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孔尚任《桃花扇(节选)》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2023-09-04 15:27:33

  中国古典戏曲·明、清戏曲的繁盛与变革·孔尚任·桃花扇(节选)

  孔尚任

  第七出 却奁

  (杂扮保儿掇马桶上) 龟尿龟尿,撒出小龟,鳖血鳖血,变成小鳖。龟尿鳖血,看不分别,鳖血龟尿,说不清白。看不分别,混了亲爹; 说不清白,混了亲伯。(笑介) 胡闹胡闹! 昨日香姐上头,乱了半夜; 今日早起,又要刷马桶,倒溺壶,忙个不了。那些孤老、表子,还不知搂到几时哩? (刷马桶介)

  【夜行船】 (末) 人宿平康深柳巷,惊好梦,门外花郎; 绣户未开,帘钩才响,春阻十层纱帐。

  下官杨文骢,早来与侯兄道喜。你看院门深闭,侍婢无声,想是高眠未起。(唤介) 鸨儿,你到新人窗外,说我早来道喜。(杂) 昨夜睡迟了,今日未必起来哩! 老爷请回,明日再来罢! (末笑介) 胡说! 快快去问。(小旦内问介) 保儿,来的是那一个? (杂) 是杨老爷道喜来了! (小旦忙上) 倚枕春宵短,敲门好事多。(见介) 多谢老爷,成了孩儿一世姻缘。(末) 好说。(问介) 新人起来不曾? (小旦) 昨晚睡迟,都还未起哩。(让坐介) 老爷请坐,待我去催他。(末) 不必,不必。(小旦下)

  【步步娇】 (末) 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可也亏了俺帮衬,珠翠辉煌,罗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

  (小旦上) 好笑,好笑! 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请老爷同到洞房,唤他出来,好饮扶头卯酒。(末) 惊却好梦,得罪不浅。(同下) (生、旦艳妆上)

  【沉醉东风】 (生、旦) 这云情接着雨况,刚搔了心窝奇痒,谁搅起睡鸳鸯?被翻红浪,喜匆匆满怀欢畅! 枕上余香,帕上余香,消魂滋味,才从梦里尝。

  (末、小旦上) (末) 果然起来了,恭喜,恭喜! (一揖,坐介)(末) 昨晚催妆拙句,可还说的入情么? (生揖介) 多谢! (笑介) 妙是妙极了! 只有一件。(末) 那一件? (生) 香君虽小,还该藏之金屋。(看袖介) 小生衫袖,如何着得下? (俱笑介) (末) 夜来定情,必有佳作。(生) 草草塞责,不敢请教。(末) 诗在那里? (旦) 诗在扇头。(旦向袖中取出扇介) (末接看介) 是一柄白纱宫扇。(嗅介)香的有趣。(吟诗介) 妙,妙! 只有香君不愧此诗。(付旦介) 还收好了。(旦收扇介)

  【园林好】 (末) 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 怕遇着狂风吹荡,须紧紧袖中藏,须紧紧袖中藏。

  (末看旦介) 你看香君上头之后,更觉艳丽了! (向生介) 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生) 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小旦) 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

  【江儿水】 送到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旦) 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生) 香君问得有理,小弟与杨兄萍水相交,昨日承情太厚,也觉不安! (末) 既蒙问及,小弟只得实告了,这些妆奁酒席,约费二百余金,皆出怀宁之手。(生) 那个怀宁? (末) 曾做过光禄的阮圆海。(生) 是那皖人阮大铖么? (末) 正是。(生) 他为何这样周旋? (末) 不过欲纳交足下之意。

  【五供养】 (末) 羡你风流雅望,东洛才名,西汉文章,逢迎随处有,争看坐车郎。秦淮妙处,暂寻个佳人相傍,也要些鸳鸯被、芙蓉妆; 你道是谁的,是那南邻大阮,嫁衣全忙。

  (生) 阮圆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 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末) 圆老有一段苦衷,欲见白於足下。(生)请教! (末) 圆老当日曾游赵梦白之门,原是吾辈; 后来结交魏党,只为救护东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 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每日向天大哭,说道: “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 所以今日谆谆纳交。(生) 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 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 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末) 果然如此,吾党之幸也。(旦怒介) 官人是何等说话? 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 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於何等也?

  【川拨棹】 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 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脱衣介) 脱裙衫,穷不妨; 布荆人,名自香。

  (末) 阿呀! 香君气性,忒也刚烈。(小旦) 把好好东西,都丢一地,可惜可惜! (拾介) (生) 好好好! 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 (向末介) 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

  【前腔】 (生) 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 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节和名,非泛常; 重和轻,须审详。

  (末) 圆老一段好意,也还不可激烈。(生) 我虽至愚,亦不肯从井救人。(末) 既然如此,小弟告辞了! (生) 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 (末) 正是多情反被无情恼,乘兴而来兴尽还。(下) (旦恼介) (生看旦介) 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小旦) 虽如此说,舍了许多东西,倒底可惜!

