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爱伦堡(1891—1967)的长篇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苏联工程师弗拉科夫来到巴黎, 与资本家朗西安商谈贸易,结识了朗西安的女儿美达,彼此产生了爱情,但他很快返回了苏联。不久,德国入侵法国,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卖国投降,巴黎沦陷。朗西安对此不闻不问,逃避斗争;他的朋友、后成为美达丈夫的贝蒂卖身投靠法西斯;法国共产党领导抵抗战士,同占领者进行了顽强斗争。朗西安的儿子路易上了前线,最后献出生命; 美达也参加了斗争, 亲手处死了贝蒂。战火烧到苏联,苏联人民进行了殊死抵抗。德寇逼近莫斯科,莫斯科人镇定自若,积极备战。弗拉柯夫在卫国战争一开始,就投入了战斗,表现英勇,战争胜利前夕,在南斯拉夫壮烈牺牲。德军投降后,莫斯科人彻夜欢庆。
小说通过二次大战前后各种人物的不同命运的描写,突出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必胜的历史规律,揭露了法国资产阶级背叛人民、出卖民族利益的可耻行径。弗拉科夫是一个普通苏联人的典型。他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长起来的共青团员,在大学里参加过集体化运动。战争爆发,他挺身而出,英勇战斗,成为一个优秀指挥员,并把生命和鲜血贡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美达出身资产阶级家庭,沉溺于艺术的小天地,全然不知人世间善与恶的斗争。弗拉柯夫使她重新认识生活,严酷的战争促使她背叛家庭,走上革命道路。贝蒂是一个大资本家,为人奸诈狡猾, 靠投机冒险, 积下万贯家财,为满足占有欲,不惜采用种种卑劣手段追求美达;战争爆发,他卖国求荣,成为民族败类,终于难逃应得的惩罚。朗西安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心贪图实利,在残酷的战争中,落得人财两空的可悲结局。
作品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情节,也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集中描写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和坎坷命运,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暴风雨。作品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并把它与人物的行动及周围环境、历史事件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有力地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又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两条线索平行发展,交替描写战争前后的巴黎与莫斯科,使得两个世界形成鲜明对照,情节的发展忽张忽弛,富有变化,较好地体现了时代风云的变幻。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