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物塑造贯穿始末。他的一生是悲剧式的浪漫主义传奇,却闪烁着人性之光,呈现着温暖的灵魂。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史诗性的文学作品,用时三十多年,是一部不限于个人的雄厚的史诗著作。文中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命运为主线,通过纵横交错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位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 。整个小说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法国人民的真实的悲惨的生活。主人公是作者苦心经营的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是有一个真实的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演变为魔鬼,继而又从恶魔向天使转变的过程。文中人物精神的蜕变,是社会的产物。全文的人物命运是悲惨的,却带给读者积极的正能量:人性真、善、美的力量,让读者能感受到人性的美好、灵魂的温暖,以及对生活的希望。《悲惨世界》是值得品读的作品,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物形象总能留给读者刻骨铭心的印象。
2 冉阿让的命运
2.1 被一块面包改变的人生
小人物冉阿让的人生,由于一块面包而被改变。生命之轻,引人反思。冉阿让本来是一位勤劳、淳朴、善良的社会普通劳动者,他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幼年时就失去双亲的冉阿让,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又遭遇了姐夫的离世。当不幸的命运让他独必须协助姐姐支撑这个家,养育七个从一岁到八岁大小不等的外甥时,他毫不犹豫、顶天立地、打工挣钱。苦工、短工,他都尝试过,他尽一切的所能所有担当社会责任,但是在穷苦的社会,他还是失业了。为了家中嗷嗷待哺的的外甥们,他不得已打破了一家面包房的橱窗,偷了一块面包。正是这块面包让他在苦役中度过了五年的光景。因为一块面包,他反反复复被抓入狱,并这样反反复复的在监狱中度过了十九年。因为一块面包,冉阿让从普通的生活坠入了地狱,换来了十九年的牢狱之苦。在监狱的日子了,他不断思考着那不合理的法律以及不合理的现实,正是这种苦难增强了他思想中的微光,在无数的棍棒下、劳苦中,他的心灵得到了反思。
2.2 被一套烛台改变的人生
走出监狱,获得自由的冉阿,想重新开始他的生活,回到作为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遭到了人们的厌恶和唾弃。他知道离开监狱却摆脱不了罪名,他想改过自新,但是社会不给他机会。社会的歧视让他绝望,他开始痛恨社会,甚至对社会产生了敌意,加上长期的牢狱生活经历,使他对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产生了扭曲的认识。他想报复社会,偷窃几乎成了他的本性。尽管主教对他很好,但是他还是偷走了主教家一揽子的银器。当警察将他带到主教家时,主教没有指证他的盗窃行为,反而又送给他一套银烛台。主教以德报怨的举动,让冉阿让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主教的召感下,一再堕落不堪的冉阿让重新站了起来,内心对人性的认识又有了回归,点亮了他心灵深处的人性之光。从此,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艰苦创业、最终得到人民的爱戴,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市长。从囚犯到市长,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是人性本善的光芒在闪耀。
2.3 被世俗观念伤害的人生
被主教唤醒的冉阿让,后来改名换姓,做了市长,济穷救苦,大做好事。当他得知芳汀的悲惨遭遇时,决定帮助她,接回她的女儿珂赛特。但芳汀未看到她的女儿就死去了。为了救出冤枉的人,冉阿让在法庭上自首自己是真正的苦役犯冉・阿让,而被抓走做苦役。为了履行对芳汀的诺言,在苦役中,他奋不顾身地从战船上空抢救了帆工,然后机智地逃走。到外地把芳汀的女儿珂赛特从刻薄奸诈的夫妇那里带走,并隐居在了修道院,和珂赛特平静而幸福地生活了八年。冉・阿让为了让珂赛特得到幸福,设法成全了珂赛特和马吕斯的婚姻,向马吕斯表白了自己曾是苦役犯。真诚的坦白遭到马吕斯的鄙视,拒绝再和珂赛特见面。后来当马吕斯得知冉・阿让就是自己到处寻找的救命恩人,即是受人尊敬的马德兰先生时,他这悔恨交加,立即带着珂赛特去看望老人。但是冉・阿让由于情感上受到打击,已处于弥留之际。老人向他们作了临终的嘱咐,便惨然离开了人世。这就是世俗的社会。世俗的社会世俗的观念,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让人窒息。但是冉阿让的自我牺牲以及马吕斯的醒悟,其实也都在隐隐的痛中,让人感受到人们灵魂深处的温暖。
3. 人性之光与温暖的灵魂
3.1 人性之光