  【尾声】 金珠到手轻轻放,惯成了娇痴模样,辜负俺辛勤做老娘! (生) 些须东西,何足挂念! 小生照样赔来。(小旦) 这等才好。

  (小旦) 花钱粉钞费商量,(旦) 裙布钗荆也不妨。

  (生) 只有湘君能解佩,(旦) 风标不学世时妆。

  本篇是《桃花扇》的第七出。在具体解说本出之前,先给大家讲一讲以下几个问题——

  《桃花扇》问世略述

  一、《桃》剧演出盛况:

  孔尚任杰作《桃花扇》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迄今已过去四百余年,经历了几种社会制度,现在,还在传诵与搬演。回顾清代当时演出情况极为热烈,其盛况是——

  《桃》 剧首次撰写成功后: “王公荐,莫不借钞,时有 (洛阳)纸贵之誉”;

  “长安 (指北京) 之演《桃花扇》 者,岁无虚日,……笙歌靡丽之中,或有掩袂独坐者,则故臣遗者也,灯炧(xiè谢) 酒阑,唏嘘而散”

  康熙帝也催索这部作品: “己卯秋夕,内侍索 《桃花扇》 本甚急; ……午夜进之直邸,遂入内府。”

  “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其洞主田舜牛,颇嗜诗书。……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

  还有读者、观者纷纷投诗赠歌,以示祝贺:

  “读《桃花扇》 者,有题辞,有跋语……至于投诗赠歌,充盈箧笥,美且不胜收矣。”

  (以上均见《桃花扇本末》)

  由于《桃花扇》的成功,让孔尚任誉满文坛,时人都将他同《长生殿》作者洪昇相提并论,称为“南洪北孔”,声誉甚隆。

  二、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成功?

  首先,是因为《桃》剧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它“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故”(王源语)。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字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写了南明亡国的历史悲剧,展示了明清之际广阔、真实的社会画面,表现了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性。全剧长达四十四出(正出四十、副出四出)概括了从明崇祯帝灭亡前夕(1643)至南明弘光帝灭亡(1645)期间,发生在以南京为中心的政治舞台上所有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斗争。剧中上场的有姓有名的人物二十九人,且全是历史真人。作为历史剧,像这般宏伟的结构,深邃的境界,雅丽的文字,在中国戏剧史上确是空前的。

  其次,因为《桃》剧,又是一部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剧。作品热烈歌颂了具有民族气节的主战派史可法和下层人民,无情揭露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祸国殃民的败类。这时,清廷的统治地位虽已巩固下来,但汉人的反抗意识并未泯灭,特别是对残酷的“文字狱”,更为广大士人所不满。《桃花扇》正好道出他们的心声,作者勇敢地(也许尚不够自觉)反映了这个时代要求。无怪乎,当《桃》剧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夏秋间,出现在清代剧坛时,就被广为传抄,各大官家戏班,纷纷争着搬演,而且“岁无虚日”,久演不衰。

  第三、又因为《桃花扇》还是一部艺术上有创新的传奇剧。作品结构的恢宏,布局的严谨和人物安排细密,情节穿插巧妙以及语言锤炼与音律精审诸多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

  三、那么,孔尚任又怎样写出这部杰作呢?

  在《<桃花扇>本末》中,作者曾经说到自己的创作过程:在青年时期,就在考订古代乐律,同时着手搜集南明王朝的遗事;在他出仕之前,就已打算将南明兴亡历史搬上舞台。但他“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辞也”。这是《桃》剧创作的醖酿时期。

  当孔尚任三十七岁时,康熙帝南巡北归,路经山东,特至曲阜祭孔,孔尚任被荐在御前讲经(解说《大学》),尽得康熙帝称许,意外地破格任命孔尚任为国子监博士。不到三年,他被调出京城,派往黄河海口参加疏浚工程。几年来于淮扬地区治水,飘泊数年间,他接触了现实,了解了民瘼,结识了明末遗民“四公子”之一冒辟疆(还有方密之,侯方域和陈贞慧等)、邓孝威和僧石涛等人,又上栖霞山白云庵拜访了道士张瑶星;他还游历和凭吊了明孝陵和梅花岭的扬州史可法祠以及秦淮河、燕子矶等明代遗迹。这些经历,使他了解了江南风土人情,积累了更多的关于南明的佚事与野史,为他创作《桃花扇》传奇打下了坚实基础。据他自己说,这个历程十年之久,“凡三易其稿而成书”。经过如此充分准备之后,一部不朽的大型历史剧,才于康熙三十八年间正式诞生。

  此时,孔尚任年已五十一岁。正当由于《桃花扇》成功而称誉南北,“颇有凌云之气”之际,他却突然莫名其妙地被罢了官。罢官后三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离京还乡,隐居曲阜。《桃花扇》剧本,也于罢官之后,才由天津诗人佟蔗村的帮助而刻版印行。

