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梢头二月红,十三初入万年宫。
可怜同望西陵哭,不在分香卖履中。
诗题《古意》,有拟古之意,此类诗多写前代故事,又寓有诗人之寄托。这首七绝系作者早年之作,描写的是一个虽痴心爱君王却被君王遗忘的女子,诗人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此诗又暗寓诗人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悲慨。
“豆蔻梢头二月红”,诗先以借喻的手法描写女子当年的年少美丽,她就象豆蔻花一样鲜艳娇嫩。这句比喻是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意。“二月初”改为“二月红”,甚为大胆,其实豆蔻花淡黄色,初夏开花,“二月红”是诗人创造的意象,它并不合乎科学之理,但“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唯有“二月红”才更能突出女子豆蔻年华之时的青春之美;读者由此还可想象出女子“娉娉袅袅”的绰约风姿。“十三初入万年宫”,这样可爱纯情的少女十三岁就被选入宫。“万年宫”一名九成宫,皇帝避暑的地方,此指魏王曹操的内宫。她小小年纪就被选中,作为姬妾侍奉魏王。按照传统观念,她对此“殊荣”会感到幸福,她对魏王亦当发誓忠贞不渝,魏王或许一度宠爱过她,更使她对魏王感恩戴德,甘愿为之肝脑涂地。但诗对女子入宫后的荣辱都予以省略。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关键是现在的不幸结局,诗笔一下子跳跃到无情的现实:“可怜同望西陵哭,不在分香卖履中。”这是写魏王驾崩后女子的处境。曹操临终前有《遗令》云:“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指众妾)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西陵”在邺都(故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之西岗,曹操命其妾伎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唱歌,其诸子亦时时瞻望西陵墓田。诗中女子对曹操一片忠贞,她与众姬妾一起望着曹操墓地痛哭,可谓痴情之至。但她为何“可怜”呢? 因为曹操遗令命分发香料给诸夫人,交待有关姬妾学作“履组”即装饰鞋子的绣带去卖,为妻妾生活一一作了安排,表现了对其心上人的依恋之情。但是诗中女子竟不在曹操“分香卖履”的安排之中,亦即是说把她完全遗忘,对她极端无情无义。君王如此绝情,女子还痴情地“同望西陵哭”,这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作者对女子深切的同情与对君王的强烈不满。这种“痴情女子负心汉”式的遭际,其实暗示着诗人政治生涯的坎坷,寄托着对当政者的愤懑。诗人曾于南明福王朝任少詹事,尽管他颇具有才华,对南明政权亦一片赤诚,但却不受信任,还遭到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的压制,迫使他辞官归里。女子“不在分香卖履中”的待遇亦是他政治失意的形象化反映。这就是“古意”中的寄托。
这首诗截取了女主人少年承宠入宫与晚年被弃两个生活片断,反映其命运的变化,又以“痴情”与“无情”作强烈的对比,都颇具匠心。诗的语言清丽自然,可见作者早年诗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语)之一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