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鲁迅

鲁迅《致母亲》原文、注释和赏析

2020-03-19 14:54:48

  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十二月六日信已收到。心梅叔地址,系“绍兴城内大路,元泰纸店”,不必写门牌,即可收到。修坟已择定旧历九月廿八日动工,共需洋三十元,又有亩捐,约需洋二十元,大约连太爷之祭田在内,已由男汇去五十元,倘略有不足,俟细账开来后,当补寄,请勿念。上海天气亦已颇冷,但幸而房子朝南,所以白天尚属温暖。男及害马均安好,但男眼已渐花,看书写字,皆戴眼镜矣。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亦较去年强健,且近来似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当因年纪渐大之故,惟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费去不少工夫耳。余容续禀,专此,恭请金安。

  男树 叩上

  广平及海婴随叩十一月十二日

  【析】 鲁迅在 《孔另镜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里说,书信本是只给收信人看的,现在公布出来,“这也并非等于窥探门缝,意在发人的阴私,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这显然是鲁迅的经验之谈:知人之“全般”确实不易,知名人之“全般”尤其难。人们总喜欢给人名加上许多伪饰,“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 “这也是生活” ……》) 如要知道名人——例如鲁迅平凡琐细的生活,只看他的正经文章自然不行,得看他“不经意处”随手写的书信、日记之类。在这个意义上,书信有破除“名人迷信”的特殊功用。

  就以鲁迅写给母亲的这封信来说吧。单就信的格式——开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了“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随叩”,就会使有些人大为惊奇或大不以为然:“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竟也采用传统书信格式,使用传统语言,对母亲行传统孝道,岂不有损其“反封建传统战士”的形象?殊不知,写《我们怎样做父亲》,批判“长者本位”的封建伦理观的“唐俟”,与日常生活中竭尽人子之道的“周树人”是同一个“鲁迅”的两面。其实,“唐俟”在文章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封建伦理观的罪恶全在其“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因此,“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厚”。在某种意义上,鲁迅这封给母亲的信,表现的正是这种对母亲、妻儿的 “天性的爱”。你看,他是那样耐心地和母亲讨论着“修坟”的事,又怎样亲昵地戏称爱妻为“害马”,说到宝贝儿子海婴更是说不尽的欢喜,“不再无理取闹”云云,宠爱之心跃然纸上,即使埋怨“颇为费去不少工夫”,也是心甘情愿。这里抒写的,都是人之常情,并无特别之处。因此,这封信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平凡到极点。如果不说明,谁也不会认为是鲁迅写的。径直说,这是一位署名“树”的中年人,给他的老母亲的一封家常信,如此而已。“赏析”这封信,只要象读你的街坊邻居的家信一样,随随便便地念下去就是,不必反复猜测其中的微言大义,更不必怀着读一代宗师传世作的“神圣感”,去揣摩所谓“文豪笔法”。你读得越不经意,你就越在或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鲁迅“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字数:1282

  作者:钱理群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342-343页.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