  《桃花扇》全剧与选出《却奁》

  一、《桃》剧故事概貌及其剧旨

  《桃》剧的故事情节大体是这样的——

  明末著名的文学团体复社,其重要成员侯方域侨居南京,经友人杨文骢介绍,同秦淮名妓李香君订了婚姻。魏忠贤的阉党成员阮大铖(当时文学家),欲结交侯方域,托杨文骢送去丰盛的妆奁,却被李香君坚决拒绝,把一些钗釧衣裙“好好的东西,都丢一地”。阮大铖见李侯不“赏面子”,怀恨在心,待得势后,就借故谗害侯方域,迫使他离开了南京,逃到淮安漕抚史可法处避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城,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在南京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立即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南明政权。

  阮大铖因拥立有功,提任为兵部侍郎而大大得势。于是就下令逮捕复社成员(如吴次尾、陈定生等人),并逼迫李香君嫁与漕抚田仰。香君坚贞不屈,以头撞地,血溅侯方域赠送的一把宫扇上。后经杨文骢在扇上将血渍点染成一枝桃花(剧名《桃花扇》由此得名)。后清兵南下,明军损兵折将,史可法誓死抗清,失败后投江尽节,南明君臣逃散,国破家亡。最后,李香君与侯方域在一所道观里重新聚首,经道士点化之后,两人分别出了家。《桃》剧故事,就在“渔樵同话当年兴亡事”(即“余韵”)中结束。

  二、《却奁》在全剧中地位及中心内容

  《却奁》是《桃》剧的第七出。它在全剧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女主人公与魏党斗争的第一个回合。这里,先看一段雪堂本的原评:

  秀才之打也,公子之骂也,皆于此折 (出) 结穴。侯郎之去也,香君之守也,皆于此折生隙。五官咸凑,百节不松,文章关键也。

  (转引自《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

  用现代语说,这一出戏重要意义有三:一是剧本通过李、侯新婚后的“却奁”行动,反映了魏党对复社的邪恶意图终被香君的义烈行动所粉碎;但也因此埋下了香君日后受到种种迫害的祸根;二是说明李侯爱情关系已经渗进了反奸党的政治内容;三是与此同时,主人公已由一个普通妇女转变为复社反魏党斗争的重要新生力量。总之,她既是本剧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又是反映南明兴亡历史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此可知,本出在全剧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那么,这出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先看看出场的是什么人物?共有五人:由“旦”扮演的李香君,由“生”扮演的侯方域(朝宗),还有由“末”扮演的杨文骢和妓院的另外两个人物,由“小旦”扮的香君假母李贞丽,由“杂”扮的保儿。这些人物配合完成“香君却奁”这件“大事”。以此来极写秦淮名妓李香君深明大义、贤贞正直,虽地位卑下,但具有不为威屈,不为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这就是本出戏的中心思想。

  详解《却奁》戏文

  这出戏有二层意思:

  第一层(自开头至【园林好】):杨文骢早晨道喜;

  第二层(自【江儿水】前道白至下场诗):李香君明义却奁。

  以下分段详讲——

  第一层:杨文骢早晨道喜

  (原文从略)

  【夜行船】这支曲牌前的那些文字,是妓院中由“杂”扮的保儿的一段道白。大意是说,李香君他们昨夜“洞房花烛夜”,闹腾了半宿。今日,我们却要早起,又要刷马桶,又要倒尿壶,忙个不了。主要是一些插科打诨的言语,意思不大。所以,有些版本就删去了这一段,本书保持原状。

  下边就是本出戏的第一支曲,由“末”扮演的杨文骢(即杨龙友)首先唱道——

  【夜行船】 人宿平康深柳巷(“平康”,原是唐代里名,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新科进士往往游乐其中。后泛指妓院),惊好梦,门外花郎(指卖花人); 绣户(多指女子居处) 未开,帘钩才响,春阻(春情阻隔) 十层纱帐。

  这是杨文骢上场唱的曲子,大意是说:妓院里的人们,到了清晨,仍然高卧不起,门外的卖花声,惊醒了她们的好梦。只听得帘钩叮当响,不见房门打开来。那春情呵,好似为一层层纱帐所阻隔,不露半点消息。

  杨文骢唱罢说: 下官杨文骢,早来与侯兄(指侯方域) 道喜。你看院门深闭,侍婢无声,想是高眠未起。(唤介) 即喊道: 保儿! 你到新人窗外(李香君住处),说我早来道喜。保儿说: 昨夜睡迟了,今日未必起来哩! 老爷请回,明日再来罢! 杨文骢笑道: 胡说! 快快去问。(小旦内问介) 由 “小旦” 扮的李贞丽、香君假母,在后台问道: 保儿,来的是那一个?保儿答: 是杨老爷道喜来了! (小旦忙上) 香君假母,妓院老鸨李贞丽赶忙上来,念了两句上场诗: 倚枕春宵短,敲门好事多。见了杨文骢说: 多谢老爷,成了孩儿一世姻缘。杨答谢说: 好说。并问: 新人起来不曾?贞丽说: 昨晚睡迟,都还未起哩。贞丽向杨老爷说: 老爷请坐,待我去催他。老爷忙道: 不必,不必。(小旦下)

