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经典语录
他不能说自己的选择是个失误,因为梅满足了他期待的—切。毫无疑问,能成为纽约一位最美丽、最受欢迎的年轻妻子的丈夫是令人高兴的;更何况她还是一位性情最甜蜜又最通情达理的妻子。阿切尔对这些优点绝非无动于衷。至于结婚前夕降临的那阵短暂的疯狂,他已能克制自己,认定是业已摒弃的最后―次试验。在他头脑清醒的时候,想起他还会梦想娶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真感到不可思议。她仅仅作为那一串幽灵中最悲哀、最鲜活的一个留在他的记忆里。
她眨着被泪水沾湿的睫毛笑了笑:“我现在不会寂寞了。我曾经很寂寞,也曾经很害怕,但那种空虚和黑暗都消失不见了。现在我重新做回我自己,就像一个走夜路的孩子来到一间永远亮着灯的房间一样。”
未经驯化的人性是不坦率,不天真的,而是出自本能的狡猾,充满了怪癖与防范。
“发生这种事”,对于男人无疑是愚蠢的,而对于女人——不知何故——却是罪恶的。
她像一个陌生人,借助梅.韦兰那熟悉的容貌回望着他;他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婚姻并非如他惯常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安全的港湾,而是在未知大洋上的航行。 他预感地打了个冷颤,发现自己的婚姻变得跟周维大部分人完全相同:一种由一方的愚昧与另一方的虚伪捏合在一起的物质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乏味的联盟。
按照纽约人的精明老到的习惯,对于不能治愈的伤口,与其冒险揭开,还不如保持原状为好。
婚姻并非如他惯常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安全的港湾,而是在未知的大洋上的航行。
范德卢顿家虽然地位比两家都高,但家道已经败落,成了残留在地面上的一抹夕照。
身穿银白色服装,头上戴着银白色花朵的花环,那位身材高挑的姑娘看起来就像刚狩猎归来的狄安娜女神。
拥有文学俱乐部和异国风味餐厅的纽约社会,虽然初次振动一下可以使它变得像个万花筒,但到头来,它不过是个小匣子,其图案比第五大街各种成分汇合在一起更显单调。
但她的神色突然变得深不可测。
她那双明澈得眼睛给了他深沉得一瞥便转瞬即逝了。梅似乎觉察到他的失望,但却不知如何抚慰他。
这些人与他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相距太远,酷似温室里价格昂贵却气味难闻的外来品种,所以无法长久吸引他的想象力。
阿切尔越听越觉得他的话不够准确达意,他知道这孩子并非感觉迟钝,不过他的机智与自信,来源于平等地看待命运,而不是居高临下。正是这样,他们能够自觉应付世事,他们洞悉世态人情。
于是他知道她的勇气和决心都是为他人的,对于她自己,却一切都没有了。显然,她为那番话是下了气力的,虽然从她刻意的冷静中并没有流露出多少。而一听到他的安慰,她便立即恢复原样,仿佛爱冒险的孩子躲进了母亲的怀抱。
这儿才是真谛,这儿才是现实,这儿才是属于他的生活;她自以为蔑视专制的约束,却因为别人可能认为他偷懒度假而不敢离开办公桌!
横亘于他们之间的已是大半生的光阴,在这漫漫岁月中,她生活在他素昧平生的人中间,生活在一个她只能猜测一二的社交圈,一个他永远无法完全理解的环境里。在此期间,她一直保留着年轻时关于她的记忆,而她却毫无疑问有过其他更为真实的同伴。也许她也保留着一份关于他的独特记忆,但即便如此,那也仅仅如同昏暗狭小的礼拜堂里的一件遗存,不可能天天去祷告……
《纯真年代》简介
年轻律师纽兰在礼教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满心欢喜地盼望早日与同阶层的美丽女子梅缔结婚姻,并在欢迎梅的表姐埃伦的宴会上宣布订婚。埃伦嫁给一个一事无成的贵族后裔后,不甘做为装点丈夫客厅的花瓶和无爱婚姻的活祭,毅然决定离婚,回到自己的故乡。由于她的行为不符合当时上流社会的习俗规定,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荡妇,受到亲友的侧目与不齿,而纽兰却被无拘无束、见解独特的埃伦深深吸引,埃伦也因他的真诚相助而对他倾心。相比之下被旧贵族礼教培养出来的梅显得循规蹈矩,索然无味。
但是慑于社会传统习俗的巨大威力,纽兰还是与梅提前举行了婚礼。婚后纽兰益发感到自己陷入传统婚姻的陷阱,频繁地约会埃伦,打算孤注一掷与她私奔,但梅怀孕的消息使埃伦毅然断绝了与纽兰的感情纠葛,出走巴黎,纽兰从此忠实地履行着他对社会和家庭的职责。直到多年以后;梅因病离开了人世,长子婚前与纽兰同游巴黎,要父亲去看望埃伦。到了埃伦家门口,纽兰却失去了进去的勇气,在楼下公园的长凳上独坐良久后,一个人回到旅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