平安。

  魏际瑞 (1620-1677),原名祥,字善伯,号伯子,江西宁都人。与弟禧、礼同为清初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世称“宁都三魏”。际瑞于康熙初客于浙江巡抚范承谟幕。此诗在《魏伯子文集》中,与前后数篇在浙抚幕中之作相接,当系同时所作。诗中描写自己路遇金山时看到的江山形胜,即景抒情,独具意境。

  首联“大江东下海门宽”二句,描写长江滚滚东下,通过这座被古人称为人海之门②的金山脚下,万里奔流,迅捷如锐不可当的激箭之端。

  颔联“不信山从水底出”二句,用积极修辞的怀疑语气,来突出诗中意境: 好像金山并非从水底耸出,而是画家的艺术杰作,自己竟置身于一幅江山浩瀚的图画之中。这种反衬法,在诗词中有时可以使作品更为生动感人。如王安石 《金山》诗有“孤根万丈沧波底,除却蛟龙世不知”的警句,就是这种反衬笔法,似乎只有蛟龙才知道金山的万丈孤根出于江底,而凡夫俗子却不知道它的来历。魏诗的句法和王安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龙窝灯火千株动”二句,写江中远看金山夜色降临时的景色。漫山灯火辉煌,照映水中,波光荡漾浮动,好像从水底龙窝里长出来的千株火树。与王安石 《金山》诗“远有楼台只见灯”之句相比,王诗于平淡中见逸致; 而魏诗却写出了舟中所见景物移动变化的感觉,始而是白天江山如画,继而夜幕中的灯火楼台,渐行渐远渐小,最后变成一点点虚幻的海市蜃楼似的寒影。

  尾联“谁道风波不可涉,风波危处却平安”。这二句看似浅近,实则涵义深刻。首先,表层涵义是说明作者经历风波后平安无事的得意心情; 同时它还有两方面的深层涵义: 一是体现作者的人生观,主张不怕艰难险阻。魏际瑞在给儿子世杰的家书中曾说:“所以行乎患难,亦云无人而不自得”,与 《金山》诗末句消息相通,也和他一身行事处世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另一是指东南的政治风波。他在与 《金山》 诗同一时期写作的另外两首诗中,就有充分暗示:“东南形势金瓯脱,满目风涛不可收”( 《暑中月夜登楼……》);“海边更有鲸鲵窟,万顷狂波岂等闲”?( 《越州漫兴》),都流露了对郑经等反清力量和东南人民抗清斗争的同情心态。所以说,《金山》诗中的“风波”也有它的特殊涵义。

  在实际生活中,魏际瑞的一生也是在政治风波中度过的。《清史稿·列传》说他“身冒险阻……屡濒于死”,最后在康熙十六年 (1677) 吴三桂部将韩大任占据江西时,魏奉总督哲尔肯之命前往招抚,与子世杰同被韩杀害。

  魏际瑞一生诗歌创作甚丰,其弟魏禧在为他写的文集序中说,际瑞年未三十即已成诗八十余册,但他每年都删而焚之,最后只删剩了几册。际瑞自己的观点是:“多作不如多改,善改不如善删。”他还说,诗歌是大不得已而写作的,“中有其故而勃然发诸其外”,所以他汰存的诗词,大都笔力深沉,内涵丰富。譬如他写的另外一首山水诗 《重登燕子矶同季弟和公》,就是一篇极其精粹之作:“一行作客燕台畔,四载还登燕子矶。风景不殊吾欲老,乾坤有恨尔何知? 雨花寂寞新亭泪,墨迹模糊旧日诗。独与弟兄相对立,此心千古愧齐夷。”这首诗充满家国之感,韵味苍凉,写得真挚沉痛,催人泪下,可以证明他的诗确实是“中有其故而勃然发诸其外”的。

相关推荐

  • 王叔承《金陵游记》原文及赏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 归庄《锦堂春》原文及赏析
  • 戴王命《难老泉》原文及赏析
  • 贺铸《青玉案》原文及赏析
  • 楼异《青童峰》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马嵬行》原文及赏析
  • 梅尧臣《鲁山山行》原文及赏析
  • 施闰章《黄山游记》原文及赏析
  •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