  下边是杨文骢在等候李香君时的一些思想活动,用【步步娇】曲牌唱出,即本出第二支曲:

  【步步娇】 (末) 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谓熟睡。俗以熟睡为“黑甜乡”)。并说: 可也亏了俺帮衬,珠翠辉煌,罗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

  正当杨老爷为自己前日送给香君他们贵重妆奁而自鸣得意时,只听见李贞丽的声音:(小旦上)

  好笑,好笑! 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丁香,原是花名,此指叫 “丁香结” 的纽扣。正在相互帮助扣扣子,故说。菱花,指铜镜,背面刻菱花图案,故常以此代称镜子),梳洗才完,穿戴未毕,请老爷同到洞房,唤他出来,好饮扶头卯酒(早晨卯时饮的酒。“扶头”,一种酒名)。(末) 杨老爷忙说:惊却好梦,得罪不浅。(同下,生、旦艳妆上) 杨老爷与李贞丽下去后,由 “生” 扮的侯方域和旦扮的李香君,在梳洗穿戴停当后,以华丽服饰走出洞房来见杨文骢。他俩上场,共唱了一支 【沉醉东风】,即本出第三支曲——

  【沉醉东风】 (生、旦) 这云情接着雨况(这指男女交欢时的情况),刚搔了心窝奇痒,谁搅起睡鸳鸯?被翻红浪,喜匆匆满怀欢畅! 枕上余香,帕上余香,消魂滋味,才从梦里尝。

  这支曲辞词意清楚,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侯两人在回味足使人“消魂”的新婚滋味中来会见道喜客人杨文骢。(末、小旦上)杨老爷与李贞丽同来与李香君、侯方域相见。

  杨文骢忙说:果然起来了,恭喜,恭喜! (一揖,坐介) (末)

  彼此作揖相见后,杨文骢首先问道:昨晚催妆拙句,可还说的入情么?

  这里所说的“催妆拙句”是指前一出《眠香》中,杨文骢送给香君的“催妆诗”——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缘故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从《板桥杂记》中得知,这四句诗,原是余怀赠给香君的,孔尚任借来让它作为杨文骢的自撰诗送给李香君。她小时浑名“小香坠”,故言“袖中藏”,语带双关。“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用宋玉《高唐赋》故事。

  (生揖介) 侯方域作揖还礼后。说: 多谢! 并笑着说: 妙是妙极了! 只有一件。杨问: 那一件?侯说: 香君虽小,还该藏之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典实) 侯方域边说边看看自己衣袖说: 小生衫袖,如何着(藏) 得下? (俱笑介) (大家对其“怀中婀娜袖中藏” 一句诗,作如此打趣) (末) 杨文骢又问: 夜来定情,必有佳作。(生) 侯答:草草塞责,不敢请教。侯方域谦虚地答说,而杨文骢,仍紧索不舍:诗在那里? (旦) 香君代答: 诗在扇头。香君从袖中取出扇子给杨文骢,接过后说: 是一柄白纱宫扇。(嗅介) 杨文骢用鼻子去闻扇后说: 香的有趣。并吟诗道: 妙,妙! 只有香君不愧此诗。(付旦介)杨把扇子还回香君后说: 还收好了。(旦收扇介)

  在这里,杨文骢接过香君从衣袖里取出来的白宫扇,又看又嗅又吟的,而且大叫:“妙,妙,妙!”郑重交还香君后又补上一句:“要好好地保藏”! 这到底为了什么?扇头上写的是什么样的诗?这要回到上一出戏中去看了。在那出戏中侯公子在白宫扇上题了这样的一首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这四句诗原见于侯方域《四境堂诗集》卷二,题为《赠人》。原作以辛夷(紫色木兰花)较桃李为贵。这与孔尚任引用之意,正好相反。大约是因为香君姓李,因以桃李喻香君,说它高于辛夷树,是有对香君的夸赞之意。剧作家通过杨文骢之言行,把这件“宫扇题诗”之事加以特别强调,不无意思。因为整个《桃》剧的故事,就是由此引发出来的。正如兰雪堂本的原评所说:“《桃花扇》于此托始。”

  下边又是杨文骢所唱的本出第四支曲——

  【园林好】 (末) 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 怕遇着狂风吹荡,须紧紧袖中藏,须紧紧袖中藏。

  这支曲辞,主要是说好事多磨,带有预言性的忠告:美满良缘很好! 但要严防狂风骤雨的摧残,一定要珍惜,要有思想准备。

  下边五支曲,即是本出戏的另一层意思。一般地说,前段文字,总是为后一段文字作好铺垫,使“却奁”的高潮很自然地涌向人们的视线。

  第二层:香君明义却奁

  (原文从略)

