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 福克纳
福 克 纳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生于密西西比州一个贵族家庭,1918年参加加拿大皇家空军。1924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大理石牧神》,1929年发表长篇小说《沙多里斯》,开创了
“约克纳帕塌法体系”。他一生绝大多数作品都属于这个体系,反映了二百多年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中代表作品有《喧哗与骚动》、《圣殿》、《八月之光》等。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于1930年。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以恐怖故事的形式表现了新旧南方价值观念的冲突,刻画了一个过着疯狂的自我封闭生活的女人形象。
爱米丽小姐是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一身黑服,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到腰部,一根乌木拐杖支撑着她的身体。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从1894年的某一天起,镇长就决定豁免她一切应纳税款,一直到她去世为止。这是全镇沿袭下来对她的一种义务。新的一代人上台当镇长和参议员时,这项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满。那年元旦,他们便给她寄去一张纳税通知单,但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参议员们只好专门派一个代表团对她进行访问。已经十年左右无人迈入她的家门了。爱米丽没有请他们坐下就叫黑人男仆“把这些先生请了出去”,她一再强调她在这里无税可缴。
爱米丽小姐在父亲死后很少外出,被心上人抛弃之后,人们就简直看不到她的身影。她居处惟一的生命迹象就是那个男仆拎着一个篮子出出进进。她父亲死时,镇上所有的妇女都去看望她,她告诉她们,她的父亲并未死。一连三天都是这样,以致尸体腐烂,臭气熏天,迫于法律不得不埋葬自己的父亲。可怜的爱米丽除了一座房子之外,是一无所有,孤单而贫困。
她病了好长一段时间。再见到她时,她的头发已经剪短,看上去像个姑娘,有几分悲怜肃穆。行政当局决定铺设人行道,就在她父亲去世的那年夏天开始动工。建筑公司带着一批黑人、骡子和机器来了。工头是个北方佬,名叫荷默·伯隆,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强干,声音宏亮。不久,每逢礼拜天的下午就看到他和爱米丽小姐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起初大伙都高兴地看到她多少有了一点寄托。
后来有些妇女开始认为爱米丽小姐是全镇的耻辱,也是青年人的坏榜样,加以干涉。但爱米丽小姐已在为结婚购置衣物,包括伯隆的睡衣和盥洗用具。大家猜测说他们已经结婚了。
由于爱米丽小姐的两位远房堂姐妹受众人委托来劝她打消结婚的念头,荷默·伯隆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城市。一个星期后,两个堂姐妹走了,荷默·伯隆又回到了镇上。一位邻居亲眼看见那个黑仆在一天黄昏时分打开厨房门让他进去。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至于爱米丽小姐,人们则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过她,她的前门一直关闭着。等到再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发胖了,头发也已灰白。
全镇实行免费邮递制度之后,只有爱米丽小姐一人拒绝在她门口钉上金属门牌号,并附设一个邮件箱。年复一年,人们眼看着那黑人的头发变白,背变驼,还照旧提着篮子进进出出。每年12月当局就寄给她一张纳税通知单,但一星期后又由邮局退回,因无人收信。人们不时在楼底下的一个窗口见到爱米丽小姐的身影,楼上显然封了起来。她就这样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的生活。
她也就这样与世长辞了。在一栋尘埃遍地、鬼影憧憧的屋子里得了病,侍候她的是一个老态龙钟的黑人。人们不知道她因什么病死的,也不想从黑人那里去打听什么消息。
黑人在前门口迎接第一批妇女,把她们请进来。她们话音低沉,以好奇的目光迅速扫视着一切。黑人随即不见了,他穿过屋子,走出后门,从此就无影无踪了。
楼上有一个房间,40年来无人进去过,人们安葬了爱米丽小姐之后,就把门给撬开了。门猛烈地打开,震得屋里灰尘弥漫。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气氛。人们看见荷默·伯隆躺在床上,尸体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煎熬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里腐烂,那没有肉的脸上呈现龇牙咧嘴的样子。在他身上和他旁边的枕头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长年累月积下的灰尘。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上面有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显然是爱米丽小姐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