在作品中,冉阿让是是一个备受压迫和冤屈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是无论处于什么境地,冉阿让身上的人性之光却总是散发着光芒。事例一,冉阿让在海滨蒙特伊小城的时候,在一次市政厅失火中救出了警察队长的两个孩子。也许正是他舍身救人的付出,得到他人的认可,得以在城市落脚。事例二,冉阿让在技术革新致富后,更多的是关心身边的平民和社会。他关心城市的公益事业,向需要帮助的穷人捐款、建学校、创立救济基金会。他为他人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是个名符其实的无名英雄。事例三,与人为善是冉阿让的做人原则,对于和他作对的人他也不计前嫌,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割风老爹。送他进医院、留下支票,后来又将他安置到了巴黎圣安托万区女修道院当园丁。经历过无数苦难的冉阿让,一心向善,追悔前半生的种种过错,让劳动和精神世界来充实自己的后半生生活,他尽全力为身边的人效力、提供帮助,他身上散发的人性,照耀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3.2 温暖的灵魂
冉阿让的善良充分体现在对弱者的同情上,他内心的每一次纠结和痛苦的挣扎,都隐隐偷着他灵魂深处的温暖。他工厂中的女工被解雇了,因为要照顾孩子,还要应付德纳第无休止的敲诈勒索,最终沦落为娼妓,冉阿让知道这一切后非常自责,并承担了孩子所有的生活费用。在帮助芳汀时,冉阿让自己也卷入沙威的暗地调查之中,为了不让尚马秋替自己受刑,冉阿让抛开财富和地位,出庭自首。被沙威诬陷入狱以后,为了承诺,他在救帆工的同时,机智越狱。冉阿让越狱不是为了逃离监狱中的繁重的苦役,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救出并养育珂赛特。在平静生活之后,为了珂赛特的幸福,他说出了所谓的真相,把自已后半生努力掩藏的过往及自己努力创造的生活都“毁”了。冉阿让的一生极具悲剧的色彩,但是他却用他的努力,温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社会的小人物,却为他人为社会呈现了“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之灵魂的温暖。
4 对冉阿让人物形象的思考
4.1 传奇与悲剧相结合
冉阿让的人生集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及人道主义悲剧为一体。这种浪漫和传奇主义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冉阿让,因为生活所迫,从一个善良、淳朴的劳动者转变成冷酷、盲目的恶魔;被主教唤醒他本善的良知之后,成为了诚实、正直、仁慈博爱之人;为所托所爱之人的幸福,甘愿抛弃自己多年经营塑造的形象,撕开自己人生中最难愈合的伤口。他的无奈、他的敌意,他的报复,他的成功,他的人性升华,都使得文章的浪漫主义和他的悲剧人生贯穿始终。愧疚、顿悟、升华;无数悲惨的遭遇、责任感转变成生存的苦难;都展现了人性矛盾的存在。冉阿让的一身中有过许多次心灵上痛苦的矛盾挣扎。第一次是他出狱后被社会众人唾弃、对社会极度失望时,善良、仁爱的教父收留了他,并毫无敌意的为他实际的犯罪行为开脱了“盗窃”的罪名;第二次是在商马弟替他负罪而判处服刑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无比的触动;第三次是为了养女,做出了越狱的行为。一次次的内心纠结和矛盾,一次次的挣扎,一次次的选择和牺牲,最终使得冉阿让这个人物鲜活、生动。作者塑造的这一切体现的就是主人公在残酷现实中的浪漫主义思想。
作者曾经这样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悲惨世界》这部小说描述的就是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然而作者赋予了冉阿让人道主义精神,主要是希望通过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来改造人性。冉阿让身上充满了人道主义的爱心和善良,这种爱心能够感化绑匪、统治阶级,也到创造出专属于穷人的一块福地。所以整片文章中,人道主义是一种万能的神奇力量,冉阿让就成了人道主义精神力量的化身,并呈现了作者本人的社会理想。
4.2 苦难压不倒的丰碑
《悲惨世界》是一部苦难作品,但是体现的是崇高的悲剧美。虽然冉阿让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但是他被雨果塑造的活灵活现。战争的社会为故事创造了一个悲惨的背景,冉阿让的苦难生活,并不是一个蹊跷,他反抗命运想要越狱,反而得到的是刑期的增加。正是他的苦役生活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去审视自己、审视社会,这个矛盾体的内心一面上升,一面堕落。冉阿让的一身是悲苦的,却解救他人与苦难之中。正是他曲折的人生,产生了他内心的苦闷与矛盾,那是一种在苦难面前的一种无力的反抗,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这样的精神只有在平静中才能体现出来,痛苦才是冉阿让更加强的的动力。悲剧并不是小说的终极,作者在悲痛之后是为了挖掘出更加强大的的人性美。冉阿让的精神超越了现实和历史,集中的展现了人类心灵的力量。记得作者成这样说过“在某个阴暗的地方,有个巨灵,张开他巨大的双翅,正在等待着这个灵魂。”
5 总结
“世界上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冉阿让达到了这种崇高的境界,他用宽宏的胸襟包容所有的人,回报给社会的是宽厚和仁慈。它的悲惨命运练就了它的胸怀,是无数次的心灵矛盾和挫败,让他有了更多的牺牲精神,冉阿让将道德和公正献给了善良的世人、献给了社会、献给了世界和全人类。悲惨的命运没有让一个坚毅的人最终倒下,而是让他站的更高、更稳。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是真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