  【江儿水】曲牌前的道白,就是本出第二层意思的开始。

  (未看旦介) 首先由杨文骢仔细打量李香君正穿戴着他送的妆奁之物,心中甚为高兴。于是,对大家说: 你(此作你们,复数代词) 看香君上头之后 (原指娼家处女头一次接客,叫“梳栊”,也叫“上头”。此指婚后女子梳成人发式之后),更觉艳丽了! (向生介) 向侯生道: 世兄有福,消(受)此尤物(即指人之尤异者,《左传》有云: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今专指具有特殊姿色的女人为“尤物”) 侯方域说: 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小旦) 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李贞丽说了这道谢的话后,就唱了下边本出第五支曲辞——

  【江儿水】 送到缠头锦(原指舞者缠在头上的装饰,此指赠送的财物),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古时以五色翠羽为垂饰,谓之“流苏”,以此装饰的帐子,称“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香君此时此地的心情是高兴的,对于杨老爷送酒席、送妆奁是十分感激的。正如假母所说,他像自己亲爹、亲娘一样来对待她,怎能不感激。然而,聪明机警的香君,总不免有疑惑,于是,就问:

  (旦) 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 (指马士英时任凤阳督抚,杨是他的妹丈,故云“至亲”),却也拮据作客(寄居客地,经济不免拮据),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宋元以来对女艺妓的习称)?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生) 侯方域也附和着说: 香君问得有理,小弟与杨兄萍水相交(没有深的交情,是偶然相识),昨日承情太厚,也觉不安!

  (末) 杨龙友见他俩追问此事,即说: 既蒙问及,小弟只得实告了,这些妆奁酒席,约费二百余金,皆出怀宁之手(此指阮大铖,因他是安徽怀宁人,故称)侯方域忙问: 那个怀宁?杨答: 曾做过光禄(管理皇帝膳食之官) 的阮圆海(即阮大铖,别号圆海)。侯则警觉地问: 是那皖人阮大铖么?杨答: 正是。侯再问: 他为何这样周旋?杨说: 不过欲纳交足下之意。

  他并接唱了一曲【五供养】,详述了因由。这是本出戏的第六支曲——

  【五供养】 (末) 羡你风流雅望,东洛才名(此暗用左思作《三都赋》,弄得“洛阳纸贵”之典,借以喻方域才名之大),西汉文章(暗用西汉时代出现大作家司马迁、司马相如等的杰出作品。来喻方域文章之优杰),逢迎随处有,争看坐车郎(此用西晋“美男子”潘岳每坐车出游,引来妇女争看,掷果盈车之典)。秦淮妙处,暂寻个佳人相傍(互为依傍),也要些鸳鸯被、芙蓉妆; 你道是谁的,是那南邻大阮(即南阮魏晋之际的阮籍、阮咸叔侄,均有文名,前者称“大阮”,后者称“小阮”。此借指阮大铖),嫁衣全忙。

  侯方域听完杨文骢这支极度赞美的曲辞,心有点软了,于是,改口说:

  (生) 阮圆老(对其尊称) 原是敝年伯(父之同年之谓),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 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末) 杨文骢赶快解释: 圆老有一段苦衷,欲见白(向你说) 於足下。(生) 侯说: 请教!(末) 杨道: 圆老当日曾游(访游) 赵梦白之门 (即指赵南星,明末吏部尚书,为魏党所忌,矫旨削籍,贬戍代州而亡),原是吾辈; 后来结交魏党(指熹宗时魏忠贤之阉党,阮、马之流皆其余孽),只为救护东林(即明末的东林党,一向与阉党对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彼此不容)。近日复社诸生(即指前出戏中的“复社五秀才”: 吴应箕、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铜和沈眉生等人,复社在“东林”之后,由张溥等人倡结,实为东林之裔脉),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 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每日向天大哭,说道: “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 所以今日谆谆纳交(殷勤献财物以相交结)。(生) 侯方域听后,有同情之感说: 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 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 定生、次尾(定生,为陈贞慧之字,次尾,为吴应箕之字,皆复社后期领导人) 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排鲜,释怨)。(末) 杨高兴地说: 果然如此,吾党(指我们)之幸也。(旦怒介) 这时,李香君恼怒地插话: 官人是何等说话? 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 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於何等也(把自己放到什么地位上了)?

