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一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觉得的,也许遇不到,也许太微细。到得大病初愈,就会经验到; 在我,则疲劳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适,就是两个好例子。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天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觉得两者并无很大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负。现在才知道是不对的,所以并无大不同者,乃是因为并未疲劳,也就是并未出力工作的缘故。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了业,却只好到袜厂里去做学徒,心情已经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几乎一年到头,并无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对他的哥哥道:“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然而全体都疲乏了。也没有什么法子治。自然,连接而来的是静静的死。我也曾经有过两天这样的情形,但原因不同,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我的确什么欲望也没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举动都是多事,我没有想到死,但也没有觉得生;这就是所谓“无欲望状态”,是死亡的第一步。曾有爱我者因此暗中下泪;然而我有转机了,我要喝一点汤水,我有时也看看四近的东西,如墙壁,苍蝇之类,此后才能觉得疲劳,才需要休息。
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我想,强壮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过。
记得前年,也在病后,做了一篇《病后杂谈》,共五节,投给《文学》,但后四节无法发表,印出来只剩了头一节了。虽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个“一”字,此后突然而止,并无“二”“三”,仔细一想是就会觉得古怪的,但这不能要求于每一位读者,甚而至于不能希望于批评家。于是有人据这一节,下我断语道:“鲁迅是赞成生病的。”现在也许暂免这种灾难了,但我还不如先在这里声明一下: “我的话到这里还没有完。”
有了转机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来了,喊醒了广平。
“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为什么?……”她的声音有些惊慌,大约是以为我在讲昏话。
“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来,给我喝了几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轻轻的躺下了,不去开电灯。
我知道她没有懂得我的话。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识的墙壁,熟识的书堆……这些,在平时,我也时常看它们的,其实是算作一种休息。但我们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中国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妇女用的“乌鸡白凤丸”,也将全鸡连毛血都收在丸药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却是不错的。
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为了不给我开电灯,我对于广平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到得自己能走动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有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尤可惊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缥缈录》,把清朝的宫廷讲得津津有味的《申报》上的《春秋》,也已经时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点滴》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自然,这是无时无地无事而不爱国,无可訾议的。但倘使我一面这样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定咽不下去,即使用劲咽下,也难免不能消化,在肚子里咕咚的响它好半天。这也未必是因为我病后神经衰弱的缘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讲过国耻讲义,却立刻又会高高兴兴的把这西瓜吃下,成为血肉的营养的人,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对他无论讲什么讲义,都是毫无功效的。
我没有当过义勇军,说不确切。但自己问:战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仪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觉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却并不想到此外任何好听的大道理。吃过西瓜,精神一振,战斗起来就和喉干舌敝时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敌的确有关系,但和应该怎样想的上海设定的战略,却是不相干。这样整天哭丧着脸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还抗什么敌。
然而人往往喜欢说得稀奇古怪,连一个西瓜也不肯主张平平常常的吃下去。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八月二十三日。
【析】 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8月23日,正是鲁迅处于重病略有起色的时候。鲁迅由于长期的劳累,频繁的战斗,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艰险的环境和紧张而繁重的工作又使他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治疗。1932年以后,病情就一天重似一天,但他不仅带病坚持工作,就在他发病期间也还是从不知道休息。到1936年3月,病情开始恶化,到5月底,不得不整天靠在藤躺椅上,连行走、说话都感到吃力。6月间他就完全病倒,自此以后,病情更加严重。秋天来了,鲁迅病况有了一点暂时好转,8月初,他又开始工作。然而他已经感到体力不能支持,“死的预想”常常在他脑子里浮现。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觉得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要赶快做”。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鲁迅那极端衰弱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战斗者的赤心,燃烧着熊熊的生命的火焰。
文章明确地批评了周扬在《关于国防文学》一文中所说的 “国防的主题应当成为汉奸以外的一切作家的作品之最中心的主题”的片面性与形而上学的错误,并对如何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谈鲁迅自己在重病时的心理活动。由 “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 到 “病乏”之后处于 “无欲望状态”,才感到自己已经处于“死亡的第一步”谈起,进一步明确指出,他写这篇文章并非为谈病而谈病:“我的话到这里还没有完。”这是文章的 “引言”。
第二部分写自己病情有了好转之后,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当他籍着穿窗而入的街灯的光,看到“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未订的画册,外面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时,才深深感到自己的存在。“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这也是生活呀”,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鲁迅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对人的生活表现了他哲理性的思考: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删夷枝叶的,决定得不到花果。” 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
第三部分,对 “最中心之主题” 的所谓 “国防文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申报》上的 《春秋》卷端的 《点滴》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前者是美丑不分,将一个妓女捧为爱国英雄,后面是将平凡生活任意矫饰,似乎不如此不足显示它的伟大。鲁迅对这类以“国防”为“最中心之主题”的作品与文章所持的鄙夷与否定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塑造一个抗日战士形象,不仅仅只表现他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也不应忽视他的日常生活,因为“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鲁迅对那种庸俗的、片面的文艺观做了有力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了文艺应该怎样正确反映生活的真知灼见,从而紧扣了《 “这也是生活”……》这一题目。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本文是以病中的诸多杂感连缀成篇的。初读起来,似觉散漫,实则结构相当谨严。文章由近及远,逐层深入。先谈自己的病况,次写病情有了转机之后对平凡生活的新鲜认识,最后才转入对“国防文学”倡导者们轻视平凡生活,故意将平凡生活写得不平凡的实用主义创作态度的批评。文章以正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和严谨的论证,显示了作者明确的逻辑结构意识。同时,这种结构形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于娓娓而谈中,现身说法,循循善诱,读来倍感亲切。例如,鲁迅对自己的妻子许广平不理解平凡生活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重要性都要“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那么,他对“国防文学”作品中歪曲平凡生活的批评,也就使人可以理解而易于接受了。
深入浅出、说理透辟,是文章的又一特色。文章的内容涉及如何评价“国防文学”以及文艺如何正确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为现实斗争服务等有关文艺观的重大问题。但鲁迅既不引经据典,也不用定义、原理之类的文字,而是寓真理于形象的类比之中,生动活泼地说明问题的要旨。在谈到人们在刻划人物时常常只“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时,他就指出:“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鲁迅进而把这种认识理解生活的人物的偏颇称之为 “盲人摸象”。最后以“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作结,将“平凡”与“不平凡”的关系辩证地说得一清二楚。再如,鲁迅批评有的人将吃西瓜与爱国庸俗地联系起来时,也不是板起面孔训人,而是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体验,亲切而有说服力地指出其荒谬。“战士如何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仪式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觉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却并不想到此外任何好听的大道理。吃过西瓜,精神一振,战斗起来就和喉干舌敝时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战的确有关系,但和应该怎样想的上海设定的战略,却是不相干。这样整天哭丧着脸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还抗什么敌。”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既平易又朴实,寓精当的见解于直白晓畅之中,于谈笑从容里,蕴含着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字数:4375
作者:冯承藻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807-809页.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