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南宋初期,金兵曾多次大举南下,长驱直入,逼近长江。为了躲避兵灾,李弥逊曾在金兵的侵犯中将家属送回更远的南方,这首词就记述了词人当时的心情和送行的状况,表达了对妻留恋的情意。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557),其时安史乱兵军势尚盛,杜甫被叛军拘留在长安,与在鄜州的家属远隔。词人开首即用杜甫成句,含意有二:一以表明当时环境与杜甫那时相同,都是烽火连天,久而不息;一以说明自己的心情与杜甫当时的心情相似。但杜甫的家人已经远隔,他盼望的是家人的消息,所以说“家书抵万金”,而词人家属就在眼前,却不得不使之远离,所以说:“不堪对酒长亭别”。不堪,不能忍受,表明痛苦的深重。因为在“烽火连三月”的情况下,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这种生离带有未来难卜的死别味道。“休作断肠声”,是词人对妻子说的,离别的痛苦让人断肠,却不要作断肠声,为什么呢? 词人解答道:“老来无泪倾”。这句话含有极深的人生感慨。不是不痛苦,而是再也没有眼泪可以倾注了。人们常说“欲哭无泪” ,是说极度痛苦反倒没有眼泪了; “无泪倾”是说痛苦太多,已经没有眼泪可以倾注了。这一句里,可以说暗示了词人所经历的痛苦的频仍和深重,包括国事的艰难与个人生活的不幸。上片以此作结,读来让人感到十分沉重。
下片首句写词人妻子所乘之舟被疾风带走;第二句写词人伫立江边目送离舟。词人并不寡情,他不得不承受着离别的煎熬,他的心是沉重的。疾风无情而急速地带走了妻子,他只能在默默中目送离舟在水面上刻下的痕迹。写帆影,写舟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写人,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无奈而又依依不舍的怅惘情绪。第三句写词人刚刚送走妻子即盼望信息的那种心情。“锦字”指妻子的书信,用的是前秦秦州刺史窦滔妻苏氏之典。窦滔被流徙,苏氏思之,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诗可循环读之,皆成文句,共三百四十字,词甚凄婉。见《晋书·窦滔传》。后世因称妻寄夫之书信为锦字。唐骆宾王《代郭氏寄卢照邻》诗:“锦字回文欲赠君,剑璧层峰自纠乱。”杜甫《江月》诗:“谁家挑锦字,烛灭翠眉嚬”。妻子刚刚乘舟离去,词人就想到“锦字几时来”,可见词人对妻子的深情。但锦字能不能来呢? 词人道:“薰风无雁回。”薰风指初夏时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白居易《太平乐》:“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歌。”所谓舜歌,即《南风》之歌。时已初夏,刮起南风,大雁早已飞回北方,不能再将妻子的书信带来了。鸿雁传书,用苏武的典故。苏武被羁匈奴一十九年,昭帝时汉使至,常惠夜见汉使,教言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书,言苏武等尚在,匈奴只好将苏武、常惠等送回。后世遂以鸿雁为传书之代称。事见《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传》。柳永《曲玉管》:“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晏几道《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明知无雁回,却盼锦字来,这就把词人对妻子留恋、牵挂,对离别伤感惆怅的微妙情绪表现得深沉而又委婉,可谓以少许含多许,颇有含蓄蕴藉之妙。
在艺术表现上,词以铺叙和白描见长,叙述条理井然,刻画不作雕琢,却颇能传达出内心的情感。词以平常语寄异常情,与铺叙的简洁和描写的密合相一致,语言单纯而含意深远。结尾处活用典故,切合自己的情事,与全词融为一体,很好地表现词人的情感波澜。总之,这首词在表现夫妻之间那种真挚的感情,刻画夫妻离别时丈夫那种细微的情感变化方面,是较为出色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