  李香君听完杨龙友之求情和侯方域的答应救护的话后,再也忍不住心头之火起,十分恼怒地说了这席深明大义的话。接着,唱了本出第七支曲——

  【川拨棹】 不思想(不好好考虑),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提防旁人短长(指旁人的指责评论)。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 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脱衣介)

  接唱: 脱裙衫,穷不妨; 布荆人(布荆人,是荆钗、布裙之略语,古代贫妇们的服饰),名自香(人虽穷,名声不可臭)。

  (末) 杨文骢赶忙劝道: 阿呀! 香君气性,忒也刚烈。(小旦)李贞丽心疼地说: 把好好东西,都丢一地,可惜! 可惜! 说了赶快去拾了起来。(生) 侯方域甚感意外,为香君的刚毅行为所激动,连连称赞道: 好好好! 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指严于律己,正言劝人,不阿谀取容,而令人敬畏之刚直朋友)。(向末介) 侯方域向杨文骢解释: 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接着香君唱过的曲牌【川拔棹】,侯方域也唱了一曲,即第八支曲——

  【前腔】 (生) 平康巷,他(指香君) 能将名节讲; 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咱们这些读书人),混贤奸不问青黄(不问是非黑白)。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 节和名,非泛常(非同平常); 重和轻,须审详(务须好好分清轻重)。

  这支曲辞,表白了侯方域的心迹。他的那种动摇性格,由于香君的刚烈行为而又重新坚定了起来。这也更加反衬出香君行动的正确性,人物形象更其鲜明了。

  这时,杨文骢还没有完全死心,欲继续为阮胡子求情。他说: 圆老一段好意,也还不可激烈。侯方域说: 我虽至愚,亦不肯从井(投井) 救人(意说,不仅不能救起别人,反害了自己)。(末) 既然如此,小弟告辞了! (生) 侯方域见杨文骢要走,赶快说: 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 (末) 杨文骢最后说了两句话走了: 正是“多情反被无情恼,乘兴而来兴尽还。”

  这两句话出典:前句引用了北宋苏轼的【蝶恋花】词,有好心办坏事之意。后句化用了东晋王子猶的话:“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香君见杨文骢虽搬走了妆奁,但心里仍甚为恼怒。

  (生看旦介) 侯方域看着香君怒气还未全消,故又对她说了不少好话:

  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侯方域这段话,与前边曾说过的赞美话,并不矛盾,也不重复。这时这种写法,不仅为了结构上前后呼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写出主人公在思想上一次升华:自然容貌比起人为装扮,当然更加美丽。从美学上说,也是一种进步。

  (小旦) 李贞丽却没有从这个事件获得什么进步,仍然感到十分可惜: 虽如此说,舍了许多东西,倒底可惜! 接着,她为这出戏唱了最后第九支曲——

  【尾声】 金珠到手轻轻放,惯成了娇痴模样,俺辛勤做老娘!

  (生) 侯方域说:些须(许) 东西,何足挂念! 小生照样赔来。(小旦) 贞丽才说: 这等才好。最后,由李贞丽、李香君和侯方域三人共念了一首下场诗:

  (小旦) 花钱粉钞费商量,(旦) 裙布钗荆也不妨,

  (生) 只有香君能解佩,(旦) 风标不学世时妆。

  这诗的大意是说:为了筹办这些妆奁,费了他多少心思,只要保住名节,着布裙,插荆钗又有什么不好?只有深明大义,香君才勇于退回妆奁;坚持高尚品格,决不随此媚俗学摩登!

  以下着重讲讲《桃花扇》的杰出艺术成就。

  《桃》剧在我国戏曲史上取得了重要地位,除了它具有生动的历史题材和重大社会主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品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为了说明问题,务必就全剧加以深入剖析。

  《桃》剧在艺术上的突出表现有四:

  一、全剧布局得宜,情节穿插妥帖

  对于这个重要问题,作者在卷首的《凡例》中,曾作明确规定——

  排场有起伏转折,俱独辟境界; 突如而来,倏然而去,令观者不能预拟其结局。凡局面可拟者,即厌套也。

  又规定——

  每出 (戏) 脉络联贯,不可更移,不可减少。非如旧剧,东拽西牵,便凑一出。

  孔尚任在具体写作《桃》剧时,就严格遵守自己提出这些规则,按这个指导思想,进行谋篇布局,构结戏剧情节。这在全剧的关目处理上,就是一个最好的具体表现。为使全剧结构严整,脉络清晰,他十分重视开头的序幕,场末的小结和剧终的总结等场次的安排。于是,在正场(四十出)之外,又加上“试一出”、“加一出”、“闰一出”和“续一出”等名目的辅助性场次,打破了历来传奇剧本结构的常例,表现了创新精神。

  在人物的安排上,也体现了这个艺术构思。这集中表现在李香君和侯方域这两个主人公的设计上。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进行过反阉党的斗争,同时,又是剧中极力颂扬的英雄人物史可法的幕客。这样,就可通过他的一系列戏剧行动,比较集中地,从正面反映南明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女主人公李香君,是秦淮名妓,通过她的舞台活动,也可从侧面带出弘光小朝廷那种安于剩山残水,欢歌醉舞,荒淫腐化和争权夺利、鱼肉百姓、迫害忠良的种种情状。这使剧中的情节安排,既有中心又有侧重,并且力争穿插妥帖。正如《桃》剧中的《媚座》“总批”所说那样:“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有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

