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尼西亚作家普·阿·杜尔(1925— )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19世纪末荷兰殖民统治时期温托索罗一家的纠葛。温氏是印尼土著,14岁被卖给农牧场主、荷兰人梅莱玛当姨娘(侍妾),她不甘做白人的玩物,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成为农场的实际管理人。她生有一儿一女,儿子罗伯特以身上流着欧洲人的血为荣;女儿安娜丽丝却甘愿做土著,与母亲亲近融洽。安娜丽丝与土著青年明克相恋,得到母亲的赞许,后来他们按伊斯兰教规举行了婚礼。梅莱玛前妻之子毛里茨从荷兰来到印尼,指责梅莱玛当年抛妻别子,独走异乡。 自此他一蹶不振,沉湎酒色。温氏独自治业,使农场兴旺发达。梅莱玛在放荡中中毒死亡,毛里茨向法庭控告,提出温氏无权继承梅莱玛的财产,并指控安娜丽丝和明克的婚姻是非法的。白人法庭作出无理判决:安娜丽丝年龄未满18,按法律没有自主权,不承认她和明克的夫妻关系,遣送她到荷兰由毛里茨监护。明克和温氏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社会强烈呼吁,激起社会舆论和伊斯兰教界的愤慨,甚至引起土著骚动。殖民当局出动军队镇压,农场被包围,明克和温氏被软禁,安娜丽丝被强行遣送荷兰。
小说描写了殖民统治下印尼的社会现实和矛盾,把温氏的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全家分成两大阵营,梅莱玛、毛里茨、罗伯特是一方,温氏、安娜丽丝、明克是另一方,两大阵营的矛盾就是印尼人民和殖民统治者的矛盾。温氏是从沉睡中觉醒的印尼人民的典型形象。她坚毅刚强,精明机敏,不甘屈辱,对殖民统治者的罪恶有清醒的认识。作为一个地位低贱的姨娘,她要从这个地位站起来,向主人学习荷兰语、科学知识、管理技术,把主人所给的赏金作为农场股金,扩大自己的实力。法庭上,她利用荷兰人的法律,慷慨陈词,反驳毛里茨的无理控告,以自己的不幸,痛斥殖民者的罪恶。答辩失败,她也没有悲观,决心做“反抗白人法庭的第一批土著民”。虽然反抗是采取唤起舆论支持的“体面”办法,在殖民统治者的武力面前很快失败,但表明她已完全觉醒。明克是接受了西方教育、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他父亲是土著官吏,为殖民当局兢兢业业服务,明克因此得以进入荷兰人的高级中学学习。但他是土著,受到白人歧视、老师责骂,曾被学校开除。他和安娜丽丝纯洁的爱情,却被白人法庭看作不合法。这些亲身经历和感受,唤起他的民族热情,增强他的反抗意识。他写文章揭露殖民制度的不合理,伸张民族正义,要求民主权利。梅莱玛、罗伯特、毛里茨作为殖民者的共同特点是专横自傲,瞧不起土著。小说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及矛盾的描写,表现了殖民统治者对印尼人民的压迫以及印尼人民在压迫中觉醒的社会主题。
小说通过明克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他和安娜丽丝的爱情为情节发展的经线,交织穿插各种人物的活动、印尼土著的不满,法庭的黑暗等情节,把庞杂的内容组织成一个艺术整体,线索明晰,叙述生动。作者把殖民统治下的主要社会矛盾熔凝在一个家庭中展开,这个家庭的成员代表了社会各种力量,他们围绕爱情、婚姻、产业所展开的冲突和斗争,就是当时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作品中经常运用一些象征性的细节,增强作品的寓意和韵味,表明作者的爱憎立场,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