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焚桂折佳人老,
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
【注释】 鲁迅日记1931年2月12日载:“雨雪,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O.E,鲁迅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英文音译(Obara Ejziro) 的缩写。
【析】 这是首酬谢友情的赠别诗,但又不是一般的应酬,诗中作者以兰花寄怀,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首句“椒焚桂折佳人老”。《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又 《楚辞·九章·悲回风》: “惟佳人之独怀兮,析若椒以自处。”这里,椒、桂、佳人均是取自于《楚辞》中的喻象,即以芳草美人喻君子,用来比喻与黑暗势力抗争的革命志士。作者分别用焚、折、老直叙他们遭受摧残的残酷境遇,原是有感而发。1931年1月,左联李伟森、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反动当局逮捕,遭到非人的摧残,当时诗人也正遭到反动当局通缉,其残酷的现实可说是耳闻身受。面对着这一桩桩“椒焚桂折”的事实,天若有情天亦老,更何况是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战友,怎会不痛苦、不悲愤呢!首句连用三个喻象并置,铺陈、复沓的意象渲染的是环境的险恶,层递的情感喷泻的是内心的愤懑。
次句咏兰。“独托幽岩展素心”,素心一词语义双关,既指兰花,又喻革命志士高尚洁白的情怀。此句语本《楚辞九章·惜诵》:“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于山中。”诗人遣用的是现成的诗意,但不是简单的袭用,而是翻陈出新。同是寄住在幽岩之下,本诗的一个“独”字,已不同于 《惜诵》 中洁身自好的孤独,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含有“唯独”的坚贞不渝的意思。写这首诗时,作者正避难隐居在日本人开设的一 家公寓里,句中的兰花可说是鲁迅的自况,也可说是对革命者处危不惧的节操的写照。因为有上句黑暗背景的衬映,此句写兰花的洁白,更显得凛然有神。
第三、四句始点题。“岂惜芳馨遗远者”,语本《楚辞·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芳馨这里指兰花,遗即赠送,远者即远行的客人,指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故乡如醉有荆榛”,紧承上句,与之连成一气。荆、榛指恶草恶木。李贺诗有“天衢长蓁棘”,王琦注:“长蓁棘,谓国家多难。”鲁迅在《引玉集·后记》中也曾说:“目前的中国,越是荆天棘地,所见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荆榛在这里显然比喻白色恐怖、反动统治。意谓既然在荆榛遍地的 “故乡”(中国) 昏沉不醒,闇然无声,难道还可惜把兰花赠送给远行的朋友吗?末句的诗意须与首句联系起来理解:与其让兰花在中国受到象椒、桂一样摧残,还不如赠送客人,远走他方。这两句表面上是点明赠兰花给友人的原因,实际上是作者借题发挥,宣泄对黑暗现实激愤难抑的心情。
全诗中心意象是兰花。作为赠别友人,兰花是实象; 作为托物寄怀,兰花是喻象。同一个意象,在一、二句由喻象入,在三、四句由实象出。虚中有实,实中寓虚,虚虚实实,仿佛船行三峡,迷嶂叠生,诗意可作多解,但江水倾泻而下,澎湃有声,诗中积郁涌动的激情,却给人们同样的震撼的力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