  这是一个极其精当的概括,深刻地道出《桃》剧的巧妙构思艺术:以侯李姻缘为经,以亡明史事为纬,亦即通过一个离合悲欢爱情故事,表现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要而言之,以史为主见兴亡,以扇为魂见心迹;离合跟随时势展,政事依赖离合织。

  二、人物塑造也有创意

  孔尚任在自己的剧本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系,把《桃》剧所有出场人物(约三十余人)分成左部、右部、奇部、偶部和经部五组。其中主要的正面人物有侯方域、李香君、史可法等。其主要反面人物则有阮大铖,马士英和弘光帝;此外,又有一个经常出场而贯穿始终的奇怪人物叫杨文骢。他既非完美的正面人物,也非十足的反而人物,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人物”,或称之为“牵线人物”。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刻划比较成功的人物如苏昆生和柳敬亭等。但他们都只是重要的配角。

  以下简析各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李香君——她是一位聪慧美丽、志趣高洁、富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的女性。但她出身下层,乃秦淮歌妓,由于环境的影响(假母李贞丽常与复社文人交往)自少就养成了一种有文化素养而与众不同的性格。她是年轻女性,但与一般少女不同;她是歌妓,但与一般妓女不一样,她的性格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她既有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又是气性刚烈、明智果断、意志坚毅和富有反抗精神。在紧要关头,她一再放射“义烈”光芒。全剧有三出戏(即《却奁》、《守楼》、《骂筵》)完成了这个角色的塑造,刻划了一个深明大义、疾恶如仇,不为威屈,不受利诱的高大形象。

  至于,最后结局让她“栖真”入道。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目的是让她的性格保持下去,不至于退化或变质。因为好的性格在“骂筵”中似乎已达顶峰,再难发展。于是,给她安排一个“不了而了”的余波,使其在“栖真”中表示自己的消极抵抗,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这也许是一个不差的结局。

  侯方域——剧中的“侯公子”与历史上侯方域,是有若干出入的。据邵长衡《侯方域传》说,“方域傥荡任侠使气,好大言,遇人不肯平面貌视,然一语合,辄吐出肝肺,誉之不容口,振(赈)友人之厄,不吝千金,然亦喜睚眦报复。”这是历史人物侯方域的真面目。

  历史人物的侯方域,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却成了这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他是一个关心国事,注重名节,才学出众,风流倜傥的名士。作者让他体现了复社人士的若干特征。但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典型。作者写了他不少的缺陷:政治立场浮浅,是非观念模糊,斗争性不强,遇事胆小怕事和在国破家亡之后还只顾谈爱调情等等“贬笔”,随处可见。至于作者不写他的降清变节,怕是为了保持一个正面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并且,使全剧反权奸主题不致受到损害,也不会因此成为美化历史叛徒、歪曲历史真相的“败笔”。因为,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非历史著作)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允许与历史原型的关系,应有多种的处理方式: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距离甚远。我们不能把艺术同历史混为一谈。

  阮大铖——这是《桃》剧中一个重要的反面人物。剧中的这个“阮胡子”与历史原型,在重大情节上都是符合的。在《侦戏》一出中,阮大铖自报家门的那一大套,正是历史的真貌。但也有一些是作者虚构的,如《哄丁》一出被打等。总之,他是一个公认的中华士人中之败类,一身兼有多种恶劣品质:既是一个猥琐卑贱的小人,又是一个狡猾奸诈的政客;既是一个气势薰天的险毒的权奸,又是一个软骨头的降敌媚清的民族叛徒。

  杨文骢——龙友,是杨文骢的字,他是马士英的妹夫,又是阮大铖的盟弟。他为人的特点是:看风驶舵,八面玲珑。复社力量强大时,他想方设法靠近复社,同时暗中又替阉党余孽效劳;当马、阮得势之后,他又成了他们的帮闲或帮凶,但又不做得太露骨、太过分,总是处处留后路,以便左右逢源,可进可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他利用李香君去结交好人,又利用李香君去巴结坏人;李香君被他害得几乎要丧命,但事后,他又去照看李香君。《媚座》的“总批”上说:“香君一生,谁合之,谁离之,谁害之,谁败之,作好作恶者龙友也。”

  因此,他既可划人反面人物一类,也可算入不完美的正面人物,充其量可谓之有严重缺陷的“好人”。

  三、曲辞与宾白各司其职,词风与剧情两相统一

  这不管是我们选读的单出来看,还是从全剧来审察,均为如此。这个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严格区分曲与白的不同作用。作者在剧中很重视这样的一些原则:“凡是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可见者,则借曲辞以咏之”;凡是事实说明,情节交待和必要的设科打诨,就让宾白发挥作用。

