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贝瓦解的主要内容
小说讲述了一名非洲部落英雄的故事以及英国殖民者入侵前伊博族人的生活实况,被称为非洲英语小说中的杰作,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信奉传统的英雄形象——主人公奥贡喀沃是个很有毅力充满智慧的人,终其一生致力于克服软弱的父亲在他心里下的阴影,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同乡邻里之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一度被读者奉为类似希腊悲剧中的失败的英雄。但由于他在长者的葬礼上发生意外,错手杀死了邻人的儿子,根据习俗最终被驱逐出自己的部落七年。七年以后,他终于回到故乡,白人和天主教却在部落里扎了根,甚至他寄予厚望的长子也皈依了天主教,而他最后也含恨自缢。 文中充满了悲天怜人的人道主义关怀,社会苦难、传统的人文主义、社会凝聚力与作者出神入化的叙事技巧构成了珠联璧合的极致。
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中文译版也就十四万多字,可好作品不在乎部头有多巨大,简练如此的,我完全要把它归为能够涤荡内心,让思维纵深的小说之列。
近现代的非洲大陆是片灾难深重的土地,什么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什么人类社会发展简史的展窗…在资本主义日嚣尘上人类欲望无限膨胀的潮流下,就注定了被鲜血浇灌的下场!
小说的主线,叙述的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领袖辉煌又仓皇,最后近乎是殉葬的一生,他的命运走向正是整个氏族,乃至整个非洲部落文明的历史走向,那就是被殖民者的武力以及他们带来的文化暴力侵蚀吞噬,逐步瓦解,消失不见。小说中没有直接触及入侵与反抗这种政治或是军事问题,而是把宗教信仰放在了矛盾对撞的中心地带,并且用的语言也是平和的沉静的,而非暴风骤雨顿挫激进。我想,这和作者本人对于暴力反抗方式的取舍有关,也符合古老氏族代代相传的生存信念……那些最朴实浅显的道理,却有着最震撼人心的力量,蕴藏着最精辟的人生智慧!“鸟儿为什么不息而飞,因为猎人们射而必中”;“我永远不会身在河边,却还用唾沫洗手”;“我们觉得他们愚蠢,只是我们还不了解,他们只是不属于这里,来错了地方”;“谚语让我们说的话更利于消化”;“男人在得意的时候是属于他的父亲的氏族的,当他落寞消沉时却只能在母亲的庇护下哭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有形的暴力可以防备,思想信念的入侵则销骨于无声。这种无形的暴力更危险更可怕。我不认为历史潮流的洗刷有错,去伪存真,滤去糟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可是,多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考虑,这些以自己的意志去刻意改变他人生活模式,更替其价值观的做法,难道不是一种更残忍更强大的暴力吗?殖民者们扮演的正是这一部分人类的角色。
主人公是崇尚力量的,他有自己一套男人的坚守,从不惧怕敌人也不屈从于妖魔神灵,他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和软弱,最瞧不起是懒惰,即使心里也会有欢喜伤悲,但绝对不会在脸上泄露半点神色……感叹于作者的描述,简短却极富画面感,阅读的时候仿佛字不是映入眼帘,而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敲击内心。
有时间还会再读一遍,细节之处还可把玩几番。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