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书推荐 > 名著小说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介绍

2020-04-12 18:32:14

  喧哗与骚动的写作背景

  南北战争以南方的失败而告终,战争后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崩溃,而统以它的惯性在南方社会还继续产生影响。福克纳受到南方传统的熏陶,在关于祖先的勇敢、荣誉、怜悯、骄傲、正义、自由的种种传说中长大,对家族的自豪和故土的热爱从小就在他心灵深处播下种子。然而南方的迅速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战后美国社会“迷惘”思潮的蔓延,促使他对传统作出反思,面对现实作出新的思考,揭去南方精神遗产的美丽外衣,看到了南方奴隶制的罪恶,种植园主的腐败、残酷和非人性的一面。这种认识对于深深眷恋着家园的福克纳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他没有回避这种痛苦,而是以艺术家的敏锐眼光看清了事实,甘愿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而且他又无法在由北方带来的工业文明中找到寄托。他所看到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南方人民的痛苦。在新南方,淳朴的人际关系为金钱所取代,平静和睦的生活为混乱喧闹的都市生活所破坏。人人丧失了个性,成为被人操纵或操纵别人的机器。因而又不由自主地转而求助旧的生活方式,但马上又记起历史的负罪感而备觉惶恐。福克纳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复杂的感受来描绘南方社会,构思自己的艺术世界。

  关于《喧哗与骚动》,福克纳在1933年写的一篇文章里说:“在这以前我写了三部小说,轻松与愉悦的程度越来越少。那三部我足足推荐了三年,在此期间我把它往一家又一家的出版社投寄,怀着一种执拗而不断破灭的希望,只想至少把它用掉的纸张与耗掉的时间的价值挣回来。这个希望最终也必定幻灭了,因为有一天突然像一扇门悄悄地咔哒一声永远关上,把我跟一切出版社的地址与书目隔绝了,于是我对自己说,此刻我可以写了。此刻我可以不顾别的只管放开写了......”

  福克纳是在1928年2月至10月写成这部作品的。但糟糕的是,他原来的出版者又不愿接受他的新作,幸而那里的一个合伙人哈里森·史密斯独具慧眼,愿意让自己刚参加进去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出版。于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在1929年10月7日由乔纳森·凯普与哈里森·史密斯出版,发行量仅一千七百八十九册。

  喧哗与骚动的鉴赏

  作为夫妻的康普生夫妇关系冷漠,相互鄙视。康普生先生对太太的嘲弄和羞辱可以从他当面对其弟弟毛莱的讥讽中看出,而康普生夫人则觉得自己出身高贵,嫁给家道败落的康普生实在是太委屈了。两人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也总是意见不和,各持己见。康普生先生将祖传的手表连同时间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的宿命论思想灌输给了昆丁。正是父亲的教诲使得昆丁时常感受到人生的绝望和前途的渺茫。对于班吉,康普生先生并没有因为他心智不全而表现出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对于杰生,康普生先生采取的是冷落和漠视的态度。对于女儿凯蒂,康普生先生是比较偏爱的,却忽视了对她的正确引导,任其随意发展而不加管教。而作为母亲的康普生夫人对孩子们缺乏最起码的关心和爱心,从不为孩子们的幸福着想。四个孩子中除了杰生,她认为其他孩子“都不是我的亲骨肉,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她视智障的小儿子是上帝对她的惩罚,认为凯蒂从小就专门和她作对,相信昆丁的自杀是针对她的报复行为。昆丁在自杀前感叹到“地牢是母亲本人”。 

  在没有爱与温暖的家庭气氛中生活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不和谐。幼年的杰生是父母冷战的牺牲品。母亲对杰生的偏爱造成他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局面。当童年的凯蒂、昆丁和班吉一起玩耍时,杰生在远一点的地方独自待着。为了维护班吉的利益,凯蒂对杰生拳脚相加。在孤立环境中长大的杰生,缺少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变得冷酷无情、愤世嫉俗。当家后的杰生对凯蒂的咒骂、讥讽和要挟是一种变本加厉的报复行为。在母爱缺失的家庭中。而这一系列问题所能导致的只有家族的没落。

  这种家族没落的主题也是整个世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必然产生的一个主题。福克纳对“家族的没落”这一可称为现代小说的宏大叙事的具体处理方式更为复杂,就是说,同样是处理“家族的没落”这个世界级的大主。福克纳的具体着眼点是他自己的,是打上了福克纳的注册商标的印记的,所以可能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比如,福克纳自己就曾说过《喧哗与骚动》是一个关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这主要是指小说中最核心的人物,家族的女儿凯蒂的堕落的故事。她只得把私生女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所以福克纳说:这本小说是“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在这出悲剧中,福克纳更关注的是家族,或者他的小说人物究竟具体“失落了什么”。而所谓的“天真”,正是他具体关心的母题。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福克纳汇入的,其实是美国文学自己的传统。而福克纳关怀“失落的天真”的主题,也正是从传统的道德法则和秩序的角度看问题的,这表明了福克纳的传统的一面。 但是福克纳所说的“失落的天真”并不能概括《喧哗与骚动》的全部主题。

  美国学者一个叫俄康纳的学者同时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来读”。而进一步引申下去,《喧哗与骚动》又是一个南方的故事,一个二十世纪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现代”的故事。前面我们是把小说中的女儿凯蒂当作主角。我们可以说它是关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如果把《喧哗与骚动》当作一个以昆丁(凯蒂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是个自杀身亡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来看,《喧哗与骚动》就成为一个对于现代主角的探讨的小说,通过对昆丁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在这个意义上,福克纳丰富了二十世纪现代小说关于“现代”的构成图景。这个现代是卡夫卡的现代,是普鲁斯特的现代,是乔伊斯的现代,也是福克纳的现代。每个人的现代景观其实都不尽相同,但起码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些大师都表现了现代人的希望与恐惧,忧患和矛盾。而福克纳的矛盾似乎比其他人来得更复杂。而且,读福克纳总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另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1955年称赞福克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是我们时代唯一真正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的但永远是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悲剧主题”。

  从《喧哗与骚动》中,可以还看到福克纳对生活与历史的高度的认识和概括能力。尽管他的作品显得扑朔迷离,有时也的确如痴人说梦,但是实际上还是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 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旧南方的确不可挽回地崩溃了,它的经济基础早已垮台,它的残存的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凯蒂的堕落,意味着南方道德法规的破产。班吉四肢发达,却没有思想的能力,昆丁思想复杂,偏偏丧失了行动的能力。另一个兄弟杰生眼睛里只看到钱,他干脆抛弃了旧的价值标准。但是他的新的,也即是资产者们的价值标准,在作者笔下,又何尝有什么新兴、向上的色彩?联系福克纳别的更明确谴责“斯诺普斯主义”(也就是实利主义)的作品,有理由认为:《喧哗与骚动》不仅提供了一幅南方地主家庭(扩大来说又是种植园经济制度)解体的图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有对资本主义价值标准的批判。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