  关于这一点,在选读的《却奁》中,表现得很清楚。杨文骢在《却奁》中连唱了四曲,几乎全是抒发“胸中之情”的,有的还是内心活动的刻划。李香君、李贞丽和侯方域唱的曲辞也都是“胸中情”和“内心话”,主人公和杨文骢的道白,以及妓院鸨母和杂役们的对白,正是为了交代情节、说明事实或作些插科打诨而设的。在《骂筵》中,就是如此。在“李香君痛斥列公”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戏中李香君连唱四曲,马、杨、阮等人的道白,以及清客、烟花、差役间的对话,都是该唱的唱,该说的说,该念的念,运用得体,各得其所。特别是在道白中,注意使说白个性化和口语化。《却奁》中的语言,就是如此。

  开头上场的保儿打诨,既泄忿又打趣,语带诙谐;杨文骢为阮大铖说情的一席话和侯方域听了“托情”后的表态,都呈现了个性化。特别是侯的头一句“阮圆老原是敝年伯”的话,把阮圆海成为“阮圆老”的变化,巧妙地表现了侯生的动摇性格;李贞丽重物轻节的一些话语,既性格化又口语化,足见语言技巧的高超。不过,在曲辞中,由于过分注重文采,以致措词比较典雅,往往损害了词意的畅晓。

  第二、力求曲辞风格与人物个性切合,环境描写与性格刻划一致。李贞丽的【江儿水】和【尾声】的唱辞,就同这个妓院假母身分甚为切合;杨文骢几支曲辞,从【夜行船】开始至【园林好】,特别是【五供养】,几乎是句句玲珑,曲曲适合其身份和个性,把一个谙熟青楼生涯,处处八面玲珑的本性都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侯方域这个政治立场浮浅而“才学风流”的公子型的复社名流,所唱的【沉醉东风】一曲,也正是人物性格的体现。但他到底还有“从谏如流”的优点。因此,在接唱【川拨棹】“前腔”中的唱辞,看来也是符合其身分与声口的。

  在《骂筵》中,李香君出场时所唱的【忒忒令】,其中“残腊雪浓、早春泥冻”与她当时心情吻合,也同后来的“对寒风雪海水山,苦陪觞咏”的处境一致,使曲词的艺术意境同主人公的思想境界统一起来。这样,一个“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亲睹其人”的艺术效果,很自然地为人们所取得。

  四、反对因循摹拟,重视推陈出新

  孔尚任一心要改变当时传奇创作陋习的革新精神,在《桃》剧这部巨著中,几乎随处可见。这里,值得特别重视的有三点:

  第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将爱情与政治两个主题有机融合。在我国戏曲史上,通过男女主角的悲欢离合来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并不鲜见。但像《桃花扇》那样,在艺术上攀上新高度的并不多。它是把“南明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由一条名士侯方域同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的主线紧密地编织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故实,演绎成一部有着强烈政治性,又有浓重抒情气氛的光辉历史剧,使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上下场诗大都新拟,不用“集唐”旧套。在剧情进程中若干对句,也都是新拟或翻新。如李贞丽上场时念的一对:“倚枕春宵短,敲门好事多”(新拟);杨龙友的最后下场对句:“多情反被无情误,乘兴而来兴尽还”(翻新);还有《却奁》最末的下场诗,由三人合念曰:“花钱粉钞费商量(小旦),裙布荆钗也不妨(旦);只有香君能解佩(生),风标不学世时妆。(旦)

  在《骂筵》中,几乎所有上下场诗和剧中对句,都是作者新拟的,都是按照剧情发展需要而自撰的合情、合景、合事的新诗。其中有的是翻用旧诗而赋予新意的,有的是沿用古典而另铸新词的,有的则是概括当时实情实景而谱就的新诗。

  为什么孔尚任对这件事会如此认真呢?

  其中有一番道理。在《桃花扇·凡例》中,他曾经明确指出:

  上下场诗,乃一出之始终条理,倘用旧句、俗句,草草塞责,全出削色矣。

  所以,在写作此剧中,他坚决摒弃那种“时本多尚‘集唐’的滥套”,“今俱创为新诗”。如此,才能达到“起则有端,收则有绪,著往饰归之义,仿佛可追也”的艺术要求。

  第三、忠于客观史实,也表现了某种创新精神。他说过:“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锺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作者基于这一原则,尽量据实而书,有根有据地演绎故事。于是,在剧本前面,附录了一篇《考据》,详尽列举了许多重要史实所依据文献资料。这使《桃》剧确实比较好地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为后世历史剧的创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历史真实”,也非纯客观地照搬历史事实,而是指反映历史的本质真实。毋庸讳言,孔尚任在《桃》剧中确实赋予它总结历史经验的使命的。他重视历史而又不为史实所囿,而是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去伪存真,集中提纯,并加以巧妙的安排与穿插,尽量适合舞台演出的要求,让大家从舞台艺术形象中接受历史教训,以达到“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的目标(见《桃花扇小引》)。

相关推荐

  • 干宝《搜神记》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冯梦龙《唐传奇与宋明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刘义庆《世说新语》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刘义庆《世说新语》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淮南子《淮南子·后羿射日》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吴承恩《西游记》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吴敬梓《儒林外史》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刘义庆《世说新语》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山海经《夸父逐日》